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各大运营商纷纷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中国电信期内经营利润为人民币187.38亿元,上升仅2.2%,中国网通净利润则为70.9亿元,同比下滑7.7%,这与ChinaMobile的25.5%增长率相比差距明显。而且据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1~7月份新增电话用户中,中国固定电话用户新增数为1615.2万户,远少于ChinaMobile的电话用户新增数3025.2万户,在增量收入市场中,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家份额相加也远低于ChinaMobile份额。面对这些数据,一种声音在业界开始出现,认为:在如今的中国电信业中,ChinaMobile一家独大,其移动业务对于固网业务的替代和冲击是目前固网运营商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ChinaMobile拿走了固网运营商的“奶酪”,从而造成了固网运营商国有资产的流失。
那么,ChinaMobile到底有没有拿走了固网运营商的“奶酪”,固网运营商到底有没有陷入困境?如果有,造成他们运营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众多业内专家。经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专家们普遍认为:固网运营商目前陷入困境的观点是片面的,固网并非绝对的困难;移动替代固网业务这种提法本身就是片面的,移动通信业务对于固网业务只是起到了一种分流的作用,而不是替代;移动对固网的分流是固网运营商困难的原因之一,但却不是根本的、惟一的原因。
固网运营商真的陷入困境了吗?
应该承认,固网运营商目前在市场经营上确实存在某些困难,某些地方甚至是比较严重的。但是整体上看,所谓困境,只是与前几年处于卖方市场、供不应求情况对比下的经营困难,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2006年上半年的利润分别达到了187.38亿元和76.88亿元,2005年中国电信全年营业收入1693.1亿元,净利润279.1亿元,中国网通也达到了872.3亿元,净利润138.9亿元。从收入份额上看,在全国约一半省的区域市场上,固网运营商也仍然牢牢居于主导地位。而近日发布的《2006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中,全国所有行业中仅有25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中国电信甚至排在前十的位置。此外,在国外媒体和机构评出的世界企业实力或者品牌等的排名中,中国固网运营商也往往会榜上有名。由此可以看出,说国内固网运营陷入困境只是相对而言的,如今在国内大部分产业供需同步增长供大于求的普遍情况下,固网运营商的业绩已经称得上不俗了。另外,固网运营商的业绩差距是与ChinaMobile等业界领先者相比的,这种对比本身也并不科学,只比上不比下,是不能证明其陷入了困境一说的。
而在3G牌照发放前夜和业界纷纷传言电信重组的关键时刻,国内固网运营商的困境论其实也反映了他们某些微妙复杂的心态,毕竟,3G牌照发放和电信重组意味着整个电信市场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这恐怕是固网运营商的困境论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因素吧!
“移动替代固话”使固网陷入困境的观点难以自圆其说
对于“移动替代固话”是固网陷入困境根本原因的观点,业内专家们认为这种提法本身就是片面的:
首先,固话并没有被移动替代,而只是被分流,分流不是替代,更不可能是完全的替代,所谓替代是指一种事物将另一种事物淘汰出去,占据其原有的位置。而根据最新的数据来看,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固定电话有3.65亿户,移动电话为4.26亿户。从两个数据可以看出,移动和固话是相互分流和并存的关系。
其次,移动也只是分流固话的多个因素之一,不是惟一因素,更不是根本因素。互联网、IP技术等都是重要的分流因素。此外,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一直在经营的PHS小灵通其实也是移动技术。虽然表面上,中国小灵通技术是作为无线市话推广的,但是实际上对于传统的固话也是具有分流作用的,而且最新数据显示,小灵通用户已占固话用户总数的四分之一,分流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
反过来看,移动分流固话,固话和小灵通事实上也对移动存在着分流作用。同时,一些新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固话和移动也都面临着新的分流,比如目前还比较火的Skype,就对移动和固网的话音业务都产生了分流。VOIP的出现,更是将对固话、移动产生巨大的分流和冲击作用。任何一项技术都会面临被新技术分流的情况,而如果这种分流最终发展为替代,那只能说明旧的技术的确应该淘汰了,这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并非由人的意志决定,更不可能通过行政手段改变。
固网发展有“蓝海”
不可否认,如今的固网运营商在某些方面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造成这种现象是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移动通信对于固网业务的分流冰山一角,还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城市地区电话发展趋于饱和,农村电信潜能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目前中国电信业80%甚至90%的用户集中在城市,而且发展也趋向饱和,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近70%,但是通信状况普遍落后,市场潜能还未被挖掘,鉴于农村普遍服务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等原因,固网运营商针对农村电信市场的开拓还显不足。
——IP话音业务对传统长话的冲击波不可忽视。如今,IP话音业务发展很快,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0年以来,IP长话凭借明显的资费优势,对传统长话形成了有力的竞争,在通话量上已赶超了传统长话。也正是由于IP长话的低资费,在其通话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也导致了国内长话网总体收入的下降。
——互联网技术和即时通讯工具对传统电信影响巨大。互联网对于传统电信业务的替代性可谓巨大,这一点毋庸置疑,尤其值得提出的是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对于传统电信话音业务的影响更是巨大。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可以提供计算机到计算机的即时通信,只有上网费,没有电话费,更不存在长途话费,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如今像Skype等即时通讯工具甚至能提供从计算机到传统电话机的通信,这对传统电信话音业务的分流作用不可谓不大。
针对固网运营商的这些困难,专家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解决。
一是抓住迅猛发展的宽带这个新契机。对于手里掌握的相当重要的网络资源,中国的固网运营商应该改变战略思维,放弃有限市场内的同质化竞争角逐,从而开创一个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为获得持续的赢利性增长而服务的战略。互联网尤其是宽带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机会,Google公司依靠“广告搜索模式”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搜索帝国;EBAY靠“拍卖模式”成为电子商务的领跑者;Alibaba靠自己的“平台+电子商务社区”的商业模式在电子商务领域站稳脚跟。中国的固网运营商应像Google、Alibaba等互联网企业那样,抓住客户、资源、价值链等入手,积极地开发新业务、新应用,开创出自己的一片“蓝海”。同时,宽带内容的匮乏使得宽带应用尚未成为运营商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从国外运营商的成功经验来看,多种融合业务和捆绑业务应该是宽带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
二是加快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以适应开发“蓝海”市场的需要。中国的电信体制改革,历次都以固网运营商作为对象,使固网电信运营商承担主要改革成本,造成固网运营企业人员过多、负担过重。这对企业内部管理上和对外发展上都造成了不少困难。同时,固网运营企业在经营机制、经营理念等方面与新的市场需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都给固网运营商的发展造成巨大障碍,给固网企业改革带来巨大风险。当前,在面临开发“蓝海”、实施转型的关键时刻,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对外的服务水平尤其重要。因此,固网运营商们应该在转变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水平上下足功夫,减少运营成本,增加生产效率,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迎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