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外包市场将迅速增至50亿美元
记者 洪宾 黄炎 张利旭
2005中国国际软件外包交易峰会6日上午在深圳五洲宾馆开幕,近百位海外买家和国内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的代表汇聚深圳,
亲历了一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软件外包盛会。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毕井泉、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司司长许勤、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裴夏生,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应力,“软件外包交易峰会”承办伙伴高德纳公司全球副总裁杰米·波普金等出席峰会开幕式。
顶级买家参会规模前所未有
本次峰会由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和深圳市政府主办,由深圳软件园和美国高德纳公司合作承办。记者获悉,这是迄今为止国内举办的软件外包业务方面最高层次的国际峰会。
参会的海外买家包括了AT&T、英国电讯(BT)、瑞士联邦银行、阿拉伯银行、国泰航空、日本国际信用卡公司(JCB)、盈科电讯等为代表的几十家大型跨国公司。ZTE、Huawei也作为中国买家出席。
国内的“卖家”一方,则有以文思创新、正阳、大展、鹏开、福瑞博德为代表的著名软件外包服务商参会。此外,已进入中国的印度4大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也悉数到会。
峰会创下3个“第一次”
深圳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收入已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去年实现约433亿元的软件业产值,占据了全国近20%的份额,目前已形成较大的软件外包企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
刘应力在开幕式致词时表示,这次峰会凸现了3个“第一次”:这是全球著名的高德纳公司第一次把软件外包交易峰会放在欧美以外的地方举行;国家3个部委第一次共同举办这样的峰会;第一次有如此多的国际买家、卖家同聚深圳。
他表示,高德纳公司是全球著名的IT咨询公司,高德纳选择深圳举办这次峰会,充分说明了中国已成为国际软件外包行业未来最大市场之一;而深圳,正是这个市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
相关链接
国内IT外包业旗舰深圳福瑞博德公司看好产业前景
扩展深圳技术中心增加200名开发人员
该公司刚刚获得国外投资商2000万美元注资
深圳及全国软件外包领军企业、参与此次深圳“软件外包交易峰会”的福瑞博德软件开发(深圳)有限公司昨天宣布:在刚刚获得国外投资商2000万美元注资的基础上,他们将大规模扩展其深圳技术中心,并在明年第一季度将研发人员增加50%,达到600多名。
福瑞博德公司可谓国内整个IT外包业旗舰企业。今年,该公司包括软件外包在内的IT服务外包业务量已达1500多万美元,为众多财富前1000强的金融服务、技术以及零售业公司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和世界级的项目管理服务,与美国的一些著名大公司如杜邦、花旗集团等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该公司所承接的外包业务主要在深圳完成。
“我们的深圳机构,即将迎来近3年内的第五次大装修。”福瑞博德公司亚洲区总裁梁仿说,深圳技术中心的扩展工程预计在明年初竣工。这充分反映了福瑞博德在美国及欧洲市场的蓬勃发展,标志着公司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里程。新的深圳研发中心总面积将达到6000平方米,包括专为客户提供的办公室及工作间、更高水准的保安基础设施及更快速可靠的宽带网络连接。
记者获悉,福瑞博德之所以如此“财大气粗”地“大兴土木”,主要是在今年9月刚刚获得了新的投资商FTV以及现有投资商ICG及TAL提供的2000万美元注资。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福瑞博德公司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争取更多的客户和技术含量更高、更重要的核心业务,做大外包业务。
相关新闻
深圳力促软件外包快速发展
3年将培养1000名软件外包“高级专才”
记者从市软件园管理中心获悉,深圳已成为国内主要的软件出口和外包基地,目前,深圳市还通过加强深港软件业合作、业务转移的承接、加强软件出口基地建设等多方面举措,大力促进深圳软件外包服务业快速发展,并计划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软件外包业务转移的“首选地”。
深圳市还与全球软件外包大国印度有关方面进行培训合作,预计在未来3年内,将在印度培训1000名软件外包高级专才。
深圳外包服务业显示三大特点
深圳IT服务外包显示出三大特点:一是在企业主体上,跨国公司、Hong Kong和留学生背景公司以及民营企业各占三分之一。二是面向欧美市场为主,日本市场为辅。深圳IT服务外包企业绝大多数业务以欧美和Hong Kong为主,占到90%以上。三是以直接接单和高端业务为主。深圳大多数IT服务外包企业一般都在海外设有市场和技术支持机构,而开发机构在深圳。同时,承接的业务以项目整体建设和高端开发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上游。
借助深港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深圳市在软件外包服务业发展方面,积极营造条件和“气候”。
为加快软件出口基地建设,加大对软件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深圳已在软件园建立了软件出口基地孵化器。目前,入驻企业十余家,包括易思博、正阳、思普、科联、慧讯、达隆、鹏开、旭辰、大展等有较大影响的IT服务外包企业。
深港软件界多年来有着广泛紧密的合作,形成了面向国际市场,Hong Kong接单、深圳开发的新“前店后厂”模式。目前,深圳不少软件企业和产品已进入Hong Kong市场,并通过Hong Kong进入了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面对经济转型,一大批Hong Kong软件企业已开始向深圳转移。目前有不下200家Hong Kong软件企业在深圳设立公司或机构,不少企业以软件外包为主,为深港软件产业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条件。
借助离岸中心提高竞争力
据悉,2003年,深圳软件园与印度知名软件开发和服务咨询公司ZENSAR合作成立“深圳软件园离岸开发中心”。借助离岸开发中心平台,提高软件园企业参与国际软件外包和出口的竞争力。
为加快我市软件高端人才培养,去年,深圳软件策划提出了“中印软件高级人才培养计划”。深圳市已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政府、企业和个人“各承担部分培训经费”的原则,计划用3年时间,安排1000名软件专业人员赴印度进行为期半年的软件外包专业培训,为深圳培养具有国际化项目实施经验的软件外包专业人才。
专家观点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毕井泉
中国软件外包市场年增50%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毕井泉昨日表示,在近年来全球软件产业快速进行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软件外包行业正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他透露,2004年,中国国内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达23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软件企业达到了22家;在过去的5年,中国的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50%。
毕井泉表示,目前,中国软件外包已具备较多的有利条件和优势:政府层面在积极推动中国企业与印度、爱尔兰等国家的企业交流与国际合作,其中,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依托知名大学,联合建设了35家软件学院,鼓励海内外的高技术人才在华创业;同时,中国各地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已采取了积极措施,坚决打击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
软件外包是深圳软件业重大契机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6日表示,深圳软件业目前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借力软件外包,将成为深圳软件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王建章介绍,2004年中国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收入2400亿元,软件出口额达到280亿美元,分别较2000年增长了3.3倍和6倍。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软件与系统集成市场需求将保持20%以上的平均增速,2010年市场规模预期将突破1000亿美元。
据IDG统计,2004年中国软件外包市场达到了6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中国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美元。而随着全球软件市场以12%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4800亿美元左右。王建章认为,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现代信息服务外包,特别是软件外包转移的重要“目的地”。积极发展软件外包队伍,对提升中国软件产业综合竞争力至关重要。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裴夏生
“十一五”期间大力支持外包企业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裴夏生昨日表示,软件产业是中国的战略性产业,科技部将在“十一五”期间加快中国软件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并将通过科技攻关、火炬计划和创新基金等方面的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外包企业的支持。
裴夏生表示,为创建软件产业发展环境,科技部已建立了30多个软件园,利用中国高新技术园区和政策优势集成地方资源,创建了一个有利于软件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软件产业发展和软件人才集聚的“特殊环境”。目前,入园企业已经达到了12000多家,总人数达到了40万人。
他透露,为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中国软件外包的发展,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于2003年11月启动了中国软件企业在欧美的试点工作,已邀请跨国公司和国外外包的专家帮助选出了85家优秀的软件外包企业和14家软件产品出口企业作为试点企业,并给予重点支持。通过努力,目前,这批试点企业的品牌得到了提升,获得了欧美客户的认同和国际资本、风险投资的极大关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核心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