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也可以收发SMS——这并非天方夜谭。
一款名为TouchMessenger的盲人手机,已经能够使那些有视力缺陷的人在不借助语音的条件下自如地收发和阅读SMS。
这是Samsung 中国设计研究所开办两年来的最重要成果。9月13日,Samsung 中国设计研究所所长陈宰汉在其位于上海的办公室向记者透露,在今年6月举行的美国IDEA2006(工业设计杰出奖)大会上,这款产品获得了概念单元设计金奖——这与苹果iPod所获得设计殊荣的规格一样。
在Samsung 的5个海外设计研究中心中,2004年3月才设立的Samsung 中国设计研究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而这正符合中国Samsung 集团社长朴根熙的设想:让中国成为Samsung 的第二个研发基地。
设计领先研发本土化
Samsung 的品牌价值超过了Sony,但是在品牌的情感共鸣上,Samsung 还有路要走。陈宰汉直言Samsung 产品在对用户感情的号召力上还存在缺陷。
我们希望Samsung 在离开韩国本土市场后,也能凭借对本土市场的了解,设计出能够带动当地国民情感共鸣的产品,在中国尤其如此。陈说。
据陈宰汉介绍,Samsung 中国设计研究所的职能主要是,面对战略性的中国市场,为Samsung 设计出适合中国人使用并能够得到中国国民认同的高端品牌产品。
此前,凭借设计,Samsung 手机一度风靡中国市场,其外观设计甚至一度成为其他厂商模仿的对象。然而,从2006年开始,Samsung 的设计开始显得迟缓。Apple公司的iPod、Motorola 的V3系列超薄手机,在市场上都远远超越了Samsung 同类产品在中国的知名度。
这令Samsung 感到紧迫,尽管其很快就推出了自己最新的MP4播放器和锐薄系列手机,但是设计为王的市场法则也让Samsung 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事实上,每年Samsung 都要推出超过3万种有着各种创意设计的新玩意儿,不过谈到情感共鸣,陈宰汉认为,更需要对当地市场的需求的了解,才能使新玩意儿真正被当地人喜欢。
设计不是简单的外包装,是人创造的物的灵魂。这句被Samsung 会长李健熙信奉的经典教条,同样被带到了中国,而本地化则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2006年7月,中国Samsung 战略研发会议在北京秘密召开。据悉,那次会议的主题即是Samsung 研发体系中国化,目标是到2010年,Samsung 在中国本土的研发人力将由目前的2000人扩大到5000人,而研发总投资要扩大到目前的3倍。这被称为中国Samsung 研发战略的5年计划。
作为研发战略的重要组成单位,陈宰汉参加了那次会议,并在此后制定了Samsung 中国设计研究所的发展战略。即在2006年,Samsung 中国设计研究所阶段性的任务是强化对中国市场的用户需求先行调查,并发掘一些新的概念,通过图像的、物理的,以及可用性方面的革新,并以此为基础来支持Samsung 在中国的其他法人的研发。
到2007年,Samsung 希望在中国设计的产品是有魅力品质的,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使用者的情感需求。而到2010年,在中国设计的产品,应该是符合中国人性格,并上升到文化认同层次的产品。没有Samsung 的标志,也能一眼认出是Samsung 的产品。陈表示,这才是设计的最高境界。
寻找中国设计语言
5年之后,我们这个研究所将扩张到现在的十倍,并且独立承担起中国市场许多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陈宰汉认为,要实现上述5年计划,我们还必须努力寻找' 中国设计语言' 。
据陈介绍,目前,Samsung 中国设计研究所只有9名员工,在Samsung 上海的办公楼中,只占据了6层的一个角落。
人少,但是现在韩国总部的许多产品的研发和设计都要经过我们对于本地化的调查和了解之后,才会做出。据陈宰汉透露。
何谓中国设计语言?陈宰汉解释道:颜色、材质、使用习惯以及中国消费者对于一些细节的使用情况,都属于中国设计语言的范畴。
他认为,尽管作为一家来自韩国的公司,Samsung 的产品在文化上同中国消费者较为接近,但是必须将用户的心理、使用习惯等更加本地化的东西反映到设计中去,才能让企业在未来具有竞争力。韩国的设计师没办法体会,那么本地市场的情报调查是寻找中国设计语言的基本要素,现在我们已经花了2年的时间。陈说。
目前,中国设计研究所更多的功能还是韩国总部设计整个环节中的一环,但是今后,Samsung 中国设计研究所的发展方向是自主研究、设计体现了' 中国设计语言' 的产品。陈宰汉表示,这是Samsung 在中国市场同苹果、Motorola 、Sony等公司竞争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