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非常沉重,但不够准确。
因为从1961年美国正式参与越战以来,美军的阵亡人数为58202人、负伤人数为303616人、失踪人数为2500人,伤亡人数超过360000人,根本就不是60000人。
但是越南战争结束后的十年时间内,确实有超过100000名美军士兵选择自杀,他们的死,比越南战场上阵亡的士兵更吸引世界的关注。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况呢?这些士兵为何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死里逃生后,反而在和平的环境中选择了自我了断?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内因:恐怖的战争后遗症
作为一个立国以来只有16年没有打仗的国家,美国是真正的“无年不战”,战争对于美国而言可以说像穿衣吃饭一样的习以为常。
但越战对美国而言却不同寻常,因为它创下了两个记录,一是持续时间最长,二是败得最惨。
相比于朝鲜战争这场“被遗忘的战争”,越南战争因为距今时间较近, 因此越战的记忆无法被美国政府轻易消除,美国人不得不面对这场战争的意义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
事实上,正因为这场战争太过深刻,所以也给参战士兵们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创伤,这种创伤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很多人感觉,在血肉横飞的战争,能够活下来真的是三生有幸,但对于真正经历过残酷战争,尤其是越战的士兵而言,有时候死了反而是一种解脱,尤其是在战争中负伤后。
因为越南战争从一开始就是美军和中苏之间的死磕,因此虽然战争规模不大,但却异常残酷,依靠先进的武器,美军在越南战场轻松吊打北越武装,几乎取得了所有战役的胜利。但毕竟是客场作战,作为侵略者的美军无时不刻不在越南军民的重重包围之下。
为了尽可能抵消美军的武器装备优势,北越在抗美战争中学习中国的游击战法,化整为零躲入丛林深处作战,甚至混入平民之中袭击美军,加上北越大量发动平民偷袭美军,尤其是美国大兵的软肋女人,这使得美军损失惨重,特别是留下终身后遗症。
这种伤痛对美军士兵而言是巨大的折磨,很多人不堪痛苦选择了自我解脱。
但相比于心理上的疾病,这些被病痛缠身的士兵们是幸运的,作为世界上最好战的国家,美国参加的战争不计其数,士兵的精神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常年居高不下。
美国士兵的心理疾病最早在一战时期被重视,当时的很多士兵在战场上出现了抽搐、瘫痪、失忆、甚至歇斯底里等症状,最终美国高层将其定义为“战争神经症”。
因为这种怪病的出现,美军特意在二战参战前对适龄年轻人进行筛查,排除了至少150万心理障碍者。
但二战时期问题同样层出不穷,美军又为他们起了新名字,即“战斗疲劳”,但这种安慰性质的术语并没有缓解士兵们的内心折磨。
1947年,美国陆军制作了题为《灰色阴影》的纪录片,专门介绍二战期间精神疾病的成因和治疗,不过依旧没有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美军士兵的心理健康,更多人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忽视了这些功臣士兵们的内心波动。
真正让美军士兵心理疾病治疗与时俱进的,是美军在战后遭遇的两次重大惨败,一是朝鲜战争,二是越南战争,尤其是越南战争,很多美军士兵根本就没有料到这场战场会长到暗无天日,长期生活在随时可能死亡的胆战心惊中,就如同长时间被紧绷的皮筋一样,后果是异常严重的。
70年代初,越战老兵兼精神病学家Shatan提出了“越南后综合症”的概念,对退伍军人的心理疾病治疗终于有了明显进步,随后在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首次提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概念,被纳入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但可喜的成就依然无法拯救常年生活在心理疾病中的美国士兵,这些士兵要么习惯了在越南战场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的场面,回到国内难以适从而后开始酗酒、吸毒、加入雇佣军甚至抢劫犯罪。要么就是因为手上沾满了越南军民的鲜血,常年被愧疚折磨,从而经常是噩梦相伴,或者辗转难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被越南军民残酷的报复手段折磨地心有余悸,尤其是看到战友被越南人的陷阱杀死,这种血腥场面的冲击力令人终生难忘。
所以,离开这个世界,对常年被折磨的他们而言,真的就是一种解脱。
1993年由奥利弗·斯通执导的越战题材电影《天与地》中,男主角史蒂尔.巴特勒就是因为不堪心理折磨最终选择了在汽车中结束了生命。
2、外因:残酷的心理落差
对于战斗在一线的士兵而言,他们对战争的感受最为真切,理论上说他们对战争的是与非应该最有发言权。
但现实情况是,躲在温柔乡里的政客操纵着国家的内政外交,决定着亿万国民的生死和庞大帝国的最终航向。而他们决策的最终影响因素,除了底层民众的呼声,更多的是自身阶层的价值取向。
对于美国的大财团而言,尤其是军火巨头而言,无论战争成败,首先他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所以战争的结果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但底层民众已然不堪忍受。
一方面,这些参战的士兵很多都来自于普通民众之中,他们可能是很多人的儿子、丈夫或者父亲,任何一个士兵的伤亡都会让很多人揪心;另一方面,因为越南超乎寻常的旷日持久,不仅仅让参战的士兵们深受折磨,更让美国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裂,毕竟高达2500亿美元的巨额经费,直接影响了大多数美国民众的生活水平。
而且最根本的问题是,即便花了2500亿美元,耗费了15年时间,美国仍旧没有打赢,反而是一败涂地。
这么多钱打了水漂,就像花花公子花了数百万却连妹子的手都没有牵到一样,这种歇斯底里的愤怒是可想而知的。
加上因战争的拖累,加上石油输出国组织报复美国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偏袒以色列的行为,推动石油价格猛涨,导致了1973年美国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受重创,布雷顿森林体系体系瓦解,美国不得不建立美元石油霸权,对美国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所以越战成了很多美国人心中的“罪行”,参战军人自然也就成了刽子手、战争帮凶、政客从犯等。
在以往的战争中,只要是正义的战争,比如二战,就是烧钱也无所谓,因为美国会在胜利后得到数倍的受益。
如果战争不正义,其实也没什么,因为只要美国能够取胜,同样也可以颠倒黑白,因为“大炮即正义”,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美国同样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但越战就太过尴尬,因为美国首先没有取胜,所以也就失去了重塑历史的可能,这就使得美国成了日本鬼子这样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反派角色,这种结果不仅让美国政客们脸上无光,更让参战的士兵们殃及池鱼。
在以往的战争中,美军都以胜利者的姿态归来,美国民众对他们的夹道欢迎是发自内心的,毕竟他们为美国挣得了更多的国家利益。但越战士兵归来后,不仅欢迎仪式免了,还被戴上了各种侮辱性的帽子,这对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参战老兵而言,内心是无法接受的。
更可怕的是,因为越南战争时间太久,等到美军归国,一切都物是人非了,连隔壁小花的儿子都会调情撩妹了,这种被时代抛弃的感觉,像极了穿越。
而无法融入这个世界的老兵们,你让他们怎么在一个全新的,或者说一个不友好的“家乡”活下去?
相比于梦回吹角连营的胜利者,作为失败者的美军士兵们不得不常年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余生,相比于那些勇敢结束自己生命的“勇士”们,更多的美国老兵们选择了努力融入新世界,而在融入的各种努力都宣告失败后,有的自暴自弃,有的则离开美国回到越南,以赎罪的名义在曾经的敌国苟延残喘。
很多人说,无论国家邪恶与否,作为普通士兵都是无辜的存在,因为他们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从越战来看,这种情况似乎确有道理,毕竟很多士兵也在反思这场战争是否正义。
但既然选择了从军,就意味着自己和国家的命运及利益紧密捆绑,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阵亡或自杀的士兵都不值得同情,特别是越战中,比360000多美军伤亡向对应的,是上百万越南军民的生灵涂炭。
静夜史只是希望,无论战争胜利与否,无论反思是否真诚,这样的侵略战争,请尽量避免重演。
以一个真实的事件为例,84年的某月某日,我一支侦察小分队执行侦察任务归来,归来的途中,在边境某处意外遇上越边防军,因为任务完成,于是侦察小分队随战随撤退。在通过边界一条V形小山溪的时候,因为地形和敌人太近,我小分队的一名队员不幸被困于小溪潭中,虽然依靠一块大石头可以躲避被击中,但却一时间也无法摆脱困境,就这样,敌我双方进入了僵持……
此状态持续了两日两夜,随着我增援部队的到来,最后借着夜色,凌晨时分,一直泡在水中的该名队员才得以解救出来。
为什么说是解救?因为救出来的时候,该名队员精神出现了严重问题。
真实的战场就是这么残酷,不比电影,片子拍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再拍,而真实的战场让人一直维持紧张状态。记得美国电视剧《兄弟连》的那谁对解决战士的紧张状态这么说过,“…我们大家都害怕,想不害怕,你就当自己已经死亡…”
越战,是美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打胜了吗?没有。伤亡大吗?相当不小,从1965年到1973年,整整八年时间,美国死亡6万士兵。但,让人唏嘘不已的是,战后归国的士兵自杀人数达到了10万之众,竟然比战死的都多,这是为什么呢?战后心理综合征,这是一种病,是一种战后出现的后遗症,很多经过战争的人都会得这个病,而美国越战士兵得此病的当然不少了。
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先后出动陆海空三军约65万之众,阵亡军人数量高达5.8万余人,受伤军人数量有30.3万人之多。此战从1955年开始,1975年结束,时间长达20年之久;美军直接参战时间是1965年3月2日,全军撤离越南的时间是1973年2月,美军在越南
对于一般人来说,撞撞磕磕是很平常的事情,这种伤害对于我们人体来说是可恢复的伤害。一旦伤害过大,就可能导致残疾或者死亡。战场上的事情是无法预料的,对于士兵来说,在战场上受到伤害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对于在越战中受伤的美军士兵来说,可能他们的后半生都无法像正常人那样正常生活。
好多老兵回国后发现,美国人民变得不信任政府、讨厌军人、滥用毒品等,以及社会的扭曲导致美国混乱不堪,看不到一点正能量。他们这些越战老兵在人们眼里不是英雄,而是纳粹分子。这种战后巨大的心理落差,也是造成老兵自身的一个重要原因。自杜鲁门以来,美国历届政府过高估计美国实力,以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在世界各地四处插手,妄图夺取霸权。越南战争击碎了美国人的美梦,美国全球扩张的政策遭到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