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种移动信息服务业务日益增多,有关服务资费和收费的投诉不断增加。信息产业部近日发布《关于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的通知》,自10月10日起实施。此举能解决困扰消费者的收费陷阱问题吗?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收费 采用“二次确认”方式
从10月10日起,消费者订制移动服务,会发现很大的变化——
如果您向基础电信企业订制包月类、订阅类移动信息服务业务,比如SMS、彩信、彩E、WAP等,电信企业必须给您发送确认信息,告知收费标准。如果您不反馈,那么订制就不成立,您就不必交费。
如果您订制按条点播类移动信息服务业务,电信企业要给您发送提醒信息,告诉您业务名称和收费标准等,让您消费得明明白白。
如果您在同一天内反复使用同一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基础电信企业会在当天您首次使用时就给您发送收费提醒信息。
如果您拨打移动语音信息服务(IVR)接入号码,基础电信企业必须首先播放语音通知,告诉您该服务的资费标准、收费的整体构成,并在得到您的确认后开始计信息费。如果您没有按键确认或者在语音通知播放完毕后6秒内挂机,则不计收信息费。
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明码标价问题得到进一步明确。电信企业必须在醒目位置明示信息费的资费标准和收取方式等内容;未按要求进行明示的,电信企业不得向用户收取信息费。特别是基础信息企业,应公开由其负责向用户收费的全部移动信息服务业务的相关信息,包括移动信息服务企业的名称、服务接入代码、具体业务名称、业务内容、资费标准、客服电话等。
内容 服务名称禁止怪异难懂
目前,消费者订制的一些移动信息服务名称怪异难懂,而且往往不能获得相应服务。对此,基础电信企业(包括中国电信、网通、移动、联通、卫通、铁通)要加强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审核工作,保证业务名称通俗易懂,名副其实;对于名不符实、容易引起用户误解的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基础电信企业不得提供接入服务。
查询 轻松、免费、更方便
基础电信企业应当向用户提供移动信息服务业务收费查询,包括上月已使用的费用总额,以及退订和清单查询方式等信息。用户在进行移动信息服务业务查询、退订和确认反馈时应免费。
为了方便消费者进行查询和有效管理监督,基础电信企业应保存收费清单至少5个月,直至用户取消该项业务后,再至少保存5个月,特别是需要保存具体信息内容。
投诉 基础电信企业应首问负责
用户向基础电信企业投诉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问题,基础电信企业应负责妥善处理,并实行“首问负责制”。对于未按规定进行提醒或确认,以及订制关系缺失或收费行为不完整,基础电信企业应在查证后立即向用户退还费用。
信息台一夜产生6000余元信息费遭投诉
“午夜12点,在已经锁门的办公区内,20部电话在间隔不过几十秒内全部拨打96282声讯台,每组通话都长达1个小时以上,这怎么可能?”但在6月23日晚,北京京仪椿树整流器有限责任公司确实因此被扣掉6000多元信息费。虽然后经交涉讨回信息费,但信息费的产生原因至今未查出。
京仪椿树整流器公司负责此事的关女士介绍,公司的电话费一向由银行代为缴纳。7月14日,她拿到6月份的话费清单,“6000多元的信息费,我吓了一跳,当即向网通投诉。”两天后,关女士收到一份96282信息台的传真明细。明细单显示,从6月23日晚11点58分至24日凌晨零点08分,在间隔不到几十秒的时间内,公司4楼办公区内的20部电话都拨打了9628230044这个号码,通话时间都在1个小时以上,最多的近2个小时。每次通话费用都在300元左右。
电信运营商倡议:从源头治理信息费欺诈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专电(冯晓芳)中国电信、中国网通、ChinaMobile、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六家基础电信运营商19日倡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的原则,从源头治理移动信息服务价格欺诈行为。
ChinaMobile副总经理鲁向东代表六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宣读倡议书,他说,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业务审批流程,提升技术监督手段,从源头杜绝移动不良信息传播及移动信息服务资费欺诈行为。据介绍,各基础电信运营商将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途径,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
同日,新浪、Sohu.com、网易、TOM、Tencent、盛大在线等13家增值电信服务企业联合签署了《移动信息服务企业自律公约》。
针对近期广大电信用户反映强烈的六类移动信息服务业务价格欺诈问题,信息产业部联合中国消费者协会从6月份开始,用半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治理和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专项活动。
关于开展治理和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专项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