不能否认的一点是,TD-SCDMA手机相对于其他3G制式终端来说不管是在终端数量和业务支持程度上都处于劣势,究其根本原因还是TD-SCDMA尚未开始运营,TD-SCDMA终端厂商不可能投入过多的资金来进行产品研发,只能开发有限的几种原型机型。而目前在技术层面TD终端已经不存在根本的阻碍因素,其数量和款式等主要依赖于TD-SCDMA的整体商用进程。
应用层可以通用
TD终端目前在底层设计方面已经达到了商用要求,已经有展讯、凯明、T3G、大唐/ADI等多家企业成功推出芯片产品。全部芯片已实现TD-SCDMA的话音、短消息、128K数据业务及各种切换功能,部分企业已经实现384K高速数据业务,并全部实现TD-SCDMA/GSM双模。在芯片企业的支持下,大唐、华立、联想、夏新、海信、波导、迪比特、英华达、TCL、海尔、Samsung 、LG等为代表的终端企业已开发出了20多款TD-SCDMA终端,并且有16款终端获得TD-SCDMA试验网试用批文,并有近2万款终端已经在实际运营环境中进行测试。表面上看TD终端的款式和已经有200多款产品的WCDMA终端比起来确实偏少,更不用说已经发展过多年的GSM了,但是这个问题会随着商用得到快速解决。
华立通信集团高级副总裁吴国华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TD终端和其他3G终端比较起来主要是在底层的通信制式上存在区别,其关键在底层设计的稳定性,在应用层上完全可以和其他3G手机或者2G手机共用,比如说摄像头、MP3、MP4等。一旦TD-SCDMA正式开始商用,由于存在可以共用的大量第三方设计公司,只要市场上有需求,大量的个性化TD终端就可以迅速地涌现出来。此外,一般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至少是6个月,而终端的开发周期也大概是6个月,终端厂商完全可以利用运营商建设网络的这段时间来进行研发,相信网络搭建好后会有足够数量的TD终端出现。”
Samsung 研究院许元默表示在高层业务的提供方面,目前能够提供所有3G业务的TD终端还太少。不过预计明年初各终端厂商陆续推出的终端产品将都会支持视频电话、流媒体、PS384K高速上网等更多的3G高层业务。
在外观个性化设计上TD终端应该不存在什么太大的问题,近日召开的Hong Kong电信展上,几种典型的手机终端样式比如女性手机、轻薄直板手机、折叠手机都已经在公众面前亮相,它们靓丽的外观完全符合人们对手机的主流审美观点。
亟待商用缓解资金压力
在TD-SCDMA产业链上,终端厂商的规模相对于设备厂商而言一般都较小,融资能力也相对较差,其研发资金上受到的压力就相应的更大。
吴国华说:“华立在TD终端的研发上已经投入了七八千万元,目前资金压力非常大,迫切希望TD-SCDMA能尽快开始商用,毕竟企业运营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利。现在单款TD终端在研发、开模等环节上的固定成本至少是二三百万元,所以企业不太可能在TD-SCDMA商用以前开发出过多终端款式。”
此外,进行TD终端研发的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国内厂商,众所周知,国内厂商近两年的日子都不好过,市场阵地在国际大厂的凶猛进攻之下频频失守,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大幅度下滑,在2005年甚至出现了全局性的亏损。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厂商的财务状况都不是很好,TD终端的研发投入压力就显得更大了,他们就更加迫切地希望TD-SCDMA尽早商用,以便能够尽快回笼资金,并且凭借在TD终端上的先发优势有所斩获。
现在很多国际巨头还没有介入到TD终端的生产上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厂商可以高枕无忧,只要TD-SCDMA商用之后能够创造出足够大的市场空间,相信那些巨头会很快跟进。当然,由于它们的手机设计一般都是面向全球市场的,如果进入TD终端市场,很可能会采取和国内厂商联合的方式。
定制双模将成主流
TD-SCDMA在商用的初期,应该是先在一些大城市优先建网,会涉及到从TD-SCDMA“岛屿”向现有2G网络漫游的问题,这就需要TD终端要兼容2G网络,双模终端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宇龙酷派市场总监古勇说:“对于TD-SCDMA手机来说实现在不同网络间漫游是非常重要的,这将直接影响其未来商用时的最终表现。我判断在2G时代作为补充的双模双待机手机将会成为TD-SCDMA商用系统的主流产品。”
而且,在TD-SCDMA商用初期,由于其网络覆盖范围有限,其典型3G业务能够适用的范围也会较小,手机用户的漫游主要依赖于2G网络,所以在推广TD终端的时候不妨采用“GSM+TD-SCDMA”的理念,TD终端的3G功能就成了一种高附加值的概念,而GSM部分则保障语音业务质量,这样消费者可能会更加容易接受。
同时在3G时代,更加强调运营商经营产业链的概念,运营商为了推广其增值业务会增加手机的定制数量,TD终端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和终端厂商关系将更加紧密,像ZTE这种“设备+终端”的厂商凭借在2G时代和运营商打下的良好关系可能会更具优势。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