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实名制不是治理移动市场欺诈屡禁不止的惟一手段,但却是必要的手段,期待有关部门尽快予以实施,不再给违法SMS以滋生的温床,从而真正维护广大手机用户的权益。
近日,手机实名制的管理规定已制定完毕,中国正式推广将在《通信SMS服务管理规定》实施后展开。按照信息产业部既定工作流程,手机实名制管理规定今年可以出台,信息产业部的一位官员也证实了该消息。
一旦《规定》正式实施后,不但将对所有新的手机用户实行实名登记,而且还要对2.6亿未登记或者登记信息不全的用户进行补充登记。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SMS诈骗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是促使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最终下决心推广实名制的重要原因。业界普遍认为,在手机实名制正式实施后,有望根治手机诈骗SMS、垃圾SMS,从根本上治理移动市场的诚信危机。
欺诈SMS频出影响电信业的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的主要任务。对电信业来说,欺诈事件频出将直接影响着电信业的和谐发展。
首先,对用户而言,SMS诈骗等违法行为损害了他们的权益,使其对电信市场的诚信失去了信心。有专家指出,在移动信息服务领域,为获取短期利益的各种价格欺诈行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
其次,对运营商来说,如果不能恢复消费者的信心,最终也会受拖累的。国家发改委的一位专家指出:“如果因为运营商没有尽到相应责任而破坏SMS市场,运营商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最后,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SMS欺诈活动近期频频上演势必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电信业一位专家表示,在电信业中,SMS欺诈已经成为电信业不和谐发展的因素之一,如果SMS欺诈无法从根本上遏制的话,那么电信和谐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加大打击欺诈SMS事件刻不容缓
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手机的角色已发生了重大转变,手机一族”除了通话,手机的另一大功用便是收发SMS。然而,它的背后却是“暗流”不断。为了牟取私利,一股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把“黑手”伸向了这一领域,“SMS欺诈”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一方面,违法分子的SMS欺诈事件屡见报端,手段花样百出。用过手机的人几乎都会收到过“中奖”SMS,此外,利用汽车退税、房产退税、银行卡诈骗、出售黑车、假发票、麻醉枪、电信公司补贴电话费等欺诈事件也频频得逞。用户的利益根本得不到保护,有人甚至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违法分子频频得逞的重要原因是目前有三分之二的手机用户没有进行实名登记,造成违法责任无法追究。一旦实行实名制,诈骗SMS、垃圾SMS等业务将会随着实名制推行受到迅速有效的遏制。
另一方面,一些不法SP通过各种手段坑害用户。一些不法SP在以SMS宣传、推广业务的时候,或者不明码标价、或者强行定制、或者打着“免费”试用的幌子,用户一旦回复,便落入陷阱,在取消服务的设置上,也是壁垒重重,令人难以退订。北京一位大SP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实名制实施以后,对这些依靠违法、违规SMS业务赚钱的SP来说,影响巨大而深远。
花样百出的“SMS欺诈”,让人深恶痛绝!也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最近一两年间,信息产业部作为主管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大预防和打击“SMS欺诈”的力度。但是从效果来看,收效甚微,SMS欺诈事件照样横行于移动市场。实施实名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实名制实施可以有效规范SMS市场
据公安部统计,大多数利用手机犯罪的不法分子使用的都是非实名的预付费手机。目前SMS服务投诉是电信服务投诉中最多的业务,投诉的主要内容是垃圾SMS和服务提供者的不规范经营。实行手机实名制,能够有效遏制诈骗SMS、色情SMS等,减少通过手机SMS进行的违规、违法行为。
第一,对用户而言,实名制有利于维护用户的根本利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仅是SMS诈骗给手机用户造成的损失就高达数千万元,而实名制将从根本上杜绝此类诈骗的生存空间。
在实行手机实名制后,那些匿名SMS、诈骗SMS等违法犯罪行为将会受到打击,从而保护大多数消费者免受垃圾信息以及欺诈SMS的侵扰,最终有利于保护整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手机实名制可以对犯罪分子起到威慑作用,对于从事欺诈等非法活动的人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和打击。如果人人都主动参与并支持“手机卡实名制”的实施,客观上可以起到与犯罪分子斗争的效果。
第三,目前中国两大移动运营商超过70%手机号码是没有登记用户名字的,这些预付费卡就成了不良SMS的“发源地”。尽管两大移动运营商已制定多种措施遏制不良SMS,但是各种诈骗SMS至今不仅未绝迹,而且还变换招数越来越猖獗。实名制的出台将有效制止这些违法行为。
此外,从长远角度看,实行手机实名制对运营商来讲是利大于弊:一是能减少用户欠费风险,二是运营商可以对客户进行精确管理。
当然,站在理性思考的角度,手机实名制需要相关配套措施,如对假身份证的治理、现有用户的登记问题、用户隐私的保护等不然实名制会“名存实亡”,起不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
总之,实名制不是治理移动市场欺诈屡禁不止的惟一手段,但却是必要的手段,期待有关部门尽快予以实施,不再给违法SMS以滋生的温床,从而真正维护广大手机用户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