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在sp论坛看到一个帖子,引起我的思考。可惜原文没有找到,大致意思是:移动的新政策后边似乎隐藏的一种巨大的恐惧和威胁。我考虑,能够有这么大的动作,确实要有很大的动力,那么是什么呢……?
无非两个:一是巨大的利益,二是巨大的压力。
从6月开始移动总部和地方都出现了不同的动作,其中总部“11条”和地方例如广东的“四次确认”和辽宁的“自消费”等,大家都做了好多的分析,同时还有些小道消息,如“不惜以牺牲长远业务发展”“搞垮梦网也在所不惜”等。发小道消息者也是遮遮掩掩不敢说全了,看来确实是有“压力”。最记得有个对辽宁老总的评价跟贴,认为他是个“聪明的卒子”。这些看来支离破碎的信息反映是什么?是什么可以让移动总部和地方放弃自己一直都很重视的经济利益,而站在这样一个全新的“高度”思考问题,是老总们突然提高了觉悟性吗?是他们突然良心发现了吗?移动的老总是国企的总负责人,是移动经济利益的直接负责者,他们是由国有资产管理局直接任命的,长期以来的表现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今天,他们怎么了,疯了还是傻了?
其实,这些人不愧为精英,他们随时都保持着最清醒的头脑,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连移动自己的经济利益都“不惜”,那么,还有什么利益?除非这种牺牲和放弃的利益能够补偿。移动从哪里得到补偿?移动经济利益受损失就是国有资产的损失,移动老总又怎么交待?进入7月,有些sp开始放话说:“移动里的人吃了他们多少回扣了”、“不怕鱼死网破了”之类的威胁性言论。看来,移动老总的个人“前途”也有人要拿下了。但是,好象依然无法阻止大势的发展。有人说sp太浮躁了,一整顿就叫嚣、漫骂。不如房地产业那么柔顺。也有人说房地产的暗流更多,“柔顺”是假象。总之,一切都很乱……。
一种说法:移动要自己做sp了。另一种说法:要上3G了,先做个准备。
还有人说:用户投诉压力太大。似乎都有点挨边,但是又都不充分
我们相信,政策一定是为了解决某种矛盾而设立的。
基本国内基本矛盾是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矛盾问题,国际政治矛盾是对中国的竭制战略,这是我们面对的两个重大问题。
一个是人口增长问题,主要是人口和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中国人均耕地面积1.4亩,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一个做全面研究的农业专家都不敢持乐观态度,中国在耕地利用率上比世界平均高出30%多。中国的耕地管理机制是最严格的,超过2亩耕地的退耕占用都要报国务院审批。为缓解土地占用,中国的殡葬改革一直是最严肃的,关于这方面的材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调查。计划生育做为基本国策,实际上已经成为基层干部考核的一项硬指标,严格到什么程度,无须我在这里解释。
靠农业支持中国,不是能否发展的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大家可以自己算下,人均1.4亩耕地能有多大的经济价值,认真算一下吧!
中国人口的数量和素质都决定了,中国唯一可行的出路是发展制造业,信息行业不能消化太多人口,对人口素质要求也太高,只有制造业,唯一可以缓解目前状况。制造业不仅带来一定的剩余利润,还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从贫困地区走出来的人,在发达地区打工几年,实际上不仅是解决了就业和生活问题,也提高了自己的素质,这对国家发展来说也是有益的。中国有超过9亿的农业人口,其中还有些文盲和半文盲,这就是实际情况,必须要面对,如果我们说制造业挽救中国也不过分。薄熙来说中国一亿条裤子换一架空客,看你怎么理解,如果说造一亿条裤子需要的人口素质和造一架飞机的人口素质比较,我们还能选择吗?
再来看国际政治层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也包括亚洲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竭制战略是客观存在的,不承认这个存在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没法谈,也看不清。对中国的竭制战略的重点是制造业的竞争。世界制造业中心在中国,我们就能生存,不在中国,对我们的影响会怎样不用我再多说。我们自己清楚,人家也清楚,说白了就是生存较量。
打击中国制造业的方法有能源竭制、资源竭制、汇率压力、贸易保护等好多的方式。其中能源竭制不仅中国是受害者,几乎所有除石油出口国和美国这样的在石油能源方面有高度控制能力的国家以外,发展中国家都是受害者。注意中亚战略格局的朋友可能会比较清楚这点,也能清楚问题的严重性。中国的兰州军区是最强的一支部队,青藏铁路的开通、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都体现出地缘政治和能源战略的紧迫性,国家70%的国税投在西部、新疆的公路级别也是一流的,这些大家自己可以找资料看下,考虑下为什么。其实,朝核问题和伊朗问题和目前的国际政治有什么关系,也都做个思考,这方面的论坛还是很多的,大家自己去看看。
下边再说人民币汇率问题,这个问题有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多重性,开始的时候,我们采取了“紧盯”美圆的方式,在伊战以前都是可行的,即使有问题也不是太突出。伊战之后,美国刻意让美圆走软,突出人民币汇率的矛盾,我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这个也是我们在国际金融方面经验不足造成的。现在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了别人打压中国的一个筹码,关键是升值过快可能会被投机资金冲击,不升值贸易顺差太大,造成国际贸易不平衡,和其它国家的贸易摩擦加剧。另外,我们自己的金融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可能造成金融震荡和制造业大滑坡的双重损害,说的轻松点是“二十年改革成果毁于一旦”,再严重就不能说了。“广场协议”、“ 拉美金融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这些关键词大家自己去google一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可能会有朋友说美圆加息是美国财政部保持美圆强势的努力,的确随着美国政府对美圆连续第14次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国际政治的斗争是复杂的,很多看起来人家自愿的行为实际上都有背后利益交换的,我们得到的任何缓解其实都是有代价的。而且,美国也公开声称,将停止美圆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压力问题大家可以看下中国今年上半年的贸易顺差,500多亿美圆,下半年也差不多,全年预计超过1000亿美圆,历史最高,中央的压力是很大的。如果说大家多去国外旅游、多买进口货、能去国外投资最好是对国家有利,是对政府支持,可能有些朋友还一时想不明白,我说支持国货就是给政府施加压力恐怕有人要拍我了。
在政治上大家自己判断,我不多说,有些线索可以提供给大家。
美国新财长是中国通
Huawei和vc的斗争,vc后边有中情局背景
21世纪经济报道:联想美国再闯“安全门”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事件
三一重工的徐工收购事件
房地产过热和银根收紧政策
三菱银行贷款给三九遭处罚事件
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日系数码产品在中国的结局
中央密集调查小组反映的投资过快情况
周小川表示:“这样的外资不要也罢”
美CIA注重实战 半年投资1000多家高科技企业
中情局当起风险投资家 资助新技术领先间谍科技
美商务部长紧盯中国市场开放
日美联合对中国施加更大经济压力
对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央制订了多管齐下的措施,这些措施具体是什么大家可以自己去找资料看。
面对汇率升值带来损失,力争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轻装升值!现在不是升不升的问题,而是怎么升的问题,怎样把损失降低到最小,把受到的冲击减到最低。首先要考虑的是保护制造业,保住制造业就保住了就业率。
那些认为外资投资中国就是好的简单想法已经过时了,现在是全球资本过剩时期,最令人恐惧的是“热钱”,这种东西在金融震荡中起到的杀伤力是有目共睹的。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最大伤害就是它。所以在升值前,能清理则尽量清理。就看清理的决心和对这种资本的危害性的理解了。另外,境外上市公司的功能也很微妙,你可以把这种公司看做是国内的企业,也可以看作是国外的企业。从资本属性来看,它是国外的,如果在境内对这种公司“整顿”,实际的经济指标反应是在国外市场上,很微妙啊!打个笑话的比方,有点象隔壁老王家的电灯开关装在我家里,呵呵。
对于7月新政策高层动作的迹象,我们可以从以下情况做个判断,对与不对大家自己考虑。
1、省网老总们急于表现自己的立场,是地方抢政治分表现。
2、“关键”人物发表的某些类似政治宣言的讲话,是局部牺牲争取总体利益的表现。
3、从力度,决心,效果看,决策层面应该高于移动和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这个层面。
4、移动的行为的技术层面操作大于决策层面。
任何政策的制订和执行都是多面性的,在执行过程中,不排除执行层面为局部考虑而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形,这些情况往往也会影响我们对总体的判断。另外,现在政策的制订和执行水平已经进入到精细化阶段,过去那种一个政策一刀切的情况越来越少了,正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也是执政水平的进步,有区别地根据具体情况执行政策是新特征。政策在涉及整顿和调整的同时,不排除有兼顾的保护和保留成分,也就是一样的规定,可能会有区别根据对象有不同的效果。
总结如下:
1、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是客观存在,并且还在继续迅速加大。解决此问题,迫在眉睫!
2、随着汇率升值压力的增大,中国外贸贸易摩擦加大。
3、中国目前不愿承认公开人民币升值压力,担心引起国际汇率市场投机行为。
4、中国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上的表现是“外松内紧”。
5、中国正在尽最大努力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6、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根源是“紧盯”美圆战略失误导致的。
7、中国正在有“控制”地放开汇率。
8、无论如何,人民币汇率升值都会对中国经济有一定的伤害。
9、为降低人民币汇率升值后的损失,有些具体措施是要做的:
(1)“控制”外资进入中国。
(2)对已经进入的外资进行“调整”。(7月新政是其中一个局部行动)
(3)适当保护制造业等就业密度较高的资本,“调整”信息产业资本,以换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在的空间。
(4)sp是短线“热钱”,为避免人民币升值后的损失,尽可能保护“长线”资本,清理“短线”资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SP论坛
原贴:7月风暴的根源 BBS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