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不久,不少消费者就能在北京邮政各个网点拿起可视电话与远方的家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了。这是中国联通推广其公共视讯业务——宝视通的又一新举措。中国联通数据固定部副总经理李晓明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通过次此与中国邮政的合作,联通希望能够进一步加深‘宝视通’业务在普通消费者中的接受程度,使视讯真正成为拉动固网增值的利器。”
公共视讯是个出路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运营商便开始了视讯业务的尝试,早期的视讯业务多开设在党政机关和大客户的视讯专网上,具有稳定、安全的优势,但是成本高、操作复杂,不具备大范围推广的可能性。“一项业务,如果只满足少量人的需求,就算其ARPU值再高,也无法成为运营商的支柱业务。”中国铁通负责“全视通”视讯业务的孙昊如此解释视讯业务与用户数量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认为,视讯业务只有平民化才能创造更多的利润,才能真正为固网增值。
也正因为如此,运营商从2年前开始纷纷花大力气树立起公共视讯品牌:中国电信的“新视通”、中国联通的“宝视通”、中国铁通的“全视通”几乎同时发力,抢占各个小区用户的滩头。三个运营商的视讯网络均建立在公共IP承载网上,采用H,323组网标准,由GK(关守)来实现对终端的统一管理、全网的呼叫路由和计费等一系列功能,可以通过专线、ADSL、ISDN等多种接入技术连接用户终端,网络扩展能力强,安全性和业务质量保证都有所改进,能够有效保证点对点专线接入可视电话的通话效果。
目前,三个视讯网均已覆盖了全国上百个地市,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还开通了港、澳、台地区及国外部分城市的视讯业务,2005年,公共视讯大有遍地开花的态势。但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络运行维护部经理勒东滨认为,要将视讯业务从一个满足少量人需求的只有少数人接受的业务,变成一个满足大部分人需求的有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新业务,还必须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让视讯业务能满足更多人的不同需求,另一个是如何让视讯业务有更多的人能够接受。
如何克服QoS问题
按照话音业务沿袭下来的传统,人们对视讯业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证通话质量可靠,也只有一个安全、可靠的视讯系统才能满足更多用户的话音、视频需求。
在电路交换占据主导地位的年代里,H,320是组建视讯网络的标准,它对于保证QoS有着先天的优势,但受到电路交换网络的限制,难以将视频通信网络有效延伸,已走向衰退。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基于IP的H,323标准,它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视频真正引到办公桌面;其缺陷除了协议互通和端口问题之外,最主要的是无法有效保证QoS。IP视讯是一种实时业务,网络传输时延、时延抖动以及丢包率的高低都会极大影响IP互通时的视音频质量。为了有效保证视讯业务的QoS,运营商在建设IP承载网时,必须将端到端通信的网络延迟保持在150ms以下。然而,目前大部分承载网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所以QoS也就成了各公共视讯业务提供商最大的痛脚。
中国电信的解决办法是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他们开始兴建新一代的IP承载网——CN2,通过采用先进的网络结构和设备提高IP网的整体承载能力,从而达到保证视讯业务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积极在省级分公司开展采用SIP标准的视讯网络的试商用。SIP以文本交换为基础,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拓展性,有利于固网与移动网的对接,被普遍认为是未来视讯技术的发展方向。江苏电信通过组建SIP试验网,不仅实现了高质量保证的视讯传输,而且发现SIP对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支持也优于H,323协议,使网络的安全性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如何转变用户观念
三大运营商的公共视讯业务在经历了将近3年的发展后,增量用户仍然极为有限,孙昊认为这与大众的消费习惯有密切关系:“人们已经习惯了廉价的固话终端,大部分人宁可用2000元买一部手机,也不会花在改造固话终端上。而目前可视电话的高价位也加剧了这种供需差异的形成。”孙昊认为,在PC上安装软终端的网络视讯业务受到了来自互联网SP的巨大压力,很难达到盈利目的;所以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真正有竞争优势的视讯业务是使用简单的可视电话终端。
为了改变用户对视讯业务的固有认识,运营商做了大量工作:2004年,中国电信多次举行推介会,向广大用户介绍视讯技术的便利之处;中国网通在东北开设了数个可视话吧,将高贵的可视终端放到了普通用户的面前;中国联通此次与中国邮政的合作,再次证明了运营商推广公共视讯业务的决心。目前,“宝视通”国内长途每分钟收费仅为0,2元,而往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等国的国际长途资费也仅为每分钟0,8元,这一价格大大低于相同情况下的IP资费,对公众用户极具吸引力。
加大体验力度可以说是运营商推广视讯业务的杀手锏,但进一步降低可视电话终端的价位、建全视讯业务的产业链、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完善计费和结算功能也势在必行。
转自:通信产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