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hinaMobile高调发布了其无线音乐战略,并推出M.Music无线音乐俱乐部品牌。该俱乐部将为手机注册用户提供一个全新的音乐体验平台和一站式音乐消费及娱乐服务,这些服务包括音乐下载、共享、传播和交流等。有消息称,国内外唱片公司都到场祝贺,环球、EMI、华纳、Sony博德曼、滚石也表示了很高的参与热情。
无线音乐的创下的神话般业绩令所有集团艳羡。《老鼠爱大米》的下载量给唱片公司带来的收益相当于出售160万张唱片所获得的收益。2005年,无线音乐业在全球市场的收入达50亿美元,在中国市场收入更是超过20亿元人民币。ChinaMobile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将在此产业链中占有核心的地位。ChinaMobile此举对于无线音乐的版权保护和推广无疑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同样打无限音乐牌的SP则不见得是好事。笔者认为,在无线音乐市场火爆的市场条件下,SP扎堆无线音乐只能是自寻死路.
对于大的SP如Sohu.com、Tom.com、华友世纪、空中网、掌上灵通、龙腾阳光等公司来说,此平台的建立虽然对于开拓无限音乐的市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使他们从中得到一定的利益分成。但稍加观察不难看出,ChinaMobile与众SP合作只是此次直接进军无线音乐市场的第一步,其最终目的是打造自己的品牌,做全业务的运营商。等到市场成熟,很难说他还会和SP们积极合作。对于数量庞大的小SP来说,后果更是灾难性的。
那么SP的出路在哪里?有人认为SP应该转型做CP提供无线音乐内容。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SP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比起SP来说,传统的唱片行业转型做CP更为容易。传统音乐产业经过很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格局。对于SP来说这种从销售渠道到音乐内容的转变太大,门槛太高,故而很难成功。对于小的SP来说这一点更是如此。另外,CP市场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些品牌,如A8音乐集团推出的“A8音乐”品牌。虽然A8从SP到掌握原创音乐的内容门户的转变非常成功,但对于很多SP来说,现在转变,市场先机已经不复存在。这样,一边有经营丰富的唱片公司,一边有实力强大的CP,SP要想在此分一杯羹困难可想而知。
运营商和增值业务不是不需要SP,而是需要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SP。做什么业务并不关键,有价值的业务就能获得成功。无线音乐的市场虽然很大,但其他增值业务金矿也还有很,像手游等。SP们面对危机,需要认清形势,辩明自己的优劣所在,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