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术鼻祖扁鹊创下“望、闻、问、切”四诊法贯穿千年历史。今天,我们在分析市场时,同样也要采用类似思维方式,通过关键的几步,摸清市场内部形态与发展态势。刚进入一个市场时,通过下面的七步法,就可以帮助你更准确地认识这个市场。
第一步,看市场分析总结报告。一般在年度交替时,厂商都要针对上一年销售情况做全面的总结,对下年度的销售形势进行预测,并进行安排部署。这个报告应该包括市场概述、形势变化、竞争品牌策略、自身公司销售分析、营销策略、人员变动、网络维护、销售规划、人员信息等内容。因此在你到达一个新市场前,必须要拿到这个资料。通过仔细分析这个资料,先在大脑中形成初步轮廓。实际上,这也只能是一个市场的面具而已,与真实市场现况还有一段距离。但如果你掌握了这个资料,与当地负责人沟通时,就能装作个“市场通”,他才会老老实实的告诉你一些细枝末节的关键部分。
第二步,看终端。如在家电行业的一级市场,你就必须去国美、苏宁、永乐等大连锁卖场,而且必须去看一个销售最好的卖场,一个销售最差的卖场;二级市场市区卖场数量并不多,所有的卖场必须要全去。到了终端看什么呢?看产品、海报、面积、位置、导购、促销等。作为一个长期作战的市场人,当进入某个卖场的第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卖场对品牌的作战是如何设置的,与各个品牌的关系如何也能窥探一二,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对所有的产品型号熟悉起来。如果一个人对竞争品牌的产品型号都分不清楚,在卖场内走一圈,最后肯定什么都看不着,等于在装模作样。如果你跟着上级来的领导,等他回来后,问的第一个问题,你就知道这个人看到了什么。反之,如果你是上级来的领导,问该区域负责人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你知道某某品牌的某个型号为什么卖这个价格吗?一个问题就能测试出这个人对竞争品牌的研究程度。
第三步,看导购。导购长期在一线作战,就像鱼天天生活在水里一样。他们对卖场内的每个细节都十分清楚,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最为敏感。如果你与他们深入沟通,就能真正了解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与导购沟通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点,要有礼貌,要平易近人,态度和蔼,不要拿架子;第二点,一些敏感话题不要当着第一负责人的面问,而应该私下问,多问销售方面,多听大家建议,还要亲切询问大家是否存在困难,特别象工资之类问题;第三点,对于比较成熟的导购,要留下联系方式,要定期打电话沟通。这是洞察市场问题、检查区域管理的一个好办法。
第四步,看销售数据。主要看销售重心在哪里?销售价格如何?能为商家创造多少利润?看促销拉力如何?通过销售数据与库存结构,大致可以判断出该商家的库存周转速度。这时不仅要看自家品牌,还要去分析竞争品牌。通过看销售数据,可以分析出这个市场对什么样的机器敏感?竞争对手的销售重心在哪里?数据最能体现市场的本质,这些数据一定看扎实,必要时还要做分析研究。
第五步,看客户。到了哪个市场都要去拜访具体负责人。拜访时可以问三个问题:销售情况、其他品牌情况和存在问题。一般情况下,具体负责人都是沉浸商场多年的老手,这些问题都是不疼不痒的,根本拿不到真实的信息。去拜访他们,主要是体现商场礼仪。他们的回答,也多半只是面上的事情。如果想了解真实的内幕细节,还得酒场、赌场、娱乐场上去谈,在此不作详谈。当然,也不要相信他会给你提供完全真实的信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可谓商场诡秘所在。
第六步,看营销例会。通过会议组织看管理细节,人员发言看市场问题,人员状态看人心凝聚,会议记录看管理严谨。参加营销例会,你一定要多听,多看,多琢磨。一般情况下,不能急于发言,应该多通过蛛丝马迹去看问题。谁也不会当着领导的面去谈不利于发展的言论,因此去看营销例会,一是看蛛丝马迹,二是看分支机构管理,这两点是关键。
第七步,看第一负责人。作为封疆大臣,该市场的第一负责人,应该对每个市场的每个细节都要做到了如指掌。这七步的最后一步就是要与第一负责人沟通,一起分析市场,该品牌存在弱势在哪里?采取哪些措施?竞争对手的动态如何?区域营销思路应该怎样与总部思路相统一?该市场增长点在哪里?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等等。在市场上,只听只看;关起门来,可以深入说,这是充分尊重第一负责人的表现,也是做事的技巧。很多看似是谜团的问题,其答案都要在互相讨论中才能找到。
相信在走完这七步后,你就会对这个市场有个基本清晰的认识,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以及市场感想,就应该出现在市场巡查日记里面了。把一个真实的市场带回去,这才是市场巡查的真实目的,而不是模棱两可。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责任、细心、认真、技巧,这八个字里面。 (D12)
该文系职业经理人刘同强先生新作《引爆市场核潜能的99个金点子》节选,授权本报独家发表。该书旨在剖析日常营销实战中的关键细节现象,发现细微本质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精细化运作质量,以提升整体市场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