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电视剧《神雕侠侣》正式在雁荡山开拍,并且举行开机仪式,全部主演悉数到场。
张纪中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在采访前率先发话:“你们做的人物专访大都是对这个人的正面宣传,我无所谓,你随便问,该夸就夸,该骂就骂。”显然,经过了拍《笑傲江湖》被观众痛批、拍《天龙八部》获得金鹰奖、拍《神雕侠侣》卷入“选角风波”之后,张纪中已成为电视界最热门的人物,而这个性情中人自己却变得格外冷静。
忆往昔:“第一志愿”——舞蹈演员
虽然张纪中平时给人一种大大咧咧的感觉,还时不时说上几句京骂,但谈到自己,张纪中更愿意回顾过去,并且语气略为沉重。“我六年级的时候,报考了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舞蹈系,因为那是我最迷恋的事物。”看到记者吃惊的表情,张纪中笑了笑,拍着自己的肚子说:“没想到吧?我现在是又粗又胖,跟舞蹈彻底联系不上了,但我小时候又瘦又高,很适合跳舞。不过虽然我当时的专业考试每一项都过关了,而且成绩很好,但是最后的‘政审’没有通过,没考上。”
天生就有“指挥欲”
27岁时, 张纪中终于考入山西话剧团,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孙道临。孙道临对张纪中说:“只要坚持,不管专业还是业余,必然会有结果。”1983年,他在《杨家将》中出演了杨六郎一角。但是,张纪中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演戏,相反,更喜欢去管一些片场中的事情,例如去做拍场景的预备工作。
对于喜欢当制片人,张纪中认为是天性使然。他举例说:“我小时候特爱指挥交通,只要一看见井盖,腾一下就站上去,两手平举,开始指挥交通。现在也喜欢,剧组在外拍片奔波,路途中只要有堵车的,如果没有警察在现场,下去疏导指挥的一定是我。”
靠《三国演义》进入央视
张纪中对记者说:“1992年春天,我和张绍林听说央视要拍《三国演义》,分五个组来制作完成。于是,我们俩就一起来到北京,请求接拍。结果,央视批准我们拍《三国演义》的第四部‘南征北战’——从诸葛亮七擒孟获,到秋风五丈原,11个月拍完了13集。”
从此,张纪中便正式担负起制片人的角色。1994年,他因为拍《水浒传》而被央视从山西调回北京。1997年正式成为央视剧中心工作人员,并完成了后来的《水浒传》、《笑傲江湖》和《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剧。
看今朝爱上金庸武侠片
在今年的金鹰节上,由张纪中担任制片的《天龙八部》获奖。对此,张纪中显得很高兴,并对拍好《神雕侠侣》充满信心。他说:“我从小就喜欢上房上树,并梦想当一名大侠。对于武侠剧我只拍金庸的小说,并且不进行太多修改,力求最大程度地展现原著的精华。
我认为,金庸武侠小说是众多武侠作品中最受观众喜爱的,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与《七侠五义》等其他武侠小说相比,更注重对人物感情的描写,英雄形象也更贴近平常人。这也是我为何会在《天龙八部》里演丐帮老帮主、《射雕英雄传》里扮王重阳以及《神雕侠侣》中演了两集耶律楚材的原因。”
爱热闹不爱炒作
对于有人称张纪中是善于炒作的制片人,张纪中说:“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热闹,经常拉着一帮小朋友串街遛巷,长大后每次拍戏都会和剧组的同事成为好朋友。但是,我并不爱炒作。你看《神雕侠侣》选演员闹了那么久,很多都是媒体煽乎起来的。而我当时只是在研究拍摄方法,每天至少接到十几个记者的电话,实在无奈。”
忙得只有时间养狗
采访最后,记者试图与“张大胡子”探讨轻松的话题,但是张纪中说:“我平时太忙了,确实没什么生活乐趣,只是喜欢开吉普车,还喜欢养狗。我有两只雪纳瑞,叫‘保罗’和‘托托’。平时拍戏,我都带上它们到剧组,很多演员都抱过这两个小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