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厦门某酒店的多功能厅,在一片惊涛骇浪声中,嘹亮的号角忽然响起,一群“水手”跑上被装扮成轮船模样的舞台,在“敬礼”声中,他们的船长冲上舞台,向台下笑得直不起腰的观众挥手致意,紧接着,“船长”带领“水手”们表演了一段热舞。
这不是一台晚会,而是趋势科技2007年渠道大会开幕时的实况,那位全副武装的船长正是趋势科技中国总经理叶伟伦。一周之后,叶伟伦在北京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这时,他刚刚结束了十天的出差,行程是北京—上海—厦门—广州—上海—北京,而且,采访当天早上,他五点半就被在美国的老板叫起来召开电话会议。
叶伟伦靠着窗台站立,兴致勃勃地和记者花了五分钟谈论趋势办公室的布置—他希望办公室的风格尽量活泼灵动一些。他的脸上没有丝毫倦意,但是当助手很默契地问要不要星巴克的卡布奇诺时,他连声说好。
年过不惑的叶伟伦,自言最擅长的是“玩耍”,他的表情和动作丰富,喜欢爽朗大笑,常常让人觉得他是个大男孩。然而叶伟伦的助手告诉记者,他是个非常细致的人,为了渠道大会上的表演,他事先和下属们一起排练,连挥手的角度和姿势都反复练习了多遍。
2005年8月,叶伟伦离开Microsoft中国副总经理的位置,正式掌舵趋势科技中国。在2006年的渠道大会上,叶伟伦提出了上任后的三大任务:加强趋势科技同中国政府部门和业界的合作与支持,增进同合作伙伴与渠道之间的合作,打造一个更为强有力的组织团队。一年时间过去了,叶伟伦带领的趋势中国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各条产品线都业绩飙升,硬件防毒墙产品NVW及网关类销售收入增长了超过五成,软件产品成长三成以上,服务产品更是达到了八成左右的突破性进展。
但是,他对过去一年多自己在趋势的表现只打了六七十分,因为“还有上升的空间”。
叶伟伦很喜欢读历史,但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史书,他非常推崇的两本历史题材的书,一是《匈奴》,二是刚刚看完的《明朝那些事儿》。
“看完以后会觉得很豁然。”叶伟伦感叹。
或许没有人知道,叶伟伦在读到卫青、霍去病的荡气回肠的故事时,脑中是否想到了当今软件行业中的拼杀,至少,当他在谈论他所经历的Microsoft与趋势时,听故事的人看到了一片金戈铁马,而他,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将军。
“乱搞”出来的活力
Q:从趋势科技的渠道大会获得的印象,趋势的公司文化似乎是以销售文化为主,你怎样评价趋势的公司文化?
A:其实趋势科技有两个不同的面,在渠道大会上我们表现出来的只是其中一面。我们在南京的研发中心有三四百人,在那里你能看到趋势的研发文化。但是我到那里有点不适应,他们把所有的窗帘都拉上,非常暗,而且很安静,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声音。所以,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销售办公室,会是比较活泼的销售文化,而在南京的研发办公室会比较传统。
我个人当然喜欢比较活泼的风格。过去我在Microsoft带的团队也是很活泼,基本上这两家公司的文化都是可以容忍我们“乱搞”,把整个团队变得很有活力。
Q:你会怎么“乱搞”?
A:比如说,去年年终的时候我们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各做了一次团队建设活动。北京的同事比较喜欢户外活动,我就带着他们去郊外打了一天“丛林仗”;上海的同事比较小资,我们就在黄浦江上租了一条游艇,让他们带上自己的家人在上面开Party;广州的风格又不一样,所以我带着广州的团队去泡温泉喝茶。我觉得公司偶尔需要一些调剂,需要一些不同风格的东西,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活力。
Q:你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对业绩销售会有怎样的影响?
A:我觉得很有帮助。企业也有自己的风格,趋势科技给外界的印象是,做生意的时候我们很正规和专业,脱掉西装后,大家可以随便闹。因为IT这个行业蛮辛苦的,需要适度放松,恰好趋势也是推崇这种文化,我在这里也比较好发挥。
Q:就任趋势科技中国总经理一年多以来,你的工作时间大致是怎样安排的?什么样的事情会占优先?
A:我把30%~40%的时间花在内部沟通上。主要有两部分,一个是刚才所讲的团队建设,建立组织架构,明确每个人的分工以及团队活动;另一方面是对上面老板们的沟通。
我在Microsoft的经验告诉我,这部分工作很重要。很多的职业经理人在中国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很多时候总部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在市场中做事,通常是业绩定胜负,增长率多少决定了一个人的好坏,可是市场中有很多事情是做中长线的,而业绩通常都很短线,靠每季度的收入和增长率说话。但是,特别是在国内,往往需要作一些前期投入,目的却在于中长线的回报,这个时候,我必须让老板清楚地了解,投入什么时候能够回收,否则他们会觉得,在中国市场上有很多机会,为什么不做这个而做那个。这一点我以前在Microsoft的时候感触颇深,很多人做得都不错,在中国有宏伟的计划,但是向上沟通不够,没有老板的支持就没法往前冲。
另外30%~40%时间我花在渠道和客户身上,去跟他们见面会谈。我下面有很多部门,各个部门下面有基层经理,基层经理下面是一线的销售工程师,销售面对的是渠道商,然后才是客户。所有的信息和我之间差了五六层,如果我有机会跟第一线的销售和渠道谈的话,就可以确认消息是否正确。一方面我会看整个流程是否有问题,避免中间有一些环节脱节,另一方面可以得到渠道的反馈。通过来回的检查,我会知道,一个想法从我的脑袋里出去,执行的结果是否会差得很多,这个检查的工作,是任何一个职业经理人都必须做到的。
剩下的时间?玩!(大笑)
其实没有那么多时间玩,剩下的20%~30%的时间,我会留下来想未来一两年的规划,比如说,跟我的老板Ralph(趋势科技亚太区总裁刘家雍)讨论如何在市场上摆脱竞争,以及相对长远的发展规划。
蓝海就是远离人多的地方
Q:趋势科技非常明确地把服务定义为自己的“蓝海”,你本人对蓝海的理解是怎样的?
A:我对蓝海的理解其实很肤浅:小时候我妈妈跟我讲,你长大了要记得,人多的地方尽量不要去挤,因为那里通常很危险。所以,我对蓝海的理解就是,尽量远离人多的地方。
蓝海战略虽然可以延伸出不同的意义,可是我的理解,当一个市场已经变得非常蓬勃,很多人一古脑儿往里冲,对某些公司来说还是可以成长,比如说戴尔早年就是靠这种模式成功的,因为它改变了制造流程。可是对于趋势来说,我们很强调创新,我们每年在创新方面花很多的研发经费,我们必须避免和Symantec 、瑞星这些对手展开价格的竞争,这是我理解的蓝海战略。
Q:蓝海里强调的一点是首先要做减法,对于趋势来说,什么事情是你们不要做的?
A:我刚进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经理们开会,画了一张表,什么应该不做,什么应该少做,什么应该多做,什么应该加大力气去做,让他们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去想。同时我自己也在观察,最后发现,在过去的四年,趋势中国因为冲得太快,有很多事情是叠床架屋地在做,甚至有很多事情是钻牛角尖。减掉不必要的环节以后,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放到更有用的地方。其实能减的是一些流程,但是不见得会减掉我们的产品线,因为我们原本就非常专注。今天,和竞争对手比,我们的优势就是专注,我们并没有去做数据备份,并没有做桌面管理等等,只做防病毒。
Q:在带领趋势科技中国冲锋陷阵的过程中,是否曾有让你驻足不前的时候?
A:在去年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的时候,有几款产品在全球的效果不错,但是在中国却不适应环境,所以对销售团队和渠道打击很大。我们发现,问题出在中国的企业里,网络下载的情况特别多,我们当时忽略了产品是否能承受这么大的负载量,所以出现了问题。但是这个负载量测试流程现在已经改进。去年对我来说比较艰难的事是,对网关产品的增长预计是一倍,最后结果是只实现了五成。但同样的事情也有比较好的一面,总部很快就反应过来,并对我们进行支持,结果只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改进了产品的表现。所以虽然在第三季度败阵,但是第四季度又赢了不少单子。
和Microsoft打个时间差
Q:Microsoft公司去年发布了其安全软件产品OneCare,并且将这款产品和它的新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捆绑发售,你认为Microsoft此举将为安全软件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A:这个问题应该分两部分来谈。第一,影响最大的将是个人用户。即便是我自己,也会被OneCare诱惑,如果我的操作系统自带了防毒软件,我就不会去买别的防毒软件。但是这样的事情在全球大面积发生,大概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所以在国内,我们做的事情是把趋势科技引向更高端的产品和服务,大中型企业是我们最优先聚焦的,他们对安全的要求比较高,对管理规范新概念比较容易接受。所以这是趋势科技比较容易攻下并守住的客户。相对而言,其实我们过去一直没有花大力气在中国发展个人用户市场,所以我们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反而瑞星可能会被影响到。
第二,虽然我们主要集中在企业用户,但是长期来看还是会受到影响。然而我并不担心,这是因为,就我所知道的Microsoft,它的产品的中文化不会那么快,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所以我们能在中国做一些准备和应变。
Q:所以你认为,在这当中会有一个时间差可供利用?
A:对,我们的胜算就在于抓住这个时间差。而且,这个时间差我们必须抓得很准,如果我们抓得太快的话,会造成投资过早,或让团队出现不必要的惊慌;如果抓得太慢,则会让Microsoft很快就翻过去。看看过去Microsoft怎么“收拾”Novel 和Netscape的就知道了。
Q:你在趋势科技上任之初曾说过,不会把Microsoft视为竞争对手,现在还这样认为吗?
A:我仍然认为Microsoft和趋势不会有正面的竞争,因为Microsoft是做平台的,做安全不是它的强项。其实趋势很多产品是架构在Microsoft的安全漏洞之上,所以只要这个平台存在,我们一定有自己的空间,关键是看客户的要求有多深。个人用户的要求不是那么高,Microsoft对那一块市场会有威胁;可是就大企业和行业客户对安全层次的理解而言,我想Microsoft的产品在未来三五年内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另外一点,Microsoft在做安全产品,其实并不是想要这块市场,而是要补足它的操作系统。因为对Microsoft来说,最重要的是Windows,任何人碰到Windows,它就要打那个人。当Windows有漏洞时,就会给Linux或其他操作系统以机会,所以Microsoft要把这一块补起来,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会不小心碰到其他厂商,毕竟Microsoft旁边有很多人在围着它转。当他要撞到你的时候,你就要想怎样避免被撞到,或是再找另外的空间往上走。所以,趋势和Microsoft不会有直接的竞争,反而我们有很多项目在和Microsoft合作。
Q:趋势和Microsoft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以你的切身体会来说,两家公司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A:我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一家有竞争对手,一家没有竞争对手。Microsoft没有对手,虽然它在新的领域会遇到竞争,例如,它在做Xbox时遇到PS2,可是它的操作系统和Office没有对手。而趋势的每一仗都是有竞争的,是真刀实枪地在干。趋势在国内和竞争对手之间基本上是平分秋色,经常是我们前脚从一个客户的大门出来,就能看到竞争对手的人后脚进去。这种状况非常多。
另外,Microsoft组织比较庞大,好处是资源比较充足,但坏处是决策过程比较慢。而趋势科技在这一点上反应很快,像我刚才提到的产品问题的解决过程,只用了一个月就完成,我非常惊讶于趋势科技的反应速度之快。
把渠道做深
Q:你在Microsoft的时候就在渠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现在的软件业正在朝着服务化的方向发展,你认为在这样的浪潮中,趋势科技的渠道建设将有什么不同?
A:就趋势的渠道而言,我体验最深的是,它们不能光是卖产品和许可证,渠道必须要有足够强的技术能力。因为对客户来说,买许可证非常简单,但是不代表买了保证书。管理不善也会造成病毒爆发扩散,这时候渠道就要变成我们的第一线,它们怎么帮客户提供解决方式和到场服务,就变成我们很重要的品牌保证,所以我们对渠道的要求比较高。过去我在Microsoft做过一个“春耕计划”,广招天下渠道,但是在趋势我不见得会做同样的事情,我们必须把现在的渠道做得更深更强。
Q:厂商和渠道之间是否是一种博弈?如果对渠道要求高,会不会给它们施加过多的压力,甚至引起它们的抵触?
A:厂商做的很重要的事情是带领市场,我们现在定义,桌面客户端的杀毒软件和许可证是红海,价格和利润空间都是很有限的。渠道商去卖我们的产品或竞争对手的产品,它的空间都是有限的。它要把生意做得更好的话,除了产品,还必须给客户提供服务。同时我们也把客户向这个方向去引导,对客户而言,光有产品是不够的,需要更完善的安全架构,客户的观念一旦改变,渠道的利润空间就会出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创造出利润空间给渠道,这是我们这一两年要做的事情。
叶伟伦个人档案
2005年8月1日正式加入趋势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
此前曾在Microsoft任职12年,期间曾担任Microsoft中国副总经理,兼通用企业及渠道事业部总监将近四年。
在加盟Microsoft公司之前,曾就职于UB Networks美国硅谷总部。
获台湾交通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和美国密西根大学工程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