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1年Microsoft发布XP刮起“体验”风后,“体验”风刮了两年后,Microsoft就鲜有概念推出。11月30日Microsoft推出了Vista后,打出了另一个新的概念“效能”,率先高度提出“打造企业新效能”的口号。12月31日,为了继续普及“效能”的影响,Microsoft选择了90名著名博客作家赠送笔记本,并希望通过他们普及“效能”的概念。在Microsoft的大力推动下,2007年将刮起强劲的“效能”风。
“效能”的概念并不是Microsoft首创,在Intel和AMD的竞争中,效能就能成为AMD反击Intel最强有力的工具。在处理器唯性能、唯主频竞争的时候,AMD率先提出了效能概念,将计算效果、能源效率等概念引入效能,从用户的实际应用角度去思考问题,推出双核、多核的从而获得了成功。AMD的成功也让越来越多的国外用户关注“效能”这个概念,Microsoft正是注意到这个问题,才准备大力推动了“效能”。
“效能”是IT厂商面向用户的回归,以前厂商注重技术领先、注重技术服务。但先进的技术并不一定能带来企业的效率,完善的技术服务无法代替用户的实际运营,所以从用户的投入与回报去考虑问题,才是最有价值的。投入很多,购置全球领先的设备,却只能带来很少的效率回报,连大型企业现在也不能接受这样的状况。Microsoft倡导“效能”的概念,也正是引导IT厂商重回用户,更多的关注用户的实际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
当然,效能如何评价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所以Microsoft也开始选择著名博客作家,让他们从自己不同的角度去阐述效能,理解效能。更多的IT厂商则通过各式各样的互动活动、推广、调查等去阐述自己对效能的理解。HP通过标准服务器巡展去推广服务器的IT效能,IBM、思科、北电等则通过“效能2007”的活动去表达自己对效能的理解,浪潮、曙光、联想、宝德则在“中小企业IT产品优选”对IT工程师的调查中找寻企业对效能的阐述。总之,“效能”不再是由IT厂商决定的概念,它一定来自用户,来自用户的真实选择。
“效能”必将成为2007IT代名词,注重效能将成为IT厂商和用户共通关注的重点。正如国内知名IT技术门户网站51CTO.com总裁熊平所说的一样,效能虽然是Microsoft2007年主要的概念,但这个概念的主角不是Microsoft,而是广大企业中IT设施具体的部署者、运维者和改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