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万美元增资项目审批暂停
在洽购英国马可尼电信设备公司未能取得进展不久,Huawei的海外投资再次遇阻。Huawei集团新闻发言人傅军昨天证实,Huawei一个增资印度市场6000万美元的计划已经被印度政府暂停审批。从收购马可尼未果到印度增资遇阻,一贯顺风顺水的Huawei,近期的国际化步伐暂缓了下来。
在印扩张步伐遇阻
“进攻、进攻、再进攻。”这句来自足球场上的名言形象地体现了Huawei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但遗憾的是,近来Huawei的进攻步伐几乎每次都被“战术犯规”破坏。
Huawei新闻发言人傅军昨天证实,由于担心Huawei在印度的投资危及该国通信网络的安全,印度政府目前已经暂停审批Huawei对其印度子公司增资6000万美元的计划,并成立专门委员会讨论对策。
据悉,印度政府多个部门的高官最近讨论了Huawei增资的事宜,并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以讨论外国公司在敏感领域投资时的政府指引政策。该委员会将在9月份提交报告,这个时间正是Huawei的增资申请原来预期的批复时间。
自1999年在印度投资软件开发起,Huawei在印度的发展蒸蒸日上。2001年Huawei在印度正式成立了研发中心,招募了1000名员工,其中90%是印度当地员工,这也是Huawei在国外最大的研发中心。今年年初,Huawei提出申请,计划投资6000万美元在班加罗尔成立生产中心,同时向印度研发中心增资4000万美元,而正是前一个项目审批暂停,后一个项目的审批前景目前还未可知。
这已经是近期内Huawei在海外投资第二次遇阻,不久前,Huawei携10.8亿美元前往英国洽购老牌电信企业马可尼,但至今未能取得进展。
Huawei看淡受阻事件
对此次印度投资遇阻一事,Huawei方面反应比较平静。傅军表示,出现这种情况也属正常,因为外国企业在各地的投资必然要受到当地政府评估。
傅军说,印度重新审核Huawei的投资计划,属于正常合理的步骤,不是什么特别的意外事件。“这个事情没有炒作的必要。”
事实上,Huawei如此淡定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相关投资计划只是暂停审批,是否最终失败还未可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中Huawei攒了不少底气。
Huawei是中国第一批走出去的通讯设备企业,历经近十年的海外市场厮杀,在创造骄人的业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上半年业绩公报显示,Huawei上半年海外销售达24.7亿美元,占销售总额的62%,海外销售首次超过国内销售。
由于此前在印度等市场已经有了大规模投资,掌握了一定的市场话语权,因此Huawei并不着急于单个项目的得失。
但如果此次投资最终泡汤,“相较于Huawei,印度的损失远远大于Huawei的经济损失。”易观国际副总裁张鹰分析认为,如果印度设置门槛,不愿在当地设置新的生产基地,还将因为运输、关税等原因,提高印度当地通讯运营商的采购成本。对于Huawei而言,暂停审批增资计划,可能在短时间内,影响它的销售份额,但长期而言,Huawei的海外进军步伐不会停止,国际市场的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一位Huawei内部人士昨天对记者表示,等印度政府评估完成之后,Huawei会再进行增资建厂。Huawei对此信心十足。
国际化风险难以回避
在印度市场上,Huawei已经投资了1亿美元,招收了约900名印度当地员工。为什么此次刚刚宣布新的投资计划后,立刻遇到印度方面的阻力呢?
“这不是简单的经济领域的问题。”张鹰分析说,印度技术的优势在于以“软件外包”的方式,开发生产软件,但硬件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Huawei在印度增资设厂,不仅能给印度带来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还能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利大于弊,没有理由不接受。因此,可以推断Huawei此次投资遇阻,遭遇的必定不是经济原因。
“事实上,有一些风险无法回避,比如国际化过程遇到的风险。”商务部研究院国际部赵主任对Huawei投资遇阻也感到无奈。她告诉记者,在国内企业“走出去”之前,国内有关部门一直告诫要注意规避风险,比如熟悉当地投资政策和法律法规,与当地政府和公众达成良好沟通,消除不信任感,与当地企业合作,运用与当地企业的良好关系保护自身企业。
此前ZTE与Huawei双双卷入“海外行贿”传闻的旋涡,尽管最终证明都是一场闹剧,但也给业界留下了深思:海外市场没有那么简单。除了不利流言外,海外订单的执行问题、恶性价格竞争及人员调配都是国际化的巨大风险。
商务部研究院专家梅新育博士提醒,Huawei等国内的电信设备商在拿下国外大额订单的同时,应该对海外市场保持谨慎态度,不能盲目地扩张,特别要考虑到海外市场的“非市场因素”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