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催人奋进、令人鼓舞。”日前,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表示。
张新生对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记忆犹新:“要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显著提高中国的科技实力。”“要积极发展战略高技术,特别是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部署是中国“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件大事,如何利用自主创新的国际标准TD—SCD-MA带动中国信息产业群的整体发展值得深思。
中国生产的3G标准应尽快单独组网
曾几何时,中国的移动通信网上,放眼都是国外品牌的网络设备。2000年,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TD—SCDMA被国际电联确定为国际标准,为中国移动通信领域实施自主创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和平台。
为推动TD-SCDMA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对管理体制进行了创新,三部委联合组建了3G领导小组。在小组的大力推动下,TD-SCDMA产业联盟、TD-SCDMA技术论坛和专家委员会先后组建,对TD-SCDMA产业链进行了布局,并及时调整了TD-SCDMA的研发方向。经过产业界艰苦卓绝的努力,TD-SCDMA在信息产业部组织的测试中表现良好。大唐电信科技集团总裁周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信息产业部当时对TD—SCD-MA的测试比其他两大3G标准还要严格。在覆盖、组网性能、频率容量、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反复测试,结果表明效果非常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TD—SCDMA的空间接口技术完全是中国技术人员自主开发的,有效地避开了外国公司的专利。
如今,标准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已经显现出来。目前,大唐、ZTE等企业的TD—SCDMA系统设备已完全具备大规模商用化的能力。在11月16日Hong Kong举行的2005年世界3G大会上,14家手机生产厂商推出了近20余款最新的TD-SCDMA商用终端。TD-SCDMA产业联盟杨骅秘书长表示,2006年初大规模提供TD-SCDMA商用终端产品已经没有问题。TD-SCDMA芯片已经实现了自主研发和生产。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向记者透露,以前中国在高端测试仪表方面一直没有发言权,如今,国内企业已经填补了这个空白,他们正在加紧研制TD—SCDMA测试仪表,预计明年年初将推出成熟产品。
“目前TD—SCDMA产业最缺乏的是运营商提供的实际商用环境。不开通商用试验网,TD—SCDMA的商用性能就得不到实地检验,就仍是躺在实验室的技术。”周寰表示。
“中国的3G标准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没有实际运营的环境,怎么能做到设备的成熟与可靠?此外,TD—SCDMA必须要单独组网,否则将很难做起来。”周寰内心一直有这样的担忧。
及早做出3G发牌决策
中国的3G之路如何走还是一个未知数,但从2004年年初,业界却纷纷传言,要先进行电信重组,然后才能发3G牌照。甚至有人提出了“四合二”、“六合三”、“三合二”等
方案。这些重组方案虽然方法不同、手段各异,但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量减少3G牌照的发放数量,避免重复建设。
2005年4月底,记者曾和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院副院长曹淑敏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
曹淑敏说:“大部分国家在发放3G牌照的时候,电信市场上运营商的数量适当,已经形成了有效竞争。但中国目前只有两家移动运营商,大家都认为这个格局不太合适,还要增加新的运营商。此外,国内运营商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有的在业务、财务等方面发展得比较好,有的则投资效益低下,遇到了很多困难。所以,让人觉得是不是可以利用3G牌照发放的契机解决运营格局的问题,这才有了重组的提法。”
“电信重组和3G牌照本来是两件事,不进行重组就发不了3G牌照吗?”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舒华英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提出了质疑。
舒华英教授认为,改革的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不要为了重组而重组。中国的3G要分阶段部署,对中国生产的3G标准,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先发放TD—SCDMA牌照。
“‘十一五’规划建议已经就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提出了要求,相信政府部门作出3G牌照发放决策的这一天不会太遥远。”舒华英表示。
转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