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6月份信息产业部牵头开始进行全国范围治理和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专项活动、近期各地相继加大了治理违规SP行动的力度之后,9月15日,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再次明确相关规范细则,出台了囊括14条详细条款的《关于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的通知》。
其中,点播类信息服务的收费提醒、包月类服务细则、竞猜类服务明确信息费和通信费、定制服务的“二次确认”等,被业内视为将直接对SP业产生根本性影响的“最强硬规定”。
该通知显然已经不像ChinaMobile7月份出台“11条军规”时引起SP行业巨大震动,但“二次确认”等细则此次由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直接敲定,更坚定了已承受一系列由严格政策带来业务收入急剧下滑打击的SP以及CP们,在各家有各招的自救行动中,向行业应用转型的念头。
“二次确认”拧干70%水分
无论是业内几大颇有实力的SP企业还是偏重于某一类业务的中小SP企业,受“二次确认”等规定带来的影响都是近乎一致的“至少70%业务缩水”。
ChinaMobile内部试点数据也显示,进行“二次确认”后,SP新增用户和新增信息费收入平均下降70%~80%左右,总收入下降约20%。
一位做手游内容开发的CP人士对记者说,不仅仅是SP业务缩水,一系列政策使得CP企业的营收也大受影响,尤其是“二次确认”的影响最为明显。
14条移动信息服务规范中,力求让手机用户明白消费的条目尤其详细。例如:
——对于需通过用户多次参与或互动才能完成的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如有奖竞猜、有奖问答等),电信企业应在业务宣传时标示出用户一次成功参与该项业务所需的信息费总额;对于涉及信息费、通信费等多项收费叠加的移动信息服务业务,电信企业应明确告知用户该业务收费的整体构成。
——用户申请订制包月类、订阅类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包括SMS、彩信、彩E、WAP等)时,基础电信企业应当事先请求用户确认,未经用户确认反馈的,视为订制不成立,且不得向用户收费;给用户发送的请求确认信息中,必须包括移动信息服务企业的名称、具体业务名称、资费标准、退订方式等应告知用户的信息。
——用户使用按条点播类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包括SMS、彩信、彩E、WAP等)时,基础电信企业应负责向用户发送收费提醒信息,告知用户业务名称和收费标准等信息;用户在同一天内反复使用的同一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基础电信企业应在用户当天首次使用该业务时,向用户发送收费提醒信息。用户明确表示不需要按条点播类业务收费提醒信息的,基础电信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障。
尽管从用户角度来看,点播类服务的收费提醒和定制服务的“二次确认”,的确可以提高信息服务的规范化和消费透明化,但一些SP也在担心,每月至少一条或者几条的提醒信息,也容易让用户对服务产生反感,随意退定,而且由于二次提醒后的免费周期一般在30天,在免费期内退定后下次再定制还有另一个“免费30天”,为新业务付钱的用户数量正在大减,这样让CP和SP甚至运营商在新业务推广上遭遇盈利难题。
ChinaMobile和中国联通从7月开始尝试执行的“对SP新增用户的二次确认提醒”和“用户将拥有20~40天的产品免费使用期”,从9月开始已经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五五分成逼退自消费
据记者了解,一度在辽宁等地区集中整治的SP自消费现象,在ChinaMobile由山西、广西等地开始陆续实施五五分成新合同,并且以5折面额(SIM卡号内的预存话费额)的价格就能从代理商处买到的SIM卡已经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有了明显收敛。
此前,SP都是从运营商的SIM卡代理商处直接购买打折卡,以50元购买100元面额的卡为例,SP利用该卡消费自己的WAP等业务,从运营商处以85:15比例分得85元,除去成本还余30多元。
还有一个自消费的刺激因素是,在WAP、百宝箱、彩铃业务的宣传推广方式匮乏的局限下,SP为了让自己的业务在官方门户中获得好位置,大量进行自消费,用流量和收入换取一个排名靠前的位置。例如,12530官方网站上如果某一个业务短时间内排名迅速提高,就很可能是通过SP自消费实现。在此基础上,SP还能借机在融资中抬高身价,获得一些境外投资商的青睐。
5月份时ChinaMobile的一份全网SP自消费名单(WAP,彩铃,SMS,百宝箱,语音杂志)上,几乎所有数得上名字SP名字都无一例外赫然在列。
私下接受采访的一些SP人士都对自消费现象表示了默认,称尽管一些有严重自消费的地区的SP被严惩,但自消费现象几乎在每一家SP企业中都存在,WAP、彩铃、百宝箱这几项自消费行为更明显。
辽宁联通的一位人士也对记者坦言,不仅仅是辽宁地区对SP自消费进行严格整治,自消费给整个增值服务产业带来的利益损害,已经让各地运营商着手抓这个事情,“全国一盘棋”,加大计费检查,对发现问题的轻则扣减信用积分,重则终止业务合作,关闭端口。不久前国内最大的彩铃SP龙腾阳光因为大量收购代理商打折放号卡,打量消费其彩铃业务,被湖北移动暂停彩铃业务合作,也是典型例子之一。
与辽宁联通有业务合作的SP中,提供SMS业务有70多家,提供WAP等业务的有20多家,尽管数量不多,但必须是“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因为都是个案,没法统一发现和治理”,加之辽宁移动的合作SP数量更为庞大,整治工作量也更大,一个省的移动信息服务治理也从侧面折射出了全国范围移动信息服务治理工作量的庞大和任务的艰巨。
五五新分成比例由ChinaMobile开始在地方上普及,除了根治SP自消费等行为,也暗中再次打出了“跨过SP直接与内容提供商合作”的旗号,在无线音乐业务上与唱片公司的直接合作、在移动即时通信等推出自有品牌“飞信”,都是运营商在有意扩张业务范围的举措之一。
SP的自救和转型
对如何在新政压力下自救获得出路,一些私下接受采访的SP人士都不愿意透漏太多细节给记者,但几乎都强调了“每家SP情况不一样,各想各的办法”,其中一位直言不讳:“高层调整,让有运营商背景的人进入,同时寻找政策风险相对小的行业或企业应用项目进行开发和推广”。
也有很多SP在“SP论坛”的BBS上给同行们支招。“SMS赚钱的时代已过,理性的SP应该认识到一些在公司架构上的一些机构比较重叠,裁掉这些不需要设立的部门对于公司来说可以减少投入,把节省下来的钱花到创新的项目和公司的建设上,因为移动网游和移动视频等新服务项目很快将成为3G增值服务的主要业务。”一位SP人士建议。
“SP出路在于要么掌控上下游的产业链,要么在某一细节做精做强,在运营商占据着产业上游位置的时候,SP就应当站在用户的面前,去抢夺用户资源、内容资源,使自己也拥有单方面的话语权,当然,最后的结局就是SP们所剩无几,但真正有实力的会存活下来。”
增值服务原有的产业链中,SP依赖运营商的政策,CP依赖SP,SP也在SMS回复率和用户投诉等问题上依赖着最终用户。想要扭转这个问题,很多SP都开始倾向于CP,即多搞产品研发,少做产品模仿,在SMS类业务之外的行业增值服务上寻找机会。ChinaMobile和中国联通在向行业用户和企业用户宣传推广的业务中,针对公安、交通、电力、金融等行业的各种移动应用,都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这给了CP和SP新的机会,但都需要CP和SP在内容开发和业务宣传上找准行业特点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