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SMS、彩铃(联通为炫铃、小灵通为悦铃)业务不断影响渗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在极度火爆的增值业务当中,也有不和谐音,“人们并不按照我们设想的方式来使用增值业务”。在彩信业务方面,消费者似乎表现得非常“不听话”。
“今年过节我收到非常多的祝福SMS,却没有收到一条祝福的彩信。”在一家通信公司上班的王先生很遗憾地告诉记者,“很多祝福SMS去掉后缀就直接转发,这样SMS量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这种滚雪球效应却没有表现在彩信业务中。
今年十一黄金周七天,河南手机用户祝福SMS发了11.9亿条,河南移动用户发送SMS超过9亿条,河南联通用户发送SMS总量达到2.5亿条,小灵通用户SMS发送量达到4000万条。但是在SMS业务之上运营商寻求利润增长点的彩信业务今年难达预期。长假期间,河南移动彩信的日均发送量只有100万条。虽然相对去年同期也有30%以上的增长,但和业界对彩信增长的期望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强势SP难圆创收梦
彩信市场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而过去那些在SMS市场掘金的大多数SP是无力进入的。因而彩信市场的SP们还是走强者路线,以新浪、Sohu.com、网易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以美通为代表的从SMS市场转入的专业SP以及以空中网为代表的彩信专业SP几乎霸占了整个彩信SP江山。
从目前来看,门户网站是最具优势的SP。新浪、Sohu.com、网易等在品牌认知、内容资源、庞大的用户基数和现金拥有量,特别是在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新产品的包装与推广、资源整合等方面都有着比专业SP更为广阔的竞争优势。与此息息相关的是,各大门户网站老总对彩信的追捧不断升温,Sohu.com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对彩信业务更是充满了近乎狂热的追捧,亲自出马为Sohu.com彩信宣传造势。但就在Sohu.com摩拳擦掌准备创造“彩信井喷”时代之际,2004年8月,Sohu.com却因为涉嫌违规强制推广彩信业务而收到ChinaMobile停止彩信业务一年的处罚。
现在再去回味当时汪延、张朝阳的判断,其中洋溢的乐观情绪多少有些不合时宜。2004年,有业内专家预言,彩信终端普及率将于2006年初达到25%,终端普及率对彩信市场的限制作用将开始减弱,届时彩信市场将开始放量增长。但从今年十一看来彩信的市场现状离井喷之说还有一定距离。从彩信开始推广到四年后的今天,彩信的普及率远远未达到25%的临界点。彩信市场启动缓慢的原因,业内专家的看法普遍一致,内容和资费等是其发展过程中需要突破的一些瓶颈。
资费高 内容少 互通难 彩信难飞扬
“发送一条彩信的价格可以发5条SMS,而且有很多个性化定制彩信还需要再加工,除非空闲的时候关注一下,平时还真没有那么多闲工夫。”刚毕业不久的小张在一间公司上班,对于移动的彩信业务只是停留在欣赏阶段。“平时工作很忙顾不上发彩信,而且感觉这些图铃业务大都是给那些前卫的年轻人开设的,用在我们的朋友群体中不太合适。”作为外企白领一族,许小姐的电话费每月在千元左右,但是自我感觉和运营商爆炒的彩信业务还是有一段距离。
彩信资费高,彩信手机普及率不高,以及彩信内容方面的贫乏,GPRS网络的上网速度过慢等不利因素一直在制约彩信产业的发展,运营商之间无法对发的制式障碍更让彩信四处碰壁。
一位河南本地的老SP告诉记者,彩信业务的内容单调和水准不高使得其使用人群在不断萎缩,日本、韩国成熟的市场模式是按照男性、女性、白领、蓝领划分,从服务、品牌等很多方面去做。在市场细分化这方面,需要运营商、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三者融会贯通、互动合作,这种协调和配合越紧密,彩信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另外,创新的营销方式也是需要彩信操作者们不断尝试的课题。
通信资深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虽然经过四年的时间,彩信业务仍然处在成长期,相比大热的SMS、炫铃悦铃业务,彩信业务的操作和使用人群受到更多限制。消费者的主导选择性将在增值业务推广中占到越来越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