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战又有新词儿 ~ 气溶胶
网友【白晓剩】 2020-02-09 01:32:31 分享在【身心健康最重要】版块    1    6

北京时间2020年2月8日下午2点,上海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很早之前,就有专家怀疑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染,只不过一直没有证据。

因为飞沫传染,只有病人在打喷嚏时,你恰好在旁边几米范围才会被感染,如果是通过呼吸散播病毒,那必须要和病人进行长期的密切接触才有可能中招。

所以要通过飞沫传染疾病,其实挺难的。接触式传染更难,尤其是在人类社会已经有防备的情况下。

所以飞沫传染和接触式传染,无法解释疫区大面积感染病毒的现象,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人仅仅是火车路过武汉就被感染,更无法解释出门散个步也会被感染。

但如果能通过气溶胶进行传播,那病毒感染普通人就容易多了。

要证实这个新病毒能不能通过气溶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需要非常耗时的大量实验才能证明,直接决定防疫难度和对未来的预期和规划。

今天专家官宣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进行传播,大家千万不要不当回事,必须提高警惕!

什么是气溶胶

气溶胶,又称气胶、烟雾质,凡是可以稳定悬浮于空气中的物质,都可以称之为气溶胶。

最典型的,就是飘散在空气中的烟雾。

胶体有两种存在状态,即半流体的溶胶和半固体的凝胶,在一定条件下,气溶胶和气凝胶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其实是同一种东西。

但两者并没有本质区别,因为他们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达几个小时甚至更久。

气溶胶本身并不可怕,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气溶胶中,但其长时间悬浮的特性,导致一旦有病毒可以利用气溶胶进行传播,就非常可怕。

我举个例子,香烟燃烧散发的烟雾,就是一种典型的气溶胶,虽然属于沉降很快的重型气溶胶,但在密闭环境下,你抽只烟,一两个小时后,这里依然有烟味,尤其是电梯。

这个烟味长时间悬浮在空气的特性,非常形象的表达了病毒悬浮于空气的能力。

如果我在这个地方吸了口烟,过一小时,你还能闻到烟味。

那病人在这个地方咳嗽了一下,过一小时,你闻到的,就是病毒。

气溶胶和空气传播的区别

气溶胶属于空气传播,但空气传播并不一定是气溶胶。气溶胶因为传播能力太强,被人从空气传播里摘了出来,单独列为了一项。

有一款小游戏叫《瘟疫公司》,在里面如果你把空气传播和水源传播两个技能树全部点满到II级,就会激活一个终极天赋,气凝胶(溶胶)传播。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在游戏里,这属于没法再升级的终极传播方式了。。。

所以我们这次面对的病毒,拥有目前人类已知的,最顶级的传播方式,尤其在封闭空间内,简直堪称大杀器。

当我们打喷嚏时,几亿病毒随着飞沫,以50米每秒的速度,瞬间扩散到周围3米之内,部分到5米,极少数可以到10米。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看起来很恐怖,但这些飞沫绝大部分,在几秒之内就会落地,少数在十几秒落地,能超过1分钟不落地的,寥寥无几。

只要在打喷嚏的那十几秒你不在现场,那你其实是非常安全的。

凭呼吸自然散发的少量病毒,你得和这个人长时间密切接触,才有可能感染。

但如果病毒可以附着在气溶胶上,一切就不同了。

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当你走在空荡荡的楼道里,甚至空荡荡的马路上。

明明周围几十米都没有人,但你突然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烟味。

你闻到的,就是烟草燃烧后形成的微小颗粒,在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抽烟的人早就消失不见,但他留下的烟草气溶胶,却长时间留在原地。

当风吹过后,原地的气溶胶就会散去。在室外,气溶胶存在时间很短,平均只有几分钟,就会被风吹散。

但如果在无风的室内,气溶胶悬浮时间长的可怕,动辄以小时计算。

不信你在电梯里抽口烟,在无风扇的情况下,烟味数小时都不会沉降到地面。

而有些微小气溶胶的悬浮能力,比烟草颗粒还要强。

有些气溶胶,只要环境不是完全静止,略有人走动搅动空气,几乎是永不沉降。

拥有气溶胶传播能力的病毒,在任何不允许抽烟的地方,都具备强大的传播能力。所有的室内和密封环境,都是气溶胶传播的良好伙伴。

比如电梯、棋牌室、超市、飞机、火车、轮船。

日本“钻石公主”号豪华邮轮,目前有3711人被困在船上,接受14天的强制隔离。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日本方面已经对船上3711人全部完成采样,正在陆续进行病毒测试。

第一份出炉的31份检测结果里,就确诊了10例。

目前,陆陆续续总共完成了102份检测结果,还有3600份未出,但总共有62人被感染。

这个感染比例,高的可怕。

在游轮这种极端密闭的环境中,气溶胶可以让病人散播出去的每一份病毒,几乎都不会“浪费”掉,全部被周围的甲乙丙丁给吸入了体内。

而空气飞沫传播中,绝大部分病毒其实都掉在了地上,被“浪费”掉了。

如果这个喷嚏打在了电梯里,我觉得效果也差不多。

所以,气溶胶传播病毒的能力,远胜于空气传播,而且隐蔽性更强。

我们该怎么办

气溶胶传播很恐怖,以这种长时间悬浮的能力来说,在疫区,完全没有接触过病毒的人可以说没有。

但接触过病毒,不代表你一定会感染。

不管是飞沫传播还是气溶胶传播,理论上一阵强风刮过去,病毒随风扩散个几里地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实际上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都只能让几米范围的人感染。

唯一区别就是在空气中悬停的时间不同,导致气溶胶可以持续污染这几米范围。

因为感染人体,需要一定的病毒基数。

病毒是一种毫无战斗力的东西,面对人体的免疫大军,无丝毫还手之力,是彻底的被一边倒屠杀。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但病毒还有一个能力,就是很能生,非常能生,本来只有1亿病毒,1小时内给你弄出八九千亿新病毒,毫无难度。

当免疫大军杀的手抽筋都遏制不住病毒暴增的数量时,免疫系统事实上就失败了,然后你就生病了。

人体会利用高温,遏制病毒增殖,并紧急动员免疫系统,制造出更多的免疫细胞。

只有当灭杀的病毒数量超过新增病毒数量时,你才会逐渐康复。

以专门针对免疫系统的传染病,最恐怖的艾滋病为例,哪怕是这种超级病毒,也不是说一碰就会感染的。

按WHO的数据,必须要0.2毫升以上的艾滋病人血液进入普通人的身体才会导致感染。这么多血液里大致含有不超过1000个艾滋病毒。

这1000个艾滋病毒会在人体免疫系统反应过来之前,增殖出足够的部队,扛过第一轮绞杀。

然后,你就被正式感染了。

虽然艾滋病毒可以通过破坏免疫系统来制止后续的免疫动员令,但其第一轮的入侵,和普通病毒是一样的。

新型冠状病毒其实也是一样,第一批进入体内的病毒,必须要一定的基数,才能让人生病,否则就是来给免疫系统送人头的。

所以只需要降低空气中的病毒密度,就足以保证我们的安全。

注意,在疫区,因为气溶胶的存在,理论上病毒可以轻易随风扩散到方圆几十里的所有空气中,但实际上只要它的密度低于一定的阈值,你就是安全的。

例如,有人吐一口烟圈,理论上可以扩散到整个城市,但一阵微风吹过,你就再也闻不到烟味了。

所以气溶胶感染,最怕的就是空气流动,只要不断的稀释病毒密度,它就被废了武功。

而被风吹走的病毒,在阳光下,几个小时就会失活,彻底死亡,从而彻底净化空气。

理论上,一个病人出门一趟,他一路上周围10米之内的人都会被感染。

但实际上,绝大部分人都不会被感染,因为只要病毒的数量少,就等于无效。

之前媒体报道的“15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50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门把手感染冠状病毒”等等,极有可能,都是因为气溶胶导致的。

周围的病毒密度太大,当你闯入这片区间后,就很容易被感染。

某病人在楼梯口摘掉口罩,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一小时后,你也到了这个楼梯口,看到周围无人,也摘掉口罩,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抱歉,你中招了。

在流行病学中,病毒是否拥有气溶胶感染能力,最大的区别就是:

易感染者有可能在完全没有和病人见面的情况下,因为吸入了悬浮在空气中含有病毒的气溶胶,而被感染。

所以不管有人无人,都不能摘口罩,直到你回到家中。

病人的咳嗽类似于一口烟圈,你能闻到烟味的地方,都属于病毒感染的区间范围。

另外当我们路过一处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时,沾上病毒的不止是口罩和双手,还有头发、鞋帽、衣服。

还记得你头发和衣服上的烟味么?道理是一样的。

这也就是一线的医生都要把自己包的像个粽子一样,口罩和防护服全部是用完就弃的原因,因为上面确实密布病毒,污染风险太大。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因为普通环境下病毒密度本来就低,碰巧污染到衣服上的病毒含量更低,而且不直接和口鼻接触,所以通常不会造成威胁。

但如果有可能的话,回家后你应该立刻脱下外套,并消毒,同时洗一个热水澡。

确认气溶胶传播能力后,我们就知道,以前的一些常识,如“离咳嗽点5米以外非常安全”,“只要附近没人就是安全的”等概念全部失效。

除非你能确认这个地点几个小时内都无人经过,否则它真的不一定安全。

新冠病毒虽然被证实拥有最顶级的传播方式,但只要我们戴口罩,勤洗手,多注意消毒,就没什么可怕的,只不过以前那些看到周围空空荡荡就放松防护的人,可能会倒霉。

另外,要对电梯有强烈的警惕,你进电梯应该和研究人员进病毒实验室一样,彻底做好防护措施再进,无口罩坚决不进电梯,如果楼梯间通风也不良的话,宁可不出门。

气溶胶最爱的,就是不通风的密闭环境,电梯完美符合。

整理:远方青木(微信号:YFqingmu)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有我不知晓的吗?如果有请留言或评论告诉我!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6   2020-02-09 01:32:31  回复

回复/评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战又有新词儿 ~ 气溶胶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美国房价仍然高位,“美国梦”成奢望!
  2. “蜗居”纽约的中国穷人:男女同住,毫无私隐… 却坚持不肯回国
  3. 马斯克打算组建新党“美国党”代表中间派
  4. 嘴唇经常干裂起皮,或许并非缺水!
  5. 川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或将加速中国崛起,助力中国成为全球的经济主导力量!
  6. 中美通话的内容简短,但意味深长!
  7. 互联网女皇“340页AI报告”猛料刷屏
  8. 属于中国的世纪可能已经到来
  9. 在美国,千万别做的这些事盘点!
  10. 马斯克的“130天政府生涯”终结后…
  11. 世界瞩目的电话,十个不寻常的细节剖析!
  12. 判刑15年!发币ICO的定性为诈骗
  13. 美国暂停了学生签证预约,申请者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活动须谨慎!
  14. 任天堂的Switch 2正式发售,参数细节全曝光!
  15. 鲁比奥声称将会收紧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审批政策
  16. 美国对华为“HarmonyOS”采取行动,引发科技领域的新争议!
  17. 中美贸易战的谈判再起,稀土贸易成为焦点
  18. 全球AI人才的争夺战白热化,顶尖研究员成为了科技巨头争夺焦点
  19. 川普和马斯克的公开交锋升级了
  20. 川普总统:加拿大可以免费加入“金穹”导弹防御系统
  21. 难怪马斯克公开认错… 川普总统的相关杀器可以更多?
  22. 韦伯望远镜(JWST)发布迄今为止最大的早期宇宙地图
  23. 中美两国元首针对当下双边关系和经贸合作,☎️通话交流!
  24. 英国2岁男童竟然刷新了门萨俱乐部“最年轻男性”会员纪录
  25. 马斯克声称川普在“爱泼斯坦名单”,白宫回应:局面令人遗憾!
  26. QQ等级256级用户诞生,首次解锁“时光企鹅”图标!
  27. 川普总统宣布“金卡计划”网站开放
  28. 手机充电习惯是影响电池寿命的根本原因
  29. 盖茨列出了10项改变世界的技术名单
  30. 金星地壳似乎剧烈变化了,NASA即将启动新任务探索求证!
  31. 美国“非法移民家庭”遣返行动引发了“婴幼儿无国籍”的危机
  32. 川普家族“哈佛风波”和签证政策的突变
  33. 美国联邦调查局警示:“新型医疗保险”骗局泛滥
  34. 中美各自取消91%关税!为防🇺🇸川普政府反悔,🇨🇳重申关键问题!
  35. 美国新法案“大漂亮”引发了全球资本配置大调整
  36. 能熟练运用AI也不行?硅谷的40万人在近期被炒鱿鱼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52, 2025-07-18 00:12:13

Processed in 0.0545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