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0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等学者,在全球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文章,通过对武汉191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分析,证实高龄是患者病亡非常关键的危险因素。此外,该文章首次研究了新冠病毒感染身体后持续繁殖病毒的时间(即病毒的排毒时间),发现存活病人中,病毒排毒中位时间为20天,最长可达37天。
高龄是新冠肺炎致死的危险因素
该文章题为《武汉新冠肺炎成年住院患者死亡的临床过程及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作者团队包括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武汉金银潭医院结核病科副主任医师陈华等19位专家。其中,曹彬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他同时也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瑞德西韦三种对抗新冠病毒潜力药物的临床试验负责人。
该研究深入分析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从发病到出院或死亡的整个过程。被纳入该研究的样本包括135例武汉金银潭医院、56例武汉市肺科医院的患者,共191例患者,截至2020年1月31日,出院137例、死亡54例。其中,91例患有基础疾病合并症,其中高血压患者58例,糖尿病患者36例,冠心病15例。
文章研究结果显示,与幸存患者相比,死亡患者的年龄普遍更大,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69岁,而幸存患者平均年龄为52岁。而死亡患者在顺序器官衰竭评估(SOFA)中得分更高,表明败血症进一步加强。死亡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继发感染等也高于幸存者。
该研究发现,高龄、入院时器官衰竭评估(SOFA)分数较高及血栓标志物D-二聚体含量大于1微克/升等,都是患者病亡的关键的危险因素。“如果医生发现病人有这些临床特点,预示着这个病人的临床预后是不好的。这些特征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提早预判病人是否有不良预后,并及早采取措施应对。”文章称。
病毒持续繁殖时间最长可达37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首次聚焦了新冠病毒的排毒时间。所谓“病毒排毒时间”,即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并继续繁殖的时间。在流感中,排毒期越长越可能导致死亡。评估感染性病毒复制水平和持续时间,对评估病毒传播风险、制定治疗及隔离措施有重要意义。
文章研究数据表明,在137例存活(目前已出院)患者中,可检测到的新冠病毒中位排毒时间为20天,最少在8天,最长病毒排毒持续时间为37天。而在54名死亡患者中,发现直至病亡,患者体内仍可以检测到新冠病毒。
曹彬在文章发表后接受《柳叶刀》采访时指出,“20天这个数字颠覆了对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毒排毒时间的想象。”他说,为了减少病毒复制、缩短病毒排毒时间,或需要更早开展更强的抗病毒治疗,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还有一个好消息!
钟南山院士在首届新冠肺炎多学科线上论坛上,独家发布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已开发快速检测试纸、恒温扩增芯片两个新的诊断鉴别法。
经过研究,钟南山院士及其团队开发出针对COVID-19感染对快速免疫球蛋白M(IgM)检测试纸。钟南山院士介绍,这一检测方法是通过测流式免疫层析法实现。患者感染7天后或是出现症状3到4天后,即可检出IgM,这可以是对核酸检测的一个补充。“明确的诊断对排查疑似病例非常重要,”钟南山院士强调。
钟南山认为,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的鉴别也很重要,为此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叫做恒温扩增芯片,这是一种特殊的方法,可以实现同步对多个患者进行检测,并对新冠病毒和A、B型流感,以及现存的其他病毒进行区分。
来源:南方都市报、广东省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