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萌
凭借着出色的工业设计iPod自推出以来一直在全球MP3市场呼风唤雨,2005年iPod nano和iPod Video的面世更加巩固了苹果电脑在全球MP3市场的老大位置,伴随着iPod系列MP3的成功苹果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也出现增长。
但是就在苹果在全球市场风头正劲之时,苹果在中国市场却遭遇了狂风暴雨的洗礼,2005年5月24日到8月17日,短短3个月内苹果中国区管理层就经受了两次大规模调整,5月24日,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中国区副总经理李滨取代赵方成为苹果中国区总经理;8月17日,Apple公司主管亚太区的副总裁何忠强、中国区总经理李滨等多名高层集体离职,Apple公司Hong Kong区总经理康志勇被指派为中国区总经理。随后又有消息称何忠强、李滨等人并非自愿离职,而是被Apple公司开除的。
对于中国区高层集体离职,除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官方声明宣布任命康志勇为新的中国区总经理外,Apple公司就没有发表任何官方消息,甚至连离职人员总数、职位、离职原因都没有披露。此外,苹果中国还就此事专门召开的员工大会,向所有中国公司员工下达了“不允许就此事透露任何除公司声明外内容”的禁令。
而此时李滨等离职员工也远离媒体,拒绝就离职事件发表任何评论,一时间“苹果事件”变成了一个谜团。
随着时间的推移,迷团慢慢被剥开,业绩不佳、销量注水是“苹果事件”的导火索,虽然苹果的产品在全球市场热卖,但是在中国大陆市场,苹果的销售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即使是红得发紫的iPod,2005年第二季度,iPod全球销量531.1万台,而大陆地区的月销量不足万台,几乎等同其全球总销量的零头。去年Apple公司全球利润几乎增长了3倍,但是在中国的业绩长期不足其全球份额的1%。
“为了提高业绩虚报销量,这个事情的确是业绩工程的结果。苹果中国区为了向美国总部表功,不惜怂恿总代理、二级代理虚报数据。最终被美国总部发现了,触犯了苹果诚信经商的天条。”一位知情人士后来对媒体透露,“苹果事件”是Apple公司长期不重视大陆业务所产生问题的一次爆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苹果事件”也慢慢被遗忘,苹果中国公司、媒体也慢慢恢复了平静,不能否认2005年苹果的品牌继续深化,但是如何将品牌优势转化成市场占有率,这恐怕是2006年苹果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