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从2001年10月份到现在,做这行也快5年了,每年工作都应该有个盘点,但实际上,这几年一直也没有一个正经的总结。直到现在,坐在这里码字的时候,也是一片混乱,不知道从何说起,不知道要说什么,也许只不过是一个做SP做了五年却做得一无所有、到现在也没什么一技之长、却偏偏还不死心的傻冒的一些锁事罢了:(
自从入行以来,感觉一直都是迷迷糊糊的,最初本着程序开发的目的进入公司,进了公司后发现所做的工作都是基于语音平台的二次开发,虽然不尽人意,但做为一个刚毕业的人,在这里享受的待遇还是不错的,我不过是为了一口饭,为什么不留下来呢?说到公司还是比较有历史的——当年本地信息台的一支独秀,收入手屈一指,当时仅在一个80万人口的县城,一年的利润就达到了五十万。我到公司的时候,全省也就那么十几家同行,因为当时已经是分单收费,因此公司也不像当初那么NB了,技术部的人数也从近20减到了4个,进入公司不久又出现了一次人员的变动,我也是赶鸭子上架的彻底的担起了技术部的大多数工作,正式的投入到了最早的“SP技术”工作当中。
我最初的工作态度和现在大多数的技术是一样的:完全遵照策划给的方案做,至于做出的东西是不是可行就不是我的事了。由于策划对技术不够了解,做出的方案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管得闲事多了起来(自愿的| |),我的工作性质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当时SP的工作很细致,每天都分析日统计报表,了解每个运营商、每个地区、每个栏目的运营情况,有任何大的波动——不管上升还是下降,都要查明原因。为了便于统计栏目的收入和广告投放效果,同一个业务要对应多个接入号。
当时SP市场已经是风雨飘摇,滥七八糟的事也是层出不穷,但外人却都认为“做SP来钱容易”,黑龙江两年之间SP的数量就翻了近10倍!一帮畸形的“暴发户”和“淘金者”们都挤到了一起抢饭吃,本就存在的假账、陷阱问题发生率暴增;同行之间的互相挤兑、揭发更是家常便饭。我就被一个“莫需有”号码产生信息费的问题搞得晕头转向,经过此事后发现:通过自有设备可以虚拟用户号码发起呼叫!对此,我一度以为悟得了《葵花宝典》——实为做假账、陷害同行必备良器!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思想也已经变得畸形了:(
突然发现,很多事情因为都是和具体公司有关的,不好明说,对于具体的情况不说了。值得一提的是,做SP三年以上的人都为这个行业费尽心思却又饱受摧残,也曾经想过离开这个行业,但都是真心希望SP行业能够规范起来。最后只说一下我自己的观点,相信对大家能有些帮助:
1、做SP有必要了解SP的技术和业务,这对于技术人员和策划人员都是一样的。
2、每天分析报表很重要,对于全网也是一样。如果某个局项出了问题还不知道的话,运营商不会赔偿你的损失。
3、SP的方案不应该仅局限于语音、SMS或其它,做为服务提供商,不管是为合作伙伴还是为自己,在制定的方案上都应该尽可能的为用户提供便利——即用户可以通过多种参与方式实现同一目的。
4、个人观点:大多数SP应该考虑将业务重点从娱乐方面转到有实用性的功能方面。如果公司不只有SP业务,还有其它实业的话,这应该是本公司SP业务第一个应该介入的地方。
5、每个做SP的做出的成绩也是在公司的基础之上,如果真的巨NB就可以自己做了,所以——我们对待自己的成绩要中肯,这些都是借助公司现有资源来达成的,因此,我们离开了公司的话什么也不是。
6、SP不止有与用户直接互动的资本,同样也有做全盘活动的资本(转型?)。不管是为合作伙伴还是为自己,如果要做,就一定要竭尽全力。(曾经有过没有丝毫准备就去与一个集团谈合作的经历,结局就不说了)
7、SP同样可以赚媒体的钱,前提是两点:关系和资源。
PS:完全就是虎头蛇尾,瀑布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