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好友不弃,帮忙在美国经营几家幼儿园,已半年有余。从波士顿到纽约,横跨新英格兰地区;接触从18岁拿最低工资的助理老师,到40多岁中产阶级的园长。今天想聊聊这半年来感触最深的——美国人到底有多缺钱。
在美国,租房、开电气账户、电视网络账户都需要社安号,以便确保用户有良好的信誉来支付账单。初来乍到的留学生则需要缴纳押金,以确保不会拖欠费用。读研的时候发现美国同学要么是拿了奖学金,要么就是拼命打工。后来自己打工了,发现工资居然是按周付的。再后来发现买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分期付款的,从电视冰箱到家具床垫甚至是牙齿整形医院账单。再后来听老公抱怨,手下员工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必须是经费报销,否则没法做任何其他工作。这太多的不理解,直到最近深入接触了美国工薪,我才恍然大悟:这一切,都是因为美国人太缺钱了。
垫付50美元?No No No!
公司给所有园区每月提供一次免费午餐,算是员工福利之一。我基本会在Costco 等类似商户购买三明治、披萨、沙拉等食品,金额每次五六十美元。有一次我时间安排不开,没法亲自购买(欢迎来到没外卖没快递没闪送的大美帝)。于是我问园长,可否垫钱购买,一周后给她报销?园长为难地回答:“你们一贯报销很快,我理应答应,但是我老公由于这周身体原因没去上班,所以非常抱歉,我没有五十块闲钱。”
工资迟发一天?No No No!
不久前公司购买了一个新园区。前雇主一直是周四发工资,但我们的惯例是周五。刚刚接手的那阵子我一直扎在新园区忙,第一个星期三,一位员工眉头紧锁万分焦虑找到我说,她的信用卡周四还款日,周五发工资的话她就完蛋了,能不能先借她点儿钱?
还有一次,我们一个园区的工资发放系统暂时出现了一点问题,本该周五一早就发放的工资支票无法打印,员工立刻炸了窝。我跟园长说,你了解一下有哪些人是今天急着用钱的,我先私人垫付给她们,其他人明天发。园长数了一圈儿,认真回复给我:EVERYONE!
偿还公司预付的保费?No No No!
员工的保险一向是公司与员工各支付一半的。新园区收购之初,由于数字还没有算出来,所以公司先替员工支付了两个月的全额保费。第三个月,我们请员工偿还前两个月公司垫付的50%保费(由于每人参保项目和家庭人数不同,金额从一百多到五百多不等)。注意,所有员工都清楚前两个月自己没有缴纳保险费,第三个月需要归还这个部分。但是,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居然没有一个人可以当即还清欠款。于是,园长牵头,提出了分期付款,给画了张表,有的人每月还20块,有的人每月还30,最多的还100。差不多5个月左右吧,才能把我们垫付的两个月的员工自付部分保费收齐归账。
Pay Advance? 多多益善!
来美国之前,我在国内工作过十年,从来没听说过、也没敢想过,可以向老板预支下个月的薪水。而在美国,我们却常常收到来自员工的申请,要求预支下次薪水的福利,用途五花八门:修车、还信用卡、给孩子买礼物等等等等。这些在我的价值体系里来自于过去积蓄的项目,在这里却需要预知未来的收入。
一组来自GoBankingRates的数据作出了作证——7%的美国家庭没有银行账户;超过一半的低收入家庭存款为零;接近70%的美国人存款少于1000美元.
请保持政治正确。从头彻尾我选用的词汇是“缺钱”,描绘的是美国工薪阶层由于缺乏计划而导致的经济现象。然而我说的不是“穷”,因为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并不代表生活质量的高低。空调365天开机,电灯彻夜点燃、三五个盘子也要让洗碗机转上一个半小时等等这些,都让我觉得太过奢侈。
当下的生活方式,无关未来的生活状况。无论哪种生活方式,不存在孰优孰劣。节省有节省的原因,铺张有铺张的底气。本篇仅供消遣。
关于作者
小叶子周,北京土著,一儿一女。曾从业电视财经记者、媒体关系。三十之前是规规矩矩的摩羯,而立之后突发奇想辞职到美国读书并定居。热爱单板、滑水、跳伞、风板等一切挑战性运动。人生中不可或缺三件事:钢琴、读书、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