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五大湖是加拿大与美国交界处的五个大型淡水湖泊,从西往东分别为: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密歇根湖全属于美国,其它四湖为加拿大和美国共有。
五大湖的总面积约为24.41万平方千米,约为中国渤海的三倍多,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水域。苏必利尔湖面积约8.2万平方千米,比中国渤海还略大,是世界第一大淡水湖。五大湖含水量2.27万立方千米,仅次于贝加尔湖,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1%。
五大湖面积这么大,有调节气温的作用,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五大湖地区显得冬暖夏凉。
五大湖五个湖泊之间有水道相连,水上往来交通极为便利,出海口在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口。然而如此优越的交通,对美国来说,却凸显出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出海口。
美国从英国独立出十三州后,对于渴望提升国力的美国人来说,大幅度地向中西部扩张才是顺应潮流的“历史大势”,五大湖区域随后并入美国版图。五大湖美国这边依然以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为主,除极少部分粮食会沿密西西比河南下运至新奥尔良出口之外,其余均以自产自销为主。
当时美国东部十三州开发最为彻底,不过要发展中部经济就必须将广阔的内陆与大西洋连接,但从五大湖唯一能够进入大西洋的天然水道掌握在加拿大手中。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外乎两种方法,要么武力吞并加拿大,将圣劳伦斯河的入海口据为己有;要么自力更生,立足国内开挖人工运河。
阿巴拉契亚山脉纵跨在大西洋与五大湖之间,此间几乎不存在东西走向的天然河道,并且增加了开凿人工运河的难度。1810年,美国组建运河筹备委员会,经过实地勘测后,确定了从五大湖中的伊利湖向东挖掘至哈德逊河的方案,该运河因此称为“伊利运河”。然而由于预算开销达到惊人的700万美元,伊利运河广受诟病并被讥讽为“伊利沟”,要知道后来美国购买阿拉斯加也不过花费了720万美元。
在预算过大的情况下,工程法案迟迟不能通过,恰逢此时美国大举北上入侵加拿大并大有将其兼并之势,如果此次军事行动取得胜利,美国大可不必再去大费周章开挖运河,届时通过圣劳伦斯河一样可以实现沟通东西的目的。
1812至1815年,美国与英国再次开战,美国称第二次独立战争。1814年,加拿大的英军攻占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烧掉白宫和国会大厦,美国的如意算盘落空。
美国人不得已回头面对前期搁置的运河工程,此后经过不懈努力,国会通过法案,十年之后运河全线开通。竣工以后,密西西比河上游的船只可以通过五大湖进入伊利运河,继而进入哈德逊河并驶入大西洋,而入海口处的纽约也成为美国最繁荣的城市和贸易中心。无数的工厂和商业资本从大西洋沿岸进入五大湖地区,当地的经济形态逐渐转变为“消费型”经济,五大湖区开始向现代工业化挺进。
五大湖工业区迅猛发展,后来成为北美主要的制造业基地,匹兹堡是钢都,底特律是汽车城,克利夫兰是重型机器制造业中心,芝加哥是五大湖最大的工业城市、铁路枢纽。
在伊利运河未开通之前,密西西比河充当着沟通美国内陆与沿海的主要角色。来自外海的商船通常先驶入墨西哥湾,然后从新奥尔良港逆流北上,最终将商品散播到广阔的内陆地区。新奥尔良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沿海城市和关键港口,然而就经济潜力来说,新奥尔良连接的墨西哥湾终究比不上纽约面对的广阔大西洋,对岸就是欧洲,这也是新奥尔良后来逐渐没落的原因之一。
时至今日,随着高速公路和铁路以及航空业的发展,伊利运河的航运价值今非昔比,但其在美国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却永不磨灭。
出处:见配图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