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最近专门发文,鉴于广大手机用户对SP(信息内容提供商)的资费和收费问题的一些反应,国家决定用半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开展整治SP专项活动。
本来没订SMS服务,账单上却被扣了几个月的信息费;本来是免费使用的天气预报SMS,到期未取消就被默认为续订而强制收费……问问身边的手机用户,没有中过“SMS陷阱”的恐怕没几个。
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这一纸发文,就是为了更好地规范SP市场。据了解,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还同时要求相关运营商从源头上杜绝SP服务资费和收费的欺诈行为,对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诱导或欺骗用户消费、强行定制并扣费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加大查处和惩罚力度。
整治SP,关键是要规范运营商,该查的查,该罚的罚,应该说此次整顿,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剑指运营商,是非常明智的举动。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实,运营商在规范SP上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位SP坦言,“我们最怕的是运营商,他们是能真正卡住我们脖子的人,SP从用户那里挣来的钱,是要通过运营商来领取的,所以他们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说一不二的‘父母’”。电信增值业务市场本应是一个“监管部门-运营商-SP-客户”的和谐产业链,如今却变得危机四伏,客户意见不断,运营商作为“父母”,与SP进行赢利分成时有份,管教时却失范,如今客户意见不断,是难逃其责的。
其实,早在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整改规定下发之前,也就是今年的“3·15”开始,运营商已经开始频出狠招整治SP,比如取消“订制按条”这种服务,一些SP自嘲说昔日“抢钱”,现在只能“偷钱”了。作为用户,期盼这样的“狠招”更多,比如发生过重大投诉案例的公司内部主要责任人问责制,比如对有过严重欺诈用户行为的SP实施“突然死亡法则”。据了解,目前中国几大电信运营商都已纷纷启动转型战略,目标是瞄准世界一流电信运营商,从传统电信运营商转型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过程中,不断提高电信增值业务在整个业务收入中的比重是一项重要内容。
如今,在日本的电信增值业务领域,SP们大多是靠提供信息内容服务赚钱,而中国的SP队列中,赚钱最多、最快的是提供图铃下载、有奖竞猜的那些,创新型SP少,急功近利型SP多。这种差距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运营商们再不清醒,一味追求眼前利益,电信增值业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将从何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