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刘威葳:在思想上“雕琢”美丽
网友【老编】 2006-12-03 17:01:23 分享在【明星/名人动态】版块    1    1
如果说《红十字方队》中善良而坚韧的“司琪”让大家认识了初出茅庐的刘威葳,那么《征服》、《1.2亿》等一系列影视剧的出色表演,则确立了威葳“实力派”女演员的地位。近日,展现的电视剧《角力》即将登陆各家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剧中,威葳将改头换面,变身为一位时尚前卫、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海归”博士。

从懵懂的女兵到成熟的女博士,威葳塑造了太多的广为熟知的银屏形象,也经历了一番人生风雨。走近她和她的生活,才发现威葳是一个在思想上雕琢美丽的女孩。

捧着一双舞鞋的小天鹅

威葳的家乡是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哈尔滨。

似乎周围所有的人都认定小威葳是个学习舞蹈的“好料儿”——有悟性、乐感强、极具艺术天赋,还有一个先天的优势——父亲是一位出色的舞蹈演员。当她拿着一双舞鞋自以为可以顺理成章地去学舞蹈时,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文艺兵出身的他深谙舞者的辛劳与无奈,他希望女儿从小就能接受正统的学校教育,无论将来做什么。

可是,父辈丰富的艺术细胞,依然在威葳身上茂盛地生长着。一次偶然的文艺汇演,让她遇到了至今依旧感念万分的一位老师——黑龙江电视台小天鹅艺术团的老师发现了这棵“好苗子”,那一年,威葳6岁。从此,她开始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艺术团生涯。

如果说经常出镜于银屏、被众人所熟识是每个小女孩的梦想的话,那么威葳对自己少时的“辉煌”却出奇地淡然:“那时候除了正常的读书以外,就是去电视台唱歌、跳舞、朗诵、录像,或者给广播剧配音,什么都要学、要做。稍微长大一些,我就开始做少儿节目的主持人……”话语间没有炫耀卖弄,威葳好像在介绍早餐上的一道小点心,随意、自然。这年少的“非常”经历与今日的影视生涯有着怎样的必然?

高中毕业,威葳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一边是市重点中学的好学生,一边是小有名气的省电视台主持人,到底要选择怎样的职业、怎样的发展之路?父母想得很周全——北京广播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因为这样既有专业,又能发挥特长。可是,考学的条件是必须经过电视台的举荐,而电视台的条件是毕业后必须回来做青少节目主持人。如果说当初放弃舞鞋是因为年少不得不顺从父亲的安排,那么少女时代的威葳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小主意:与其四年后回来继续做少儿节目,不如另谋他路!

得失中的成长

高二,威葳的身份除了学生,还有主持人。一天,一位男士一路“跟踪着” 威葳来到黑龙江电视台少儿部,进来就问:这个小姑娘是做什么的?她很适合我的角色,可以演电视剧吗?威葳诧异地看着这个人——执导《雪城》、《赵尚志》的著名导演李文岐。那一年她才高二,第一次“触电”就担纲了李导《黑土》里的重要角色。很显然,李文岐的器重与鼓励让威葳有了莫大的自信,直接结果就是她走进了中戏的表演系考场。

惯常用“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遇事由逆境转为顺境,这用在威葳求学之旅同样恰如其分。对于从小就稳坐朗诵、舞蹈等多项“第一宝座”的威葳来说,在“你没问题的,中戏表演系非你莫属”的呼声中,“一试”就惨遭淘汰。这无疑让她的心灵受到了重创,“当时说什么都不想考艺术类院校了,后来想明白了,中戏招生考虑的是话剧舞台的需要,我身材比较娇小、声音又不够洪亮,不是人家要的那种类型”。

父亲想着女儿第一次来北京,不妨多玩一周。这时候,正赶上电影学院招生考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威葳连考什么内容都不大清楚,便懵懵懂懂地通过了“三试”,她形容那时的自己就像“一个小土豆”。和其他剧院、戏曲等科班出身的考生相比,也许就是这么一个不饰雕琢、白纸一样的“小土豆”,让主考老师朱宗琪发现了亟待挖掘的潜质。

大学四年,威葳学会了平静而淡然地生活、学习,“在大学里,在这个‘人精儿’扎堆的地方,你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最漂亮的,但又要适应环境”。许是习惯使然,却不是有意为之。威葳的专业课很好,一直排在班级前三名。我把这归结为“骨子里的争强好胜潜质”。

说到在校期间的实习作品,除了校内大戏《小庙》、《雷雨》和《原野》以外,只有电影《女人花》一部。

可是刚刚毕业的威葳却拍了那部家喻户晓的《红十字方队》,成了善良坚韧的女兵“司琪”。

“司琪”:让我学会了演戏

“当时剧组先演员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可就在开机的前一天,原定的‘司琪’来不了了,一去导演就敲定我来演。这是我拍戏至今定角最快的一次。”威葳在轻描淡写地讲述参与《红十字方队》拍摄的过程。

时间再一次追溯到1996年的《红十字方队》的拍摄现场:导演一声令下,全场顿时肃静下来,这是一场“司琪”要痛哭流涕的戏……虽然早早地找感觉、酝酿情绪,状态还是没有……时间在分秒地流逝,所有人都在安静地等待……40分钟过去了,不知道自己哪根筋儿来了,“哇”地哭出来,一下子就收不住了,委屈得一塌糊涂。其实哭的不是戏里的人物,而是自己觉得委屈。

“由于角色的压抑,整部戏下来我的负担一直很沉重。即便是不拍戏,我也很少说话,完全沉浸在角色的特定状态中。正因为这样,观众觉得我从里到外都是‘司琪’。”《红十字方队》之后,威葳对“哭戏”驾轻就熟,也从此确立了悲情剧中“女一号”的绝对地位。

“我从没想过自己要演悲情戏,可那时候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明确,所有人都说我气质柔弱,适合演贤妻良母,自己也就那么认为了。”

谈话到这里,威葳的话锋将要有所转变,不一定和拍戏有关,但一定是关乎成长的故事。

表演:蜕变后的升华

影视界通常用“三年”来划分一代明星的转承,机遇对于演员来说,如同卖火柴小女孩手中的火光一般转瞬即逝。按照通则,藉着《红十字方队》的余温,威葳只需稍加努力完全可以大红大紫,可是,在众人的期待中,她选择了离去。

是逃避?亦或是沉淀?

“没有什么理由,毕业的时候就是不想演了,心里极为抵触。2000年之前我从没认定自己一定要演戏。” 威葳坦言感激那一段的“沉寂”岁月,因为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说当初没能学习播音是对既定职业的反感,那么,旅居意大利、《祖国各地》的外景主持则是源于威葳从小对自由生活的绝对向往。

地中海上的强光温吞地舔舐着古罗马广场的青石板,威葳徜徉其间,偶尔皱一下眉,仿佛拍摄现场的镁光灯……虽然体味了异域的历史、文化、艺术甚至美食,但盘桓于心的召唤还是生于斯长于斯的那块热土。一年后,威葳回国,做了央视老牌节目《祖国各地》的外景主持人。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间,虽然可以到处走走,但繁杂的人际关系和程式化的工作模式如同沉闷的天空一样,压抑着威葳。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年。

命运的轴线稍稍放松,机遇有时候会不期而至。在这期间,威葳临时帮朋友的“差”,参与了高群书导演的电视剧《命案十三宗》,得到了高导的极大肯定。

“也许我还可以继续演戏”,在自我的猜度与他人的绝对肯定中,威葳发现自己的“戏瘾”还会常常作祟。直到2000年,她猛然意识到“演戏”是自己唯一喜欢做的事,那种感觉如同飘浮不定的蒲公英终于落地生根,与其说是三年的沉寂,不如看作自己与表演之间的“时空对话”,挣扎与纠缠中,归结到最后,是砺炼。

“我现在对表演只能用‘热爱’来形容。”威葳说,目光坚定。

紧接着的是好戏不断。《征服》中的李梅、《1.2亿》中的杨淑桦、《女人背后的女人》中的俞悦、《角力》中的冯云琦……一个个鲜活而质感的银屏形象闪现在观众面前。

《征服》:绝对演技的“超长版”考验

关注威葳的观众知道,她所饰演的都是一些外表朴实内心丰富、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女人形象,“我喜欢这类角色,虽然可能会重复,但我是在找一种大家都能认可的角色类型,而且越是同一类的角色挑战性就越大。如果说一个演员什么都能演,但什么都不太像,就不一定吻合导演心中的角色需要,那在表演上是很难有进步的。我想,只要这类角色适合自己、观众接受就可以了。”如果非要诠释这类角色,“外表温顺贤良、内在丰富坚韧”是威葳最擅表现的,细品一下,此类角色无不闪耀着“传统上的叛逆、感性中的合理”这一人性光环——

如果说高群书导演的《征服》是一部“男人”的戏,那么“李梅”无疑是这部戏里的“核”,所有的情节都围绕着她展开:姐姐为了交易将她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爱上了不该爱的罪犯刘华强、刘为了她四处逃亡最终了却了自己……提到“李梅”这一角色,威葳感慨这是自己拍戏以来“在逻辑上最难演绎的角色”:“一部戏里的人物是需要事件来烘托的,那么在事件中要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而‘李梅’在整部戏里的台词屈指可数,虽然整个事件和她有关联,但20集中她几乎什么事都没干。因为身处逃亡之中,她每天就是在房间里坐着,没有语言和行动。但导演需要强调的是这个角色的‘悲剧状态’,安排了很多场哭戏。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演绎角色的难度。”

当时高导对“李梅”这个角色的要求很高,尽管没设置什么语言情境,但要求威葳必须把她的三种情绪状态表现得丰富而充分:第一阶段李梅刚从失败的婚姻中逃离出来,爱上了刘华强,便义无反顾地打算跟他走;第二阶段,发现自己爱上的男人是个杀人犯时,她在情感与道德的天平上徘徊,并试图阻拦刘华强;第三个阶段,随着事态的恶化,她已经不能阻止刘,无奈她只有屈从。

如果剧本给角色安排了大段的、戏剧化的台词,如果导演能够设置一场场外化的情绪宣泄情节,那么“李梅”的人物状态并不难表现。可是,偏偏这些都没有,在没有任何“外在途径辅助”的前提下,展示复杂的情绪变化只有依靠演员的表演功底了。于是,威葳在剧本关于“李梅”的只字片语中,仔细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从细节入手,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整部戏下来,给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李梅”的眼神:或无奈、或孤独、或悲愤、或期待……“没什么办法,我只有用眼睛代替语言、代替动作。” 威葳笑称,“虽然角色状态很难把握,但导演高群书很注重调动演员的情绪,在拍摄顺序上也做了适当调整,让演员可以按照人物的命运发展准确地把握角色。”

《角力》:由内而外的转变

对于年轻的女演员来说,都希望自己的银屏形象光鲜靓力。而威葳在《红十字方队》、《征服》等一系列的剧作中塑造的形象,偏偏都是未施粉黛、以演技见长的传统女性形象,这在“偶像制造时代”或许有些遗憾?“我是一个内容甚于形式的人。在选择剧本中,如果碰到外形漂亮、内在丰富于一体的角色,那固然好。若只能选择其一,我倾向于后者。”

现在有了这样二者兼备的角色。在即将播出的电视剧《角力》中,威葳在造型上将有所突破:“‘冯云琦’是一个‘海归’的医学博士,美丽的外表、渊博的学识、良好的教养成就了这个人物的绝对自信,在造型上很时尚、鲜活,有人说这是我目前为止最漂亮的银幕形象。但对演员而言,外形的改变会影响整部戏的表演状态,加上人物的命运变化和情绪转换,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一如既往,威葳在戏里依旧悲情,依旧命运多舛——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从人人羡慕的漂亮博士逐步走向犯罪,最终被人杀害……关于《角力》中,威葳与王奎荣、郭涛等明星大腕之间的精彩合作在此不需赘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威葳的新造型、新形象一定会让观众们耳目一新。

谈到每次演戏的感受,威葳用“痛苦”来形容:“一怕演不好,二怕重复自己,三怕不提高。虽然都属于同一类的角色,但她们都是不一样的:故事背景、性格、状态都不一样,都需要有所突破,所以每次都很痛苦。可是,我舍弃不掉,看到一个好角色、一部好戏,我特想演。”

日前,威葳在天津又开始了一部关于上世纪50年代“反特”题材电视剧的紧张拍摄,在剧中她饰演一个“女特务”。想象一下,威葳的“特务”形象还真是让人充满期待。

生活:就喜欢这么简单

随性、简单、无趣,浑身上下荡漾着懒散的气息,威葳这样评价自己。

威葳崇尚形式简单、内涵丰富的生活——

譬如,她喜欢法国艺术家、后现代主义的鼻祖杜尚,还有那本《杜尚访谈录》(这是她一直向我推荐的)。孤陋寡闻的我后来查阅了一番,才晓得这位“颠覆传统,而又不被传统敌视的,喜欢呼吸甚于喜欢工作、却轻易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进程”的杜尚,崇尚的是“简单的生活”;

再譬如,闲暇之余,她会选择“躲”在家里,用童话的眼光,去阅读生硬晦涩的魔幻小说《百年孤独》,而不会在北京的某个酒吧与朋友们觥筹交错;

再再譬如,她注重生活的品质与细节,就是炒白菜也要炒到“精致”才行;

还有,她对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却很在意自己的心情,因为太在意,所以要求高,这反而成为一种负担,于是就不会像别人那样容易快乐,就会有太多的失望。这种矛盾常常会伴随着她。

其实,威葳是喜欢“精雕细刻”思想的,一个在思想上雕琢美丽的女孩。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6-12-03 17:01:23  回复

回复/评论:刘威葳:在思想上“雕琢”美丽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美国再次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 核聚变技术或将成为黄金价格的颠覆者
  3. 房子属于你,但你得付费受他们管着!关于美国HOA
  4. 川普政府在力推药价改革和数字医疗系统
  5. 川普家族竟然靠它狂揽45亿美金!操盘手是赵长鹏?
  6. 英伟达的市值突破了四万亿美元,创人类历史纪录!
  7. 川普政府计划改革移民签证制度和入籍考试
  8. 美国华裔二代坦言:中国发展现状,让父辈移民后悔了!
  9. 孩子沉迷手机的真相和破局之道
  10. 广西防城港“奔驰女司机事件”引发全网热议
  11. 中国🇨🇳开始质疑英伟达芯片“存后门”
  12. 中美连谈5小时,川普总统公开感叹“中国太强硬”… 英伟达在加紧扩大芯片出口量
  13. 中国政府在构筑战略资源防线,重拳打击稀土走私!
  14. 遥控器电池,被幼儿误吞… 欧系保险公司赔付了近1.4亿元人民币!
  15. 萝莉岛是美国的政治中心?马斯克并非不懂政治,而是太懂了!
  16. 突然“失去住持”的少林寺情况如何了?
  17. 苹果投资了6000亿美元,加速“美国制造”计划!
  18. 盘点“数字游民”的精选停留地!2025“逃离美国”指南
  19. “外星来客”以每小时21.6万公里的速度向地球飞来
  20. 蔡文胜的2025大动作之五,香港投资版图在持续扩张!
  21. 川普总统批评支持者,马斯克激烈回应!
  22. 川普总统签署了“对等关税令” 引发全球震荡
  23. 宗庆后家族的多处海外房产曝光,价值数亿元!
  24. 疯狂打压华人精英,勒令华人CEO辞职… 川普政府的致命错误?
  25. 为激励员工,OpenAI打算豪掷96亿美元!
  26. 在美国可以感受欧洲风情的五座小镇
  27. 健身网红在飞机上的着装引争议
  28. 香港永居 vs 美国国籍:身份选择背后的生活考量
  29. 中美经贸谈判重启,瑞典磋商和商界代表团访华“双管齐下”
  30. 美国年轻人的“中国观”悄然转变
  31. “全球最强护照”排行榜又更新了(2025版)
  32. 工作日没空?周末集中运动同样有益健康!
  33. 川普政府的对华政策突然改变了?
  34. 麻省理工学院发布AI学习平台“MIT Learn”
  35. 川普政府打算“发钱啦”
  36. 川普总统“访华表态”继续反复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185, 2025-08-21 02:40:16

Processed in 0.89428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