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表面平静的北美科技圈下激流暗涌。
1. 裁员潮席卷,大公司、独角兽纷纷中招
近日,Google Cloud宣布对其下部门进行裁员,主要目的是促进云计算的发展、提升在云计算市场的份额。
看似突然的裁员其实也在情理之中,近年来,谷歌云的市场表现不佳。在宣布裁员消息前,谷歌云的市场占有大约是微软Azure的25%,亚马逊AWS的12%。
不过谷歌云则表示,此次职位被取消的部分员工则有机会在公司内部转组,免于失业,公司尽力将本次裁员的影响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其主要目的是重组谷歌云,在国际市场发力。
2月13日,Expedia董事长 Diller表示由于公司人员冗余,员工上班呈现赋闲状态,公司决定裁员。
传闻本次裁员的比重将达到20%,目前Expedia有25400名员工,若传言属实,那么本次裁员将会涉及5000人。
不光是大公司开始裁员,独角兽在这波裁员潮中则是被打成了筛子。
今年1月,从uber、wag、wework、lime、lyft,quora再到oyo、zume,前几年疯狂招人的独角兽们,如今正在被迫正视盈利问题,接连发生裁员。
也就在这几天,过去几年迅猛扩张的独角兽Wayfair也宣布裁员550人。有人透露,本次裁员大刀挥向了工程师们,被裁人数达到300余人。
在Blind上,接连经历了Uber和Wayfair裁员的员工,开始求职呼救。
而看起来,这波硅谷裁员潮还会继续:
2. 裁员,是公司日渐式微还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那么,为什么公司会裁员?是不是裁员的公司发展前景堪忧?这是否为经济大环境衰退的暗示?
答案是,无论对于大公司还是独角兽,裁员都是一个公司发展的战略下的正常操作。
对于一些独角兽来说,用多米诺骨牌堆砌的天下,总是要面临被推到的一天。前几年的疯狂烧钱、疯狂扩展,如今只有理性回归才能换来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大公司来说,许多公司都会选在1、2月进行业务调整和规划。这时候裁员的原因之一其实是公司为了加速新陈代谢,剪去一棵大树上冗余的枝丫,为更好的商业计划和项目腾出资源与空间。同样需要在年初做出发展计划的还有投资方,而投资方的压力也就自然而然地传递到了各大公司的头上。
特别是今年以来,股市涨势喜人,资本方危机意识加强,希望加速挤出整个产业中的泡沫,保证营收。
有很多发展成熟的公司每年固定时间都会裁员,比如微软、Cisco、Oracle。
总的来说,裁员是很正常的,基本上一个公司发展到一个程度都要重组和调整,每个季度都有公司会进行裁员,没有经历过裁员过的公司才是少数。
3. 裁员是否代表求职无望?
公司都在裁员了还会招人吗?
答案是,裁员和招人不冲突。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正是因为组织架构调整和战略转变导致部分部门被裁掉,节省的资源将会给到重点发展的部门以吸引更多优质新鲜血液。
比如oracle和思科都是这样做的。oracle裁掉了很多大量营收不佳的部门为真,产品线被砍掉也为真,但是也有正在蓬勃发展的部门继续招人,例如Oracle OCI。
再比如,谷歌也会裁员,只不过方式是内部消化:5-6年前,google plus是最拳头的产品,两年之后没有成果,Google Plus宣布失败,很多员工就被逐渐地分配到其他组里。去年,谷歌停掉了fiber,但没有裁掉任何人,而是同样,花了一年的时间让其他组织消化掉,这也间接导致了谷歌去年招聘名额比较少。
而其他公司在这方面的处理会更aggressive,因为他们头上还顶着投资方和其他方面的压力。
4. 裁员潮进行时, 该怎样面对求职?
对于招聘形式来说,大规模裁员带来的不利影响是肯定的。
且对于应届生来说,求职不会是简单模式,在应届生的身份裹挟和裁员潮的袭击之下,想求职,则要明白:
1)要有更充分的求职准备,要成为塔尖上的人,因为最强的那一批人永远都打不倒。
2)对于想求稳的求职者来说,今年去大公司会更好,优先帮助解决身份问题为重。
3)还没毕业的同学,要尽快找实习,目标设定为拿return offer。
4)已经毕业的同学,不要光着眼于校招机会,社招也是成功上岸的出口
如今正值春招,大量招聘岗位放出,可以说是今年上半年求职成功的最佳时间点。
其实如今的“裁员潮”和08年的金融危机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而即使在金融危机的黑暗时刻,科技公司也没有停止招人的脚步。
变的是局势,不变的是招聘标准。大家不要被大环境影响,抓紧时间好好武装自己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