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民众开始存钱了,算好事儿吗?
网友【读懂美国】 2020-11-02 01:05:19 分享在【美国信息交流】版块    1    1

在周小川观察到“(中国)年轻一代的储蓄率在明显下降”时,美国的储蓄率却正在发生逆转。一直以来,美国人爱消费,中国人爱花钱是长期存在的刻板印象,不过,近期这种印象正在发生改变。

根据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Ellen Zentner的最新研究,美国消费者从4月到7月的储蓄总额达到了惊人地12.5万亿美元。而美国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此前也曾公布报告称2020年4月份美国的个人储蓄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上升至33%,创下了该局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追踪这一数据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相比之下3月份仅为12.7%。美国储蓄率上一次创下历史纪录,是在1975年5月,当时的储蓄率为17.3%。

储蓄格局的变化,背后是经济势能的变化。

——编者

当美国民众开始存钱了,算好事儿吗?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储蓄率便持续走低。以个人储蓄率为例,美国私人储蓄率2000年时从1992年末的10.6%下降到4.2%,在2005年7月达到2.2%的历史最低点。截至2019年底,美国私人储蓄率大概在7%左右,远低于G7国家的平均水平。

储蓄率过低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它与经济的一系列失衡问题密切相关。

一是会带来过度负债问题。储蓄率过低意味消费持续超过收入增长的步伐,带动杠杆率持续上升,甚至引发经济危机。2007年末,美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一度高达98.6%,较2000年提高20个百分点。随着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高杠杆让居民资产负债表迅速萎缩,成为次贷危机迅速蔓延的重要推手。

二是国际收支失衡。低储蓄与高消费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过度消费会导致经常账户失衡,本币贬值。截至2005年底,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比重一度达到6.0%。尽管此后有所收窄,但目前仍维持在-2%左右。

三是资本积累不足,经济增长放缓。尽管在减税等刺激政策下近年来美国经济呈现景气走势,但持续过低的储蓄率导致的美国投资不足,政府赤字不断上升。

截至2019年末,美国联邦债务的法定限额已经达到22.68万亿,较2000年增加17.09万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1.22%的盈余转为4.64的赤字。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美国的私人储蓄率出现了迅速上升。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2020年4月份美国私人储蓄率达到33%,为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二季度有所回落,但目前仍维持在14%左右水平,超过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的最高值。

更多是预防性储蓄

那么,为什么美国私人储蓄率会在短期迅速升高?

首先,储蓄率激增源于疫情对美国消费需求的抑制。

从美国家庭的支出结构看,食品、交通和住房在美国居民支出中占有较大比例。但在疫情期间,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业处于疫情传播的“风口浪尖”,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对病毒的恐惧抑制了相关的消费需求大幅减少。

数据显示,4月份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环比下降13.6%,二季度环比下降33.2%,创1959年有可比数据以来最大降幅。尽管重启经济后消费有所恢复,但8月美国个人消费也仅为12.8万亿美元,不及2019年末的水平。

换言之,美国储蓄率的短期激增,实际是疫情抑制消费需求引发的“被动储蓄”,居民长期“高消费”的习惯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其次,经济衰退下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上升,支持储蓄率短期走高。

经济衰退过程中美国私人储蓄率一般会有所上升。例如,新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裂引发经济衰退后,美国私人储蓄率从2000年末的4.2%上升至2001年的6.0%。次贷危机后,美国私人储蓄率从2007年末的4%左右一度上升至2012年的12%。

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以来美国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二季度美国GDP 增速为-9.14,失业率一度超过14%,9月仍处于8%左右的高位,是二战以来的最差情况。

目前,美国国内的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10月以来,美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始终保持在4万人以上,累计确诊已经超过860万,在悲观预期和避险情绪的带动下,美国居民或提高储蓄水平以应对收入的减少和医疗健康支出的增加。

再次,私人储蓄率走高可能还与近期股市景气有关。

为应对经济衰退,美国3月以来陆续实行了规模空前的量化宽松政策和财政刺激计划。但从目前来看,增加的流动性并未带动实体经济投资的同步增长,反而大量流入股票市场推动股指一路走高。

5月以来,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分别上涨16.5%、29.43%和18.6%。股票市场的持续增长让居民愿意将更多收入投入资本市场,带动储蓄率水平进一步提高。

不会发生趋势性逆转

从中长期来看,疫情后美国储蓄率或将回归之前的低水平,不会发生趋势性逆转。

一是宽松的货币环境不利于储蓄率进一步升高。

利率是储蓄的“潜在收益”,持续率低利率会持续压降居民的储蓄与意愿。特别是近年来,欧元区、日本长期维持负利率的政策,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也面临着利率下行的趋势。

尽管此前已经步入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轨道,但新冠疫情爆发迫使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重新降低至零利率区间,规模空前的量化宽松政策让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遥遥无期。

预计,美国零利率政策至少将维持到2023年。在此背景下,货币贬值让储蓄只能获得负的实际收益,抑制美国储蓄率进一步走高。

二是创新能力下降,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决定了储蓄和投资的收益,是决定储蓄率中长期走势的最重要因素。凭借开放的环境和在基础科学领域的雄厚实力,二战后美国的创新能力一直领先全球。

但全球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的创新活力明显放缓。2009年至2018年间,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仅增长仅为0.76%,远低于之前十年1.61%的平均水平。

从目前看,美国在前沿科技领域仍未出现重大突破,经济潜在增速或将维持在目前水平,让储蓄率很难发生趋势性上升。

三是人口老龄化将对储蓄率构成持续下行压力。

老年人健康养老支出费用高,储蓄意愿低。目前,美国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至1.87左右。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上升到16%,预计到2050年时,这一数字将达到27%。随着美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私人储蓄率或将进一步承压。

作者:邱牧远(中国工商银行研究院博士后)

出处:头条号 @经济观察报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我要申请子域名 i.meiguo.com 等着管理员给个答复!敢紧的,给不给?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20-11-02 01:05:19  回复

回复/评论:当美国民众开始存钱了,算好事儿吗?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台湾政府:一场误会呀
  2. 美国“H1B签证”新一轮抽签在3月份开启,新变化真不少!
  3. 盘点美国最繁华的城市 top10
  4. 川普关税政策可能导致意外后果
  5. 这位美国年轻人在中国玩儿一圈,浪费掉美国政府的16亿美金?
  6. 川普总统竟然帮马斯克“带娃儿加带货”,特斯拉市值保得住了?
  7. 中国“不陪川普玩”了… 从此不理会美方闹剧!
  8. 童工可以合法夜班了?
  9. SpaceX在13小时内3连发,全力拯救被困宇航员!
  10. 关税战持续了96小时… 突然大反攻?
  11. 泽连斯基和川普、万斯在白宫当众吵架,饭都没吃着!
  12. 成也“马老板”,败也“马部长”?关于伊隆·马斯克的现状
  13. 百万民众“上街游行”抗议川普政府的百天?
  14. 美国留学的政策大变?众多名校陷入财政危机,扩招中国学生?
  15. 全球研究机构top10盘点:中国9家,美国1家
  16. 全面盘点:加州大学的9大分校
  17. 这小伙年仅25岁,已经是百亿美金公司的创始CEO了!
  18. 关于“跨国婚姻”婚姻绿卡,给配偶申请绿卡的各种细节问题!
  19. 滞留太空的NASA宇航员即将返回地球
  20. 时至2025年3月中旬,地球上最顶尖的五大芯片品牌,均由华人掌舵!
  21. DeepSeek已经让成人玩具“率先受益”
  22. 李嘉诚在全球的港口“几乎清仓”,套现190亿美元!
  23. 川普总统:在未来几周内开始发放“金卡签证”
  24. 2025年,必须认识的一个英文单词 ~ tariff
  25. 美国“大规模”取消国际留学生的签证
  26. Google决定终止开源Android啦?
  27. 华尔街“教父”空降北京,李嘉诚的“228亿美元交易”突遭截胡
  28. 风向有变?🇨🇳中央召开民企座谈会,寓意深刻!
  29. 北美留学生注意,美国和加拿大即将共享所有移民和签证讯息!
  30. 遭遇无故吊销学签,藤校的中国留学生起诉且赢了🇺🇸国土安全部!
  31. 美国房产的保值要点,但却被九成华人买家忽视了!
  32. 中美关税战的最佳写实作品~乌合麒麟发布《就不跪》
  33. 重庆妹子“盯美国男人不放”,前后嫁给美国医生和美国律师!
  34. 男性精液质量和预期寿命“真有关系”
  35. 王毅定调了中国统一,马英九发出了战争预警!
  36. 美国小伙儿在武当山修行十余年,终于获得“中国绿卡”了!

美国动态 美果转盘 美果商店

Your IP: 3.145.171.144, 2025-04-24 08:04:08

Processed in 0.10093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