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贸易代表披露了基于对中国在海运、物流和造船领域所谓“不合理做法”的301调查结果,计划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领域采取一系列限制措施。
限制措施很多,大概意思就是,不管是中国造的还是中国用的船,只要到美国,就要加收不菲的费用。而针对美国企业和美国造的船只,则有一系列豁免和优惠政策。
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强盗业的经典口号: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说来说去,美国还是想复兴本国的造船业。
此前,川普就透露过,将在白宫设立“造船办公室”,要重振美国造船业。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港。新华社发
也难怪川普对美国造船业心心念念,美国造船业曾经是世界龙头老大。但随着美国“去工业化”政策的推行,制造业被认为是重资产,不如高科技和金融这些“轻资产”来钱快,造船业被逐渐边缘化,人才流失严重。
《金融时报》2024年的一篇报道指出,美国的商用船舶产量已不足世界总量的1%,全球排名跌至第19位。
与此同时,中国的远洋船产量在过去20年间是美国的3倍。比如2023年,中国生产了1000多艘远洋船,而美国仅生产了10艘。
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多艘大型船舶同时在建。新华社发
英国调查公司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的一份统计报告同样显示,美国造船产能十分有限,手持订单仅占全球的0.1%。
即便如此,川普的“造船梦”听起来仍野心勃勃。他说:“新政实施后7年内,至少15%的美国出口产品由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运输,5%的船队由美国制造。”
但业界并不看好。《纽约时报》援引丹麦一家集装箱航运咨询企业首席执行官的评价称:“美国造船厂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从专业角度看,这个想法很‘愚蠢’。”
这位执行官举例,美国造船厂建造一艘新集装箱船需要3年以上时间。现在鼓励造船,几乎从零开始,这需要数十亿美元的投入和多年的时间积累。
高昂的成本制约了美国造船业的发展。
美国仅有的两家仍在建造商用船舶的造船厂之一——费城造船厂,为美森航运公司建造的3艘小型集装箱船,每艘造价约3.33亿美元,而中国船厂建造同类船舶成本仅5500万美元。
你说怎么拼得过?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74.1%和63.1%,行业继续稳步增长。
《福布斯》杂志看得透彻:美国造船业的衰落是“去工业化”的后果,“冷战”结束后,美国公司几乎放弃了从智能手机到铝材的所有工业品生产。一些关闭的造船厂已被改造成国家公园、集装箱码头等。
标普全球普氏认为,在近期至中期,美国建造船舶在全球船队中的比例都不会明显提升,美国造船业缺乏满足当前需求的能力。
而对中国造船业来说,尽管美国威胁要收费,一些主流航运公司仍继续在中国造船厂下订单,这表明全球航运业对中国的依赖将持续下去。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港口。新华社发
美国制造业想找回昔日荣光,绝非易事,不仅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大规模投入,还得补齐配套产业链。
拜登政府的尝试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法案》实施一年内,拜登政府公布了大约2279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但目前,这些项目中有近40%已延期或暂停。
撰文:经济网(www.ceweekly.cn) @张燕
出处:头条号 @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