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哈市正在上映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很早就想看了,也早就对他说过要去看,他答应得很痛快,大意是只要你说什么时候去看,我一定陪你。那天,在电影院门前,我手中握着两张已有点皱褶的电影票,门口的海报上标示,为期一周的播映,这是最后一天晚上。他在电话中说,我真的没有时间陪你去看电影,下次吧!我没告诉他,或许没有下次了。不只是电影不会再演了,我们的感情也应该告一段落了。
我一个人独自坐在影院的后排看女主角从纯真少女变成了内心惘然的交际花,那么高贵与绝世地演绎那场虚无缥缈的爱。不知是受了剧情的感染,还是因为自己的感情同样虚幻得抓不到一丝一毫,我泪眼朦胧地任情感宣泄得一塌糊涂。
散场的时候,看着眼前晃过一对对情侣携手而过的身影,心疼,真的心疼了。我知道我的眼泪不是为剧情而流的,而是为我这一刻的孤单而流,虽然心里有一个人爱着,却仍然被灵魂深处的寂寞与无奈所折磨。
和男友的相识源于一次同乡聚会,我和他正好相邻,他比我早两年考入这个城市里的大学,目前在一家研究所做研究工作。两个老家都在外地的男女青年很容易找到共同语言,渐渐地我们交谈的内容多了起来,并在分手时留下了彼此的电话号码,后来我们之间又有了几次聚会。有一次大概是喝多了酒,他扶在我肩头的手臂很沉重地抓住了我瘦弱的肩膀,注视着我的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他说,做我的女朋友好吗?
关于我们之间,我没想过太多,只是觉得他是个很重感情讲义气的人。记得一次聚会,一个已经喝了很多酒的男士又被劝进一杯酒,他看到了,说,哥我替你喝。然后拿起那杯酒一饮而尽,一下子让我对他有了好感。那天,听他对我说的这番话,感觉离家在外的我也确实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我知道自己不是个坚强的人。我没有给他明确的答复,但在心里已经认定了他。
那天晚上,我接到他的电话,他低沉的声音诉说了对我们之间未来的向往。他谈了很多,谈他从小就失去父爱的家庭,谈他过早白了头发的母亲,他说他没有什么可以展示给我的,但他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感谢那么多人在他家困难的时候所给予的帮助。夜深了,他很温柔地说太晚了,早点休息,睡个好觉。我不知道为什么,心中充满了感动,脱口而出,说你先挂电话吧,因为我舍不得掐断那个温柔的声音。他稍稍愣了半秒,说:“你先挂。”两人在电话里僵持了片刻,最终我轻轻地把话筒放下,生怕那一声“咔哒”太刺耳。
接下来的相处很愉快,更多的时候我们靠电话和SMS联络彼此的感情。每到周末,他都会早早地从单位出来,然后横穿大半个城市,从他的单位赶往我的住处。我则买好晚上要做的菜,我们一起笨拙地摆弄起来,然后和他一起品尝清贫爱情里的滋味,有时候竟也颇为甜蜜。
大约相处了半年多,我把他的情况告诉了家里,妈妈在电话里仔细地询问了他以及他家里的情况,然后沉默了很久,最后说,你们感情好我不反对,但是现实生活很残酷,最起码你们连个房子都没有,这是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说这话时,男友就站在我旁边,我尽力不让妈妈把话说得太苛刻,可还是没挡住这些话飘进他的耳朵。我看见他一声不响地默默摘菜。那天的晚饭吃得没了往日的甜蜜,我尽力活跃气氛,却怎么也调动不起来他的情绪。洗完碗,他连告别时的拥吻都省略了,就这样匆匆地走了。我的心里空落落的,可是妈妈的话也不无道理,或许她说得对,我们是两个都很清贫的年轻人,奋斗对我们来说不容选择,却肯定异常艰辛。
从那以后,他像是变了一个人,以往他打给我电话,常温柔地要求我,让我先挂断电话,而我也一直都是聊完了就很轻松地放下电话,因知道对方还在,挂电话后依然感到快乐和满足。后来的情形让我感觉他已经有了疏远的迹象。更多的时候我打给他电话,刚刚说完,他就着急地挂断,似乎有人在旁边催促一样。直到这一刻,我才知道原来后放下电话的人的感受竟是这样的难过,像是被人拒绝了一样。
现在每到周末,都是我主动找他来我这里吃饭,很多时候他推说有事不来了,不来了也不打个电话说一声。有一次我问他,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他说,别瞎猜,我只是最近有点忙。可我感觉,他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一个人,妈妈的话或许对他是个伤害。
记得哪本书上说过:“当爱情走到尽头时,请不要去评判谁对谁错,或许都没有错,错的只是此时的你已经不是我所需要的那个人。”
很想提出分手,我不愿意让一份感情就这样无声地淡化,这不是我的性格。我也知道让他说出“再见”的话也很难。总要有人说,先转身的那个人所受的伤害或许是最小的,就算我自私一回,既然不可以同行了,就及时说再见,让心里的那片空旷和绝望早一些得到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