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不仅仅是山寨厂的产品质量让人担忧,即使是国际主流品牌的产品也同样出现质量危机。2006年,戴尔笔记本电脑爆炸事件在业界产生强烈震荡,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全球市场出现十数宗戴尔品牌笔记本电脑爆炸个案让人们重新审视手里的IT产品是否已经成为定时炸弹。其后,由于Sony电池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全球多个品牌笔记本电脑电池免费更换更是前所未有。
除了以上突出的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以外,市场上的虚假广告也成为和谐消费中的污点。据记者在市场中走访发现,虚假广告或广告陷阱现象较为突出。如一些售价比市场平均水平还要低的视频播放器号称具有高清电影播放能力,其实该广告就是故意混淆“高清”概念,以此“胡弄”消费者。再如某品牌打印机厂商推出的低端打印机产品,号称打印黑白文档最快速度可达每分钟22页,其墨盒是市场最便宜的墨盒产品。但据消费者投诉反应,该产品号称每分钟22页的打印速度是以牺牲打印质量为基础,如果要获得较高质量打印效果,则仅有每分钟打印3页左右的速度。此外,该低价墨盒容量十分有限,因此其墨盒在打印少量文件后就见底了,消费者必须为批量打印而频繁更换墨盒。以上种种不实宣传对于消费者而言已经构成权益损害,同时也为和谐消费摸上不光彩的一笔污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