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不爱,真爱与假爱,检验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标准,不体现于平时的卿卿我我,不表现于男欢女爱,亦不表现于诉诸于语言的部分,而是体现于危难之中各自的表现:是舍身为对方,还是劳燕分飞各奔东西。所有的海誓山盟,都不如一场灾难检验得更确切。”中年的柳林向我反复强调的这段话,直白而深刻,他的婚姻经历,说明他的智商可以,情商不高。下面,是他对自己情感世界的倾诉。
前妻不要儿子
再婚并不甜蜜
新的生活没有感到甜蜜,更多的是增添了沉重的精神压力。新妻自私小气,又颇工于心计,做一件事情绕来绕去,让人云里雾里,缺乏坦诚与直率,稍不留神,就会掉入她设定的圈套里,生活得如履薄冰,很累很累。每天所要面对的,一边是血肉相连的亲情———儿子,一边是倾心相注的爱情———妻子,两边既需要我的关心、呵护,各自又都敏感、脆弱。儿子、妻子、养子一个个像一盆盆娇嫩的花,略有疏忽,便会枯萎。尤其在生活的细节上,我处处小心,生怕惹得哪个不高兴。尽管如此,家庭里还是经常出现不和谐。晚上看电视时,只要儿子坐在我的右边,妻子就会挤在我的左边。我对儿子表示出亲近,妻子满脸不悦;对妻子表示出亲昵,儿子满腹委屈。在两个孩子之间也常难平衡,给小的买个电子游戏机,大的会伤心得暗暗流泪;给大的买双鞋,小的嘟嘟哝哝甚至连妻子都得罪。儿子有时来个同学,或向外打个电话,妻子向我告状,儿子的一举一动,都会遭到妻子的白眼,使得儿子越来越谨小慎微,畏手畏脚。看到往日活泼可爱,开朗直率的儿子变得心事重重,沉默寡言,我心寒彻骨。新妻为了排挤我的儿子,先是撺掇把我的姐姐接来海口,实施第二步计划是逼我的儿子和我姐姐住在一起。从此,新家少了儿子的身影。儿子的离开,更增添了我的烦恼,两处相距五公里,既要照顾姐姐和儿子,还要照顾自己的妻子。几天见不到儿子,心里牵挂;回新家时间少了,妻子给脸色。有时见到儿子偷偷流泪,问他,他什么也不说,我就知道,儿子又受到什么委屈。他为了避免我与妻子发生矛盾,以幼小赢弱的心灵默默地承载超常的心理负荷。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我多次向妻子坦露心声,希望她能对孩子一视同仁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心。可是,妻子翻着白眼不屑一顾地说道:“谁的孩子都是宝,不要指望我把他当成亲人,顶多当个朋友”。“养你的儿子就是养虎为患,还不如养条狗对我忠诚……”几次规劝不见奏效,我后悔自己再婚的轻率,原指望找个人与我分忧,却反倒成了新的包袱。夫妻间的感情比起父子间的感情,其在牢固性和持久性上没有任何可比性。为了孩子,我不能委曲求全,决定第二次离婚。
为了孩子欲爱还休
二次离异后,生活如一潭死水,寂寞不进袭上心头,心情也时好时坏,一个中年男人,产生这种感觉,那一定是在企盼异性相伴。在朋友的介绍下,我与媚见面了。媚长得算不上漂亮,没有时尚女人的粉饰,素面朝天,示人以本色。但她那高雅的气质,绵柔的语调,还有江南秀女的清纯可人,足以让人一面难忘。她来自古都金陵,经济独立,车房具备,而且还是叱咤商道风云的金领阶层。虽然她的条件优越,但是,因为她有自己的孩子而让我犹豫不绝,前车之鉴刻骨铭心!然而,媚的许多长处又让我难以割舍,在这种若即若离,欲爱还休的状态中,我明显感受到媚对我欣赏有加。她有时会很谦虚的向我“讨教”———她在商战中遇到的某个问题该如何解决?我知道凭她的能力和才智完全可以自行解决的;有时请我喝茶喝咖啡吃饭,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她的知识面很宽,什么人类历史、人类社会、思想艺术、文学等等,无不涉猎。我被她渊博的知识所吸引,很愿意和她天南地北的神侃。我佩服她惊人的记忆,横溢的才华,大有阳春白雪,和者必寡之风。但有时她也下里巴人,俗化地讲些幽默的段子增添活跃的气氛。我第一次听到《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就是她在一个大酒店24层楼的茶座里讲给我听的。至今想起来还哑然失笑。然而,故事的寓意,表明她在向我暗示爱意。尽管我们情投意合,然而,我仍固守不向深层发展感情的底线,所以一直回避婚嫁问题。对此,有人会问,既然不想与其谈婚论嫁,何以继续与人交往,岂不玩弄别人的感情?可我则不这样看,我认为,两性相悦,不一定都以婚姻为终极,有时候男女之间做为朋友相处,比两性结合还令人陶醉,令人眷恋。
几年来,我们就这样相处、相助、快乐着。然而,人活在社会中,所经历的不可能唯有坦途。2002年6月,我的生活突然发生变故,因为遭人陷害而身陷囹圄。直到第二年春节过后,才真相大白,无罪释放。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一些平日里天天相见,觥筹交错的朋友唯恐避之不及,离我而去;更有甚者,有的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伪证加害……我当时的心情坏到极点。也就在这时,媚和那些有良知的朋友坚定地和我站在一起,坚信我是无辜的,对我不弃不舍,多方救助,媚的行动更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产生巨大的愧对真情的内疚,自责无以为报。情势的变迁,我更深刻地感悟到,两性之间,爱与不爱,真爱与假爱,检验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标准,不体现于平时的卿卿我我,不表现于男欢女爱,亦不表现于诉诸于语言的部分,而是体现于危难之中各自的表现:是舍身为对方,还是劳燕分飞各奔东西。所有的海誓山盟,都不如一场灾难检验得更确切。
随着韶华的流逝,我们都已“人未老,两鬓秋。”各自的孩子都长大了,都有了一份称心的职业。我们之间的那种默契还在按部就班地演绎着,媚对我甘愿相助的情感更加深沉邃远。也许不会再有年轻人的那种火热的激情,可是,历尽劫难之后的那份深厚的真情,却如阵年美酒,历久弥醇。虽然我们之间未对婚姻进行实质性的交流,但是我们各自心中深藏的———是今生彼此的归宿与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