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虎的创业想法和项目选择,离不开黄嫣娴的人生际遇,也许这是另一种相逢有缘
韩杨 曹可臻@本刊记者
温州大虎打火机厂老板周大虎和老板娘黄嫣娴的办公室布置截然不同。
周大虎的办公室足有四五十平米,几乎和大虎打火机的产品展厅差不多大。墙上挂着一幅老虎下山的水墨画,真皮沙发上铺着一张虎皮。与丈夫张扬外向的风格不同,黄嫣娴言语不多,恬静平和,注视着丈夫的目光中含着笑意。确切地说,她的办公室其实不过是一张办公桌,和公司财务同在一间屋里办公。
多年前两人虽一同创业,但如今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丈夫管理日趋成熟,儿子从加拿大留学归来也可以独当一面,黄嫣娴的具体工作只不过是管管财务。
这是令人羡慕的一家。夫妇俩每天一起开车上班下班;中午,在员工餐厅,职员们经常看见他俩在包间里一起吃饭。屈指算来,15年的创业历程,俩人也一直是这样携手走过。
睡地板的老板
1991年5月,黄嫣娴下岗了。眼前有三个选择:一是每月领取一定的生活补贴,二是提前退休,三是拿到5000元钱一次性买断工龄。
丈夫周大虎是个爽快人,与其每月领补贴不如自己创业。而创业总要有本钱,俩人一合计,领出买断工龄的5000元钱,打算做些小买卖。黄嫣娴家有亲戚在帮人加工打火机,投入小,有销路,夫妻俩买回原材料,招收了三五名工人,办了一个装配打火机的家庭作坊。
一开始,这只是妻子下岗再就业的工作。丈夫也不过是利用业余时间帮妻子做加工、跑销售。慢慢地,周大虎开始对打火机市场有了一些了解。在温州本地,一只打火机的成本仅需十几元,而当时,国际上的打火机售价就已经高达三五百元一只。精明的周大虎立刻嗅到了商机,相比在邮电局里四平八稳的干部工作,他更为打火机行业的前景动心。就这样,周大虎停薪留职选择下海,一家三口从刚装修好的新家,搬进了租来的300平方米的破旧厂房。
厂房里有个7平方米的小阁楼,一家三口就挤住在这里。夫妇俩住地板,儿子要爬上隔板架出的“小窝”睡觉。吃饭有时就在街上凑合,洗澡要在炉子上烧热水,上厕所要去离厂百米远弄堂里的公厕……
老板一家吃住在厂房,和工人们一起辛勤工作,这种示范的作用不容小觑。而创业初期的艰苦年代里,温和的黄嫣娴从没有抱怨过,女主内,她话不多,是个埋头做事的人。丈夫周大虎主外,把握着发展的方向,努力奋斗着让厂子活下去,也不曾有过一句怨言。
惟一让夫妇俩感慨的是,搬进小阁楼里开始创业时,儿子还是个小孩子。等企业新建了厂房,终于搬迁回家住时,儿子小虎已经是个快高中毕业的小伙子了。
“虎”牌之路
1953年的中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上山打虎运动”,当干部的父亲给儿子取了“周大虎”这个虎虎生威的名字。周大虎一定是偏爱这个名字的,否则他不会把儿子取名周小虎。也因了这份偏爱,他想让自己的企业配得上这个“虎”字。
有幸赶上短缺经济时代的周大虎和黄嫣娴夫妇,却很快遭遇了创业最艰难的时期。1993年,温州的打火机卖疯了,几乎每家工厂外,都有老外拿着现金等待提货。短短几个月里,温州打火机厂家一下子由几十家发展到三千多家。人们普遍的想法是高潮过去就是低谷,“过了这村没这店”,赚钱的机会既然来了,那就不妨“快捞”一把。于是粗制滥造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在箱子里放上块砖头就让老外提走。
外面红火一片,可大虎打火机厂却几乎要关门了。钱容易赚,自然让人动心。可周大虎还是要讲质量、创牌子。渐渐的,熟练工人和大虎打火机的加工点禁不住诱惑,纷纷加入“快捞”的行业,而大虎打火机的生产几乎都无以为计。熟练工跑了,培养新工人;加工点不做了,培养新的加工点。
对周大虎来说,那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头。企业的经营决策,黄嫣娴都听丈夫的,在她的讲述里,更多了一份凶险。但同样的这段岁月在黄嫣娴的叙述里,更多了一份后怕:当时周大虎曾一周之内骑摩托车三次遇险!
好在他们坚持到了最后:1993年下半年,吃够劣质产品苦头的外国商人开始将目光盯住大虎。大虎打火机厂成为温州市首家质量免检企业,大虎有名气了!
原来3000家打火机生产厂家锐减到500家左右,大虎的订单又一下子多了起来。可新的问题又来了:产能跟不上了。大虎当时每天只能生产5000多只打火机,而订单数量却是5万只。很快有厂家提出愿意贴牌生产虎牌打火机。只要周大虎点头,每只贴牌的打火机可以净赚一到两元,一个月下来净赚可以过百万!
但周大虎有他的精明:“这只老虎我不卖!”其他厂家的质量和管理都还达不到要求,为了赚钱而砸掉自己的牌子不值。
去欧洲打官司
周大虎认为自己和夫人能够创业成功,靠的是性格的互补。周大虎是个急性子、个性强、脾气不大好;但黄嫣娴性格慢、人平和、总是让着点儿丈夫,俩人配合起来刚刚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互相扶持,睡了那么多年地板,大家都很珍惜这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一路走来的日子。而正是有了吃苦的基础,他们才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从开始创业的时候,周大虎就有一个愿望,想要把大虎打火机做成世界品牌。而随着中国制造的声名远播,遭受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欧盟对中国的打火机进行反倾销。作为温州打火机协会的会长,周大虎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打官司。官司胜算的可能性只有30%-40%,周大虎把行业协会的理事们召集起来开会说,还没有拼,怎么知道会输。如果争斗输了,输了也舒服。幸运的是,反倾销的官司打赢了。据新华社报道,这是全国民营企业入世的第一胜案。
官司打赢之后,很多人说凭借品牌效应,周大虎足足赚了几千万。但周大虎把这归结为温州人有敢为人先、不服输的精神。不管做什么事,你先认真去做,无形中认真做就会有回报。
事业心强,好胜心强,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做好,这正是周大虎的个性。而大虎能否成为世界级品牌,周大虎盘算着还是有30%-50%胜算的希望。对设计、形象的包装和提升,是成为世界品牌的必由之路。
目前,虽然大虎也做部分的来料加工(OEM),但周大虎把贴牌生产控制在总产量的30%以内。在温州、义乌、杭州的繁华商业街,虎牌打火机设立了专卖店,虽然盈利不多,但有助于形象推广。云南的烟草制造业发达,虎牌打火机也和他们有合作,借助产品上的关联促进销售。
国外知名打火机品牌往往已经历经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具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基础。周大虎对此也做好了打算。他送儿子周小虎去加拿大学习企业管理和营销。如今,留学归来的儿子在外贸方面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做国际品牌我会尽100%的努力,我们大虎打火机要传上第二、第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