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回归苹果时,市值只有可怜的20亿美元。而去年,苹果的市值甚至一度超过戴尔,旗下主打产品iPod席卷全球。快速增长的业绩和高速增长的市场后面,是苹果持久不变的“慢”元素。只有慢原素的存在才能使苹果永远保持新鲜的味道。
采访·撰文=高炜
先发者未必先致,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苹果。在应对外部环境的激烈变化时,苹果做了很多改变,包括改善全球供应链系统,增强对细分市场的敏感度。但是真正让苹果能够时刻保持“新鲜”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正如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的话:“苹果的DNA从未改变。”
后发者iPhone
1月9日,美国苹果电脑公司CEO乔布斯在Macworld年会上向外界展示了人们期待已久的iPhone手机。
然而有不少移动通讯观察家表示,iPhone出现的太晚,很难复制iPod在MP3领域的成功。确实,目前在全球的移动通讯市场,Nokia、Motorola 、Sony Ericsson、Samsung 等手机厂商牢牢的控制着市场,iPhone如果想在通讯市场打开一条缝隙,并不容易。
不过仅仅是从时间因素考量的话,我们会忽略掉很多重要的东西。回过头看看,2001年11月10日,苹果发布了首款数字音乐播放器iPod。那时的数字音乐市场并不缺乏强者,但截至去年年底,iPod音乐播放器的销量已经达到了6800万部,占整个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四分之三以上的份额。过去的那些“强者”或者烟消云散,或者在苹果屁股后面苦苦追赶。对于苹果来说,时间和速度从来不是最困难的问题。
苹果的“慢”元素
苹果绝对是一个“快”公司,但是,苹果也坚守“快就是慢”理念,就像其他“快品牌”案例一样,华丽登场的iPhone再一次让我们见识了苹果及乔布斯的“快就是慢”理念。
首先是苹果带给用户的体验—user experience。iPhone确实体现了苹果的企图—简单、方便、友善。5年前,苹果的iPod就是依靠用户体验击败了Sony的华美设计和先进技术,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最重要的是,乔布斯擅长把握消费者的未来需求:乔布斯认为创新产品的概念就是重新想象:“这是消费者明天会想要的东西”。
其次,就是苹果的设计。优秀的产品设计源于外表,更精于内在,iPhone延续了这种理念。“iPhone是一款革命性的、不可思议的产品,比市场上的其他任何移动电话整整领先了五年,”史蒂夫·乔布斯说,“手指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终极定点设备,而iPhone利用它们创造了自鼠标以来最具创新意义的用户界面。”
而在硬件之外,强大的软件是苹果产品的最有力支撑。iPod的成功,绝对不仅仅是硬件方面的,如果没有iTunes的支持,我们很难想象一种数字音乐播放器会在短短5年时间内销售6800万台。
不过,苹果的新产品iPhone将面临比iPod更严峻的考验。MicrosoftCEO史蒂夫·鲍尔默干脆表示,苹果刚刚发布的iPhone其实并没有什么吸引人之处,靠的就是“苹果”的品牌。但他同时又相信,iPhone会发展得很好,并给出一个看似不想干的理由,“苹果在执行方面很出色。”
那么集合苹果诸多慢元素于一身的iPhone能否再次复制iPod的神话呢?
Sony失去了什么
快速永远不等于成功。没有人可以说Sony是一个“缓慢”的公司,但Sony确实在一些领域落后了。虽然Sony在某些方面的快速变革正让这家公司受益,例如在2006年,Sony电影公司的《达芬奇密码》、《皇家赌场》等影片共为它带来17.046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在北美电影市场中位列第一。
在2005年初,Sony新任总裁中钵良治就特别以苹果iPod数字音乐播放器为例,说明Sony在某些领域已经落在了竞争对手的后面。他说:“一直以来,工程师都是Sony的英雄。为了开发出百万像素、超轻薄、超长待机的电子产品,工程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我们也有这个技术实力。但目前在某些领域,我们的确游离于市场之外。”
问题是,在推出iPod之前,苹果在数码音乐领域几乎一无所有。而Sony在音乐视频播放器包括内容领域的优势尽人皆知。
截至去年底,苹果iPod音乐播放器的销量已经达到了6800万部,占整个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四分之三以上的份额。除此之外,其iTunes的歌曲销量也达到了15亿首,而Sony在音乐播放器市场上的份额只有10%左右。
Sony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包括用户体验和软件方面。为此,Sony的CEO霍华德·斯金格正在加紧改变Sony以硬件为中心的业务方向。他重新调整了工程师的人员结构,将软件工程师的地位提升到与硬件工程师一样。斯金格向媒体表示:“我们拥有足够的软件工程师,在网络设备软件应用方面与对手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正在努力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