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联想农历新年刮骨疗伤 中国区裁员波及400人
网友【老编】 2007-03-22 11:05:37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1    1
新年刚过,中国最有影响力的PC厂商联想内部传出即将裁员的消息。消息称,联想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00人,其中大中华区将有400名员工受到波及。

作为一家正在向国际化企业蜕变的本土明星公司,裁员是一个极度敏感的话题。而将时间选在中国农历新年刚过的日子,联想的当家人的勇气让人惊讶。

不过,让外界感到更加惊讶的是联想内部却出奇的“安静”。一位联想内部员工的回答也许具有代表性,“这是联想国际化过程中的必然,我们理解公司的举动,刮骨疗伤不管对于被裁还是留下的人都是有益的,我们对联想的未来有信心!”

联想怎么了?这还是那个因为“两小时”裁员引发 “联想不是我的家”大讨论的联想吗?

短短三年时间,联想人的心态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在向陌生领域的进军当中,杨元庆和阿梅里奥这对合作未满两年的搭档到底用了什么样的魔法给联想有了一次精神的蜕变。

要想看清联想的变化,回味其在过去两年的一举一动无疑是我们了解其这场精神革命的最好方式。

收购

2004年12月8日是全球PC业值得记住的日子,就在这一天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具体支付方式包括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

至此,联想集团将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根据有关协议新联想集团在五年内有权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这使得联想的产品在全球PC市场上具有了最广泛的品牌认知。

2005年5月1日,联想集团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任命杨元庆接替柳传志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担任非执行董事。前IBM高级副总裁兼IBM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斯蒂芬·沃德(Stephen Ward)出任联想CEO及董事会董事。

从时间段来看,2004年12月8日到2005年5月1日,是联想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阶段。在此阶段,联想的重点是保证顺利收购,但就是在这一时间段,联想险些未能完成收购。

2005年1月26日,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邓肯·亨特(Duncan Hunter)、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亨利·海德(Henry Hyde)、小企业委员会主席唐·曼祖罗(Don Manzullo)3位大牌共和党议员对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交易提出质疑,要求商务部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此项交易是否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联想股价因此出现波动。

当时投行摩根大通人士表示,从美国的有关收购法看,收购案的确存在不确定性。

“进军国际市场是帮助公司股东获得最大回报的最佳方式,这一战略是否实施并不取决于能否收购IBM PC部门。”联想首席财务官马雪征当年的话被Hong Kong媒体报道后,让这桩本已复杂的跨国收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对于美国部分人员的安全质疑,联想其他高层表示,联想收购的PC业务所涉及到的PC技术已经成为公众技术,肯定不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因此他认为这一交易能够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批准。

联想发言人李岚当时表示,联想会积极配合美政府的审查。随后美国证券法专家马多克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将调查收购是否影响美国安全最终决定的期限延长至45天。在经过联想与IBM的诸多努力后,2005年3月9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提前完成并通过了对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PC)业务的审查。

对于最后的通过,杨元庆认为,“我们所做的承诺能够达到美国政府对于安全方面的要求。最后我们想办法使美国的13个部门如商务部、财务部和国土安全部、司法部的职责和利益都能够得到满足。”

他同时承认与美国政府签署的具体协议条款,“对新联想的限制作用肯定是有的,”不过,“保障了新联想对所有的美国政府客户和IBM现有的客户按现有的业务模式做生意。既有限制,又有机会,取决于竞争力是多少。”

要保证顺利收购,资金是当时外界质疑的另一个重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联想引入了全球三大私人投资公司介入,共获3.5亿美元战略投资,其中1.5亿美元将用作收购资金,余下约2亿美元将用作日常运营资金。这三大投资公司分别是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Gener al Atlantic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Newbridge Capital LLC)。

整合

在正式完成了对IBM全球PC业务收购之后,联想开始整合行动。这一阶段从2005年5月1日到当年12月结束,细分为:独立运作、融合、适应三步。

正式拿下IBM全球PC业务后摆在联想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整合,如何保证IBM原来PC业务的人员不会发生动荡流失以及各业务成功融合到联想。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新联想将全部业务划分为联想国际与联想中国两部分,其中前者主要指原来IBM的PC业务,这个阶段持续到2005年9月底。联想国际大中华区总经理由曾任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及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的洪月霞出任,联想中国则由刘军负责。

不过,对于当时刚刚加入联想的原IBM PC业务的员工来说,加入联想则是别样感受。“联想国际中国区销售总监仪晓辉第一次的脱口而出还是习惯性地将联想说成了IBM.”而谈到从5月1日开始即将开始的全新事业生涯时,洪月霞也几近落泪,连连告诫自己“不要哭”。

显然,安抚成为联想融合的大计,因此保持IBM原有PC业务的独立运做成为其中的策略。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发生了IBM原有员工的离职事件。据悉,原IBM PC大中华业务团队共120余人,但在联想宣布收购后,有多位原负责IBM华东、华北、华南等地区的二线主管挥别新联想,人数高达40余人,超过原团队总人数的三成,其中顶峰人物则是梅敏玲。

梅是原IBM大中华区市场总监,后出任联想国际大中华区市场总监。她为IBM效力近20年,可谓感情深厚,尤其是后几年一直从事IBM PC业务。2005年1月,梅敏玲达到了在IBM事业的顶峰,升任为个人电脑事业部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然而在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的位子上仅做了半年,这位IBM的老臣、新联想人就选择了离开。

对于梅敏玲离职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个人原因,有说是因为合并后没有合适的职位,反正外界所看到的是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后,梅选择了离开。

为了防止人员流失,IBM内部曾制订了铁律:从联想2004年12月8日宣布收购IBM PC开始到最终宣布成功收购的2005年5月1日,PC部门辞职的员工IBM永不录用;5月1日后辞职的,两年内不录用。

经过四个月的安抚,2005年9月底,联想宣布开始整合的第二阶段。从2005年10月15日开始,联想在联想国际与联想中国的原有基础上重新组织公司架构。联想原有业务和并购的IBM个人电脑业务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组织架构。过去双方各自的产品运作、供应链和销售体系合并,统一整合到全新的组织架构中。

据了解,联想架构整合的目的是建立与战略相一致的组织架构,联想希望“提高决策速度,实现更加清晰的分工和更加专业的业务能力”。在这样的目标之下,新联想被重新划分为全球产品集团、全球供应链、全球销售和区域系统,全球研发系统、全球智能系统五个不同的模块。

其中产品集团由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奥沙立文领导,她此前曾担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国际的首席运营官。产品集团主要负责联想品牌、Think品牌和IBM-Think品牌产品的全球业务。产品集团下设了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两个国际业务群组,同时该产品集团还设有专门的数码、客户服务和质量控制部门。

为了获得最高的运营效率,新联想将把供应链的各环节合并成一个新的全球供应链系统,该供应链系统包括采购、物流、销售支持、供应链战略规划及生产制造等全面运作,由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刘军领导。刘军此前曾担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中国首席运营官。

为了保证高水平的客户满意度,新联想将区域总部由三个扩展到五个,由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马尔瓦哈领导,他之前负责联想全球的销售和渠道运作。联想过去在美国和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这两个区域总部的组织架构将保持不变。联想在亚太的区域总部主要负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Hong Kong、台湾和东盟等主要市场。而在中国,Think品牌和联想品牌的业务合并为一体,成立联想中国区——全球第四个区域总部,并由联想集团副总裁陈绍鹏兼任中国区总经理。从2006年1月1日开始,联想在其业务发展最快的国家——印度设立第五个区域总部,印度区域总部仍向马尔瓦哈汇报。

经过了三个月的适应后,联想开始了更大的动作。其中的转折点则是联想集团全球CEO易人。

2005年12月21日,一个并不起眼的日子,然而就在这一天,新联想却在外界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搞起了人事地震:威廉·J·阿梅里奥接替斯蒂芬·M·沃德出任新联想集团第二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至此,联想集团结束了沃德时代,迎来了阿梅里奥时代,这标志着联想集团结束了IBM全球PC业务的整合阶段,开始向市场发力,全面竞争。

“第一阶段专心做整合,这个整合在11月份基本上完成了,第二阶段是准备向更高的目标冲击,在这个时候我们觉得需要有更适合领导联想向更高高度冲击的领导人。”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当时解释称。他表示,联想要求新CEO要在一定时间内将联想做大、做强,在一定时间内达到预定的战略。

发力

在解决好整合问题之后,联想开始发力,开始在全球市场与戴尔、惠普较量,此阶段从2005年12月阿梅里奥上任开始,持续至今。

目前来看,表现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件事:一是从戴尔挖人;二是裁员事件;三是主推Lenovo品牌。

众所周知,阿梅里奥曾是戴尔高级副总裁,兼任亚太以及日本业务总裁,负责戴尔整个亚太区的战略以及运营。而戴尔又是联想长期的对手。因此阿梅里奥过来自然又将目光集中到戴尔的头上,自阿梅里奥被挖到联想之后,接着又有六位戴尔高管被挖到联想。这一方面可以充实联想的实力,另一方面则可以打击戴尔,可谓一箭双雕。

分析人士认为,戴尔高管跳槽联想其实并非偶然,一方面联想刚刚国际化,急需成熟的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第一的电脑公司,戴尔无论在供应链管理以及大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有着过人之处,直接将人才挖来,对于学习先进经验不失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在频繁从戴尔挖来高管的同时,阿梅里奥另一只手也在忙着裁员增效。2月27日,联想又传出裁员1000人的消息。去年三月,在阿梅里奥上任不久,就宣布裁掉1000人,并由此产生了1亿美元重组支出。联想集团内部人士曾称,该计划预计将为联想集团平均每年节省约2.5亿美元。

阿梅里奥称联想将“计划把这些预计可节约出来的资金大部分投入一些项目,在全球推出新产品和建立品牌知名度,从而更有效的竞争。”

而从这一点来看,联想在整合IBM全球PC业务上的技巧无形中比明基高了一筹,同样是裁员,明基就曾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引发员工不满,甚至产生游行示威的过激行动。

在挖人、裁员的同时,联想同样没有忘记打造自己的品牌。根据2004年签署的收购协议,新联想集团在五年内有权使用IBM的品牌,即可以使用到2010年。

不过联想显然并不想将精力用在“IBM”品牌上。去年11月,有消息称,联想将在去年年底前去掉针对大客户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产品上的“IBM”标志,加上Lenovo品牌标志。针对个人和中小企业用户的ThinkPad产品在去年11月份中旬全部打上“IBM-Lenovo”双品牌。据悉,联想采取这项措施是想淡化“IBM”标志对ThinkPad产品的影响。

“联想不可能在五年到期后才去掉IBM标志,这次决定是原先就规划好的,是逐步实施,淡化IBM、加强对Lenovo品牌的认知度。” 联想集团有关人士当时表示,联想这一决定是基于大量针对消费者的调查和联想品牌的转换规划而做出的。

回顾联想前后整合IBM全球PC业务所采取的对策,无论是独立运做还是全球CEO的换人亦或是从戴尔挖人以及全球裁员,每个动作独立看起来有时很突然,然而过渡却十分平稳,没有出现大的动荡,明显有所“预谋”,是设计好的棋局。

这从在联想集团的角色转换柳传志也可以看出来。 “现在来看,形势完全是按照联想预定的计划在走。”正在成为柳接受采访时最惯用的口头禅。

三岁的lenovo正在变得越来越自信,而通往未来的传奇之路才刚刚开始。(030516)

链接

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日益增强,走出国门成了中国企业家们共同的想法,其中联想、明基、TCL无疑是三家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他们在过去几年中的经历无疑会成为我们这些后来者最宝贵的财富。

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具体支付方式包括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

2005年1月底,美国议员提议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 (CFIUS)应加强调查本收购案是否威胁美国国家安全。随后CFIUS针对联想收购IBMPC业务的调查作出最终决定的期限延长15天,后又改为延长45天。

2005年1月底,台湾惠普科技打出“连想,都不要想”的广告,直逼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

2005年3月9日,联想和IBM联合宣布,他们已经赢得了美国监管当局的批准,联想可以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2005年5月1日,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合并后的新联想将以13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

2005年5月底,“邮件门”爆发,有戴尔美国员工在致原IBM的一位美国客户的信件中称,“现在客户们每买IBM的一美元的产品,都是直接支持和资助了中国政府。”

2005年8月1日,联想国际(原IBM PC部门)大中华区市场总监梅敏玲辞职。

2005年9月30日,联想集团宣布将于当年10月15日正式进入公司整合的第二阶段,联想将在两家公司的原有基础上重新组织公司架构。

2005年12月21日,戴尔高级副总裁兼亚太以及日本业务总裁威廉·J·阿梅里奥接替斯蒂芬·M·沃德出任新联想第二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2006年3月16日,新联想集团第一次宣布裁员。在美洲、亚太和欧洲削减1000份全职工作,占联想集团21,400名员工的5%。

2006年5月19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将修改采购流程,美国国务院所采购的联想电脑将只用于非保密的系统,并对所采购的电脑系统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2006年8月,戴尔中国前总裁麦大伟加盟联想,被任命为联想亚太区总裁以及公司高级副总裁,随后相继又有数位戴尔高管加盟联想。

2007年2月27日有消息称联想新一轮重组计划即将启动,将在全球裁员1000人,预计将带来6000万美元支出。大中华区有400名员工受到波及。

TCL合资汤姆逊

2003年10月24日, 惠州市政府官员透露TCL汤姆逊将重组。

2003年11月3日, 法国汤姆逊表示9000名员工将加入新公司。

2003年11月4日, TCL与汤姆逊签署彩电业务合并重组意向书,宣称组建全球最大彩电供应企业。

2004年5月31日 TCL-汤姆逊管理团队拟7月亮相,赵忠尧任CEO. 2004年7月29日,TCL与法国汤姆逊合资组建的合资企业TTE CORPORATION(简称TTE)在深圳正式挂牌运营,新公司TTE彩电年销量达到185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彩电企业。

2005年4月18日,TCL多媒体(1070.HK)公布截至去年底的全年业绩,纯利为3.17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跌51%,每股盈利11.57港分。

2006年10月3日,汤姆逊通过私下配售方式将其在TCL多媒体的持股比例自29.3%减少至19.3%。

2006年10月31日,TCL集团已经同意解除与汤姆逊订立的股权禁售规定,汤姆逊现在可以随时出售其在TCL多媒体的任何股份。

明基收购Siemens手机业务

2005年6月8日,明基电通有限公司(下称“明基”)正式宣布收购德国Siemens全球手机业务,由此BenQ一举跃升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品牌,预计合并后手机业务年营收将超过100亿美元。

2005年6月13日,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援引明基CEO李焜耀的表述称,明基收购Siemens手机部门后,有可能会于2006年之后对该部门实施裁员。

2005年7月,明基收购Siemens手机案顺利通过临时股东会投票。

2005年10月,明基宣布与德国手机厂商Siemens正式合并。

2006年9月,明基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上半年明基总计亏损2.28亿美元,为降低运营支出,明基将在位于欧洲及中国台湾地区的生产基地内实行裁员。

2006年9月,明基宣布,将停止对德国子公司BenQ Mobile GmbH投资,德国子公司将很快破产,危及3000份工作。

2006年10月,明基德国坎普林特福尔特手机厂所在地北威州州长吕特·格尔斯和数百位明基员工一起举行示威。巴伐利亚州政府也声明说,愿意与员工站在同一阵线,与明基找出解决方案。

2006年10月8日,明基宣布退出德国的手机事业后,德国媒体随即传出可能会有新东家马上接手明基在7月刚成立的子公司Inservio,该公司有员工约三百人,专责咨询和售后服务。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7-03-22 11:05:37  回复

回复/评论:联想农历新年刮骨疗伤 中国区裁员波及400人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敌友即友?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开始接触,图谋合伙收购OpenAI?
  2. 白宫开通了TikTok 账号,传播政策信息!
  3. 川普家族竟然靠它狂揽45亿美金!操盘手是赵长鹏?
  4. 中国留学生在入境美国时遭遇驱逐,禁止五年内再入境!
  5. 中国留学生在入境美国时遭遇盘查,中方大使馆发布安全提醒!
  6. 选择西雅图、圣地亚哥还是洛杉矶?全面对比“三城生活”
  7. 华人留学生“索赔1亿美元控诉”大学期间的农药伤害
  8. 美国年轻人的“中国观”悄然转变
  9. 从美国回到中国的,基本都会被问及这些问题!
  10. 不输常春藤!盘点学费低、薪资高的25所美国公立大学
  11. 香港永居 vs 美国国籍:身份选择背后的生活考量
  12. Niche发布2026全美最佳大学榜单 MIT重回榜首
  13. 2025年度的美国公立高中排名发布,咱只关注前三!
  14. 全美房地产市场在趋向中性,区域分化明显!
  15. 持中国大陆护照在申请美国签证的注意事项更新(2025年8月版本)
  16. 马斯克“xAI”起诉前工程师“泄露机密”
  17. 工作日没空?周末集中运动同样有益健康!
  18. 休斯顿机场“小黑屋内的铝箔纸”:中国留学生遭遇遣返的36小时煎熬
  19. 美国华裔二代坦言:中国发展现状,让父辈移民后悔了!
  20. SpaceX的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了
  21. 麦当劳CEO声称美国品牌的声誉在全球下滑
  22. 川普总统“访华表态”继续反复
  23. 房子属于你,但你得付费受他们管着!关于美国HOA
  24. ICE抓捕的非法移民中,中国人数量激增?
  25. 疯狂打压华人精英,勒令华人CEO辞职… 川普政府的致命错误?
  26. YouTube“反诈频道”助力警方,破获6500万美元诈骗案!
  27. 为激励员工,OpenAI打算豪掷96亿美元!
  28. 蔡文胜的2025大动作之五,香港投资版图在持续扩张!
  29. 先交押金!美国重启了“签证保证金”试点计划
  30. 植物油更健康?动物油脂摄入或将加速肿瘤生长
  31. 加州州长竟然模仿川普总统的风格发帖,粉丝数和支持率“都涨了”!
  32. 相差3米!星舰试飞“精准溅落”展现技术突破
  33. 华人科学家身陷“杀猪盘”,短短数月就被掏光250万美元积蓄!
  34. 从近期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入境的悲惨遭遇说起
  35. 美国“真放宽”了对中国留学生的入境政策?
  36. 川普总统的态度突变,暗示乌克兰应该反击俄罗斯本土?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36, 2025-09-11 11:35:36

Processed in 0.51441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