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三点,一个叫艾米丽的美国华裔女孩睡不着了。手机上是她父亲发来的一条消息:“如果早知道中国会变成这样,我绝对不会离开。“
这句话,让她一夜没合眼。
她的父母,是90年代那一批人。他们觉得,美国才是梦想,离开中国才能有钱,有好的生活。三十多年过去了,情况好像不太对。留在上海的老同学,因为拆迁分了好几套房。在硅谷,如果你的简历上写着“中文流利”,公司会更愿意要你。他们记忆里那个“落后”的中国,好像不存在了。他们在当年做的那个决定,到底让他们错过了什么?
回到1989年,上海虹桥机场。候机大厅里坐着不少有文化的人。他们的箱子里,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装着给亲友带的大白兔奶糖。和当时大多数人比,他们的日子已经算不错了,工作稳定,吃穿不愁。但他们还是选择要去一个陌生的国家,因为他们听说,那里到处都是机会。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
一个1995年的调查显示了一个事实。在那些移民到美国的华人里,有72%的人,实际挣的钱比他们去美国之前预想的要少。这个数字在从中国东北过去的移民群体里,还要更高,达到了89%。他们以为的黄金国度,并没有那么光鲜。
唐人街有个地方是专门办理往国内汇款的。那里的数据能说明一些问题。在2008年之前,往中国汇款的钱一年比一年多。但从2008年开始,往中国东北方向的单笔汇款金额,第一次出现了下降。
就在同一年,在上海的浦东陆家嘴,那些当年没有选择离开的人,已经用拆迁补偿的钱,买下了他们的第三套学区房。一边是汇款的减少,一边是房产的增加,两条不相干的信息,却讲述了同一个故事。
时间到了2023年的一个深夜。旧金山,一个叫Claire Chen的27岁女孩,手机屏幕亮了。是她父亲发来的消息,很短的一行字:“央视纪录片《超级工程》里的港珠澳大桥,是真的吗?”
这位父亲是个很严肃的人,平时从不用微信表情。但这一次,他在那句话后面,一连加了三个流泪的表情。
Claire往上翻了翻聊天记录。半年前,她给父亲发过一个深圳前海的灯光秀视频。那个视频下面,系统显示着“已读未回”,这个状态已经持续了187天。
心理学教授徐华做过一个研究。他说,第一代从中国来的移民,平均需要7。3年,才会开始主动在网上搜索关于中国的正面新闻。Claire的父亲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2016年,他还在朋友圈转发《纽约时报》关于中国环境污染的文章。到了2019年,他开始收藏彭博社分析中国科技股的文章。再到2022年,他订阅了《经济学人》杂志的中国专栏。
这种心态上的变化,其实在生活里处处都能看到。去年春节,全家视频聊天。Claire看到,父亲身后墙上挂着一幅新买的苏州园林装饰画。而他旁边的桌子上,还放着一份《华尔街日报》,报纸的头版标题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显得有点奇怪。
另一项调查也很有意思。芝加哥大学移民研究中心发现,在65岁以上的华裔移民里,有82%的人是通过微信来获取中国信息的。这里面又有73%的人,把自己的朋友圈设置成了“仅显示三天”。他们既想看,又好像在回避着什么。
这种矛盾,在Claire父亲的家里表现得更直接。他家厨房里,那个美国产的三星冰箱上,贴着一个“支持国货”的磁贴。而在他书房的抽屉里,却锁着一部华为Mate40 Pro手机。那是去年Claire偷偷给他寄回来的生日礼物,他嘴上说不用,却收得好好的。
有一天,Claire无意中发现,父亲书桌上那本叫《大国的崩溃》的书,被压到了最下面一层。取而代之的,是一本名叫《中国超级城市》的画册。她突然明白了,那些在视频里被父亲刻意避开的镜头后面,那本印着五星红旗的日历,可能早就说明了一切。
凌晨两点,Claire翻出了父亲1991年去美国之前在黄浦江边拍的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江的对岸是一些灰色的仓库。而现在,那里是灯火辉煌的陆家嘴。照片里的过去和眼前的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身份的转变不只发生在老一辈身上,他们的孩子也在经历着另一种变化。
洛杉矶的一家叫半岛酒家的餐厅里,23岁的Kevin Zheng正拿着他的华为Mate60 Pro手机,对着一笼虾饺拍照。他的抖音账号叫“美式肠粉”,有12万粉丝。
他最新发的一个视频,评论区里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一个广州的网友问他:“为什么你们那的虾饺皮这么厚?”而一个芝加哥的华裔大学生则留言:“求地址,太想吃了。”这两种评论,正好反映了他现在的生活状态,一种夹在中间的感觉。
斯坦福大学亚裔学生会做过一个调查。在第二代华裔移民中,有68%的人,曾经因为自己的身份问题而感到困惑和被质疑。一方面,全美国学习中文的沉浸式学校数量,在过去十年里增长了340%。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唐诗宋词。可一回到家,父母可能就会告诫他们:“不要和黑人孩子玩。”
在旧金山的一家优衣库店里,Kevin偷偷在试衣间试穿一件印着“中国”两个字的羽绒服。镜子里,他黑色的头发、黄色的皮肤,和他手臂上的英文字母纹身,形成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就像他在交友软件Tinder的个人主页上一样,他特意标注了“精通普通话”。这个标签,既是给看他资料的女孩看的,也是给硅谷那些公司的人事经理看的。
现在,中文能力变得越来越值钱了。
领英平台的数据显示,从2022年开始,在科技行业的招聘里,对“双语能力”的要求,权重上升了215%。那些曾经被父母要求忘掉的汉语拼音,现在正变成一张能帮你拿到高薪工作的入场券。
唐人街那家叫“珠江酒家”的百年老店,最近也开通了银联支付。收银台旁边,还放着教顾客怎么用微信小程序点餐的宣传单。
Kevin用支付宝扫码付了虾饺的钱。就在他付款成功的一瞬间,手机屏幕上弹出来一条招聘推送。是深圳南山科技园的一家公司发来的。那个他父亲口中“永远也追不上硅谷”的地方,开出的年薪,比他现在在加州能拿到的,要高出30%。
出处:头条号 @今天月亮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