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6月份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牵头开始进行全国范围内整治SP的活动后,在9月15日,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又再次明确相关规范的细则,出台了囊括14条款的《关于规范移动信息服务行业资费和收费行为问题的通知》。
面对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的铁腕政策,各SP企业纷纷采取自救之路,有些SP转作CP、也有些转作手机电视内容、游戏等。其中,也有些鬼迷心窍的SP与黑手机为伍,将自己的业务内置到黑手机中,从而继续其“抢钱”之路,伤害消费者权益。那么这帮SP为何会选择将业务内置到黑手机中?这样的内置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针对这个状况,消费者应该注意什么?政府应该出台什么政策?下面笔者带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SP企业的惰性是继续“抢钱”的历史原因
众所周知,2000—2003年是SP企业抢钱的最佳时期,在这段日子里,他们利用运营商平台的漏洞,以SMS群发、色情信息等方式引诱用户回复确认SMS,从而实现“抢钱”。第一批SP企业依靠SP漏洞获得了上千万的年盈利,都成了暴发户。

而申请SP没有门槛限制,也没有技术含量。暴利和低门槛,让声讯台、寻呼台、网站等企业纷纷投身SP,一时间SP业趋之若鹜。从2002年开始,国内SP数量开始成倍数激增。到2004年,与国内各大运营商签约的SP数量已突破9000家。
据一位小SP企业负责人介绍,当时每天只是坐在电脑前点鼠标,就看到自己账户里的钱不断地上涨,心里想世界上还有赚钱如此容易的活,这简直是上天对自己的关爱。长期下去,这种生活状态让SP企业养成了思维懒惰的习惯,从而长期不进行业务创新和技术研发,只是等着“天上掉馅饼”。
所以,受惰性思维的毒害,在面临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以及运营商新政的时候,这些不思进取的SP们,只有一部分企业考虑转型,而其他一部分则仍然准备采取一切办法实施不劳而获的“抢钱行为”,这就是他们之所以盯上黑手机的历史原因。
正规手机企业舍弃SP这个“狗屁膏药”
“惰性”是SP企业选择黑手机继续抢钱之路的历史原因,那么正规手机企业对他们的遗弃,则是其选择黑手机的客观原因之一。
目前,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频发。在这种形势之下,手机企业纷纷采取各种办法塑造自己的品牌,因为,品牌价值是抵御价格战的最佳武器。而塑造品牌的方式除了广告宣传外,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外来培养客户对手机品牌的满意度,从而实现在消费者大脑中形成印象,每次购买手机的时候都会想起这个品牌。
而SP的罪孽已经被公布于众,大多数人都已经明白他们的抢钱之路,所以大多数SP业务成了“狗皮膏药”,消费者都敬而远之。这样一来,正规手机厂家更加不会在手机中内置这样的SP业务来赚取分成,因为这样做得不偿失了。
谁都不愿将自己花重金打造的品牌毁于SP之手。相反,很多正规手机企业都将内置的SP业务取消,以此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增强其品牌满意度,比如,Samsung 手机取消了Samsung 乐园、海尔手机也取消了海尔乐园等SP业务。
SP让黑手机更“黑”
黑手机主要包括三码机、五码机、组装机,这些手机由于缺乏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以及偷税漏税,伤害消费者的权益,同时还是国家的蛀虫,本土手机企业也将份额下降的臭帽子扣在了黑手机头上,黑手机的“黑”不言而喻了。
而SP预装到黑手机中,这就如同给了盗窃犯一把锋利的斧子,让其更加猖狂了。SP业务内置到黑手机之后,买了黑手机的用户可能会出于对手机的新鲜感,试验手机中的各种功能,而SP业务也是手机内置功能之一。而且一部手机可能内置了多种业务,一旦点击便让SP企业抢钱得逞,也让黑手机制造商从中获得了分成。
由此看来,SP内置黑手机就是助纣为虐,在危害消费者权益的同时,还让消费者损失金钱,黑手机变得更加黑了。而且,受害者偏偏是收入较少,生活水平偏低的农民消费者,这更凸现了黑手机的“黑心”。
SP内置黑手机损害增值业务前景
随着3G商用的临近,以先进的3G技术为依托的增值业务即将进入市场,以图片、文字、铃声为主的传统SP产品将逐渐被淘汰。
3G商用后,“移动网游”和“移动视频”等新服务项目将成为3G增值服务的主要业务,而原有的G网增值服务将会快速萎缩。所以在这个机遇下,SP企业应该乘机转型,转作游戏、手机电视等新项目。
然而,部分SP却选择继续走“抢钱”的道路,希望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这不仅葬送了自己的发展前景,反而是对SP品牌的一种伤害,降低了消费者对SP业务的信任度。而这种做法,也必将影响不久就要发牌的3G增值业务的开展,因为消费者对增值业务产生了恐惧心理,再想培养消费者对增值业务的信赖感就难了。
如何监管是难题
SP与黑手机联合,让黑手机更“黑”,将极大地损害消费者利益,同时也会影响未来3G时代增值业务的开展。在这种状况下,虽然国家和正规手机企业,纷纷采取措施打击黑手机,但是却收效甚微,黑手机依然猖獗,并占据中国30%的市场空间。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和运营商也纷纷出台规章制度,对SP进行整治,但是SP企业仍然采取绑定黑手机的办法进行抢钱行为,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笔者认为,首要原因就是消费者。由于黑手机价格要比同一功能的正规手机低几百元,在低价格的驱使下,消费者放弃了自己的权益,这给了黑手机和SP生存的土壤。
其次,不法渠道商和零售商。如果没有他们的助纣为虐,这些黑手机何以在市场上流通?笔者所指的是那些和黑手机企业沆瀣一气的商户们。据一位零售商称,卖一部TCL手机,利润还不到水货机、贴牌机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作为经销者,没有不知道货品来路的道理,在利益的驱动下,看来他们是昧着良心也在所不惜,渠道商和经销商给了黑手机和SP生存的方式。
再下来就是那些卖入网标志和3C认证标志的手机正规军了,这些大多是自身拥有信息产业部或是现在国家发改委颁发的手机牌照,但是,本身研发实力不强,跟不上市场的节奏,更谈不上强有力的竞争产品,只能靠卖“牌照”度日,这些企业给了黑手机和SP生存的护身符。
最后是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治理黑手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政府力量的疏忽将让黑手机和SP更加纵容。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对黑手机和SP应该采取联合监管的办法。首先,呼吁消费者购买正品手机,不要贪图便宜,从根本上杜绝黑手机的需求。此外,加大对SP业务的透明化,让每个消费者都知道有哪些SP业务,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其次,从供应上切断黑手机的“喉咙”。通过政府和工商部门对手机销售和经销企业进行严格的打击力度,从供应渠道上切断其出货。再次是,建立手机牌照回收制和SP企业资格吊销制,将没有能力生产手机的企业的手机牌照进行回收,并予以销魂,对没有实力的SP企业,吊销其资格,从根本上切除他们利用牌照和资格进行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