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集团全球副总裁兼策略长雷辉,在明基收购Siemens手机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作为明基Siemens手机并购案核心小组成员、并购案主力谈判手,整个谈判期间,雷辉成了“空中飞人”,最频繁的一个月往返德国三次。
比起Siemens,明基在国际上名不见经传。美国一家主流媒体惊讶地问:“Ben what?”“BenQ!”
“明基这位20岁的有为、勤奋的时尚青年,娶了一位家财万贯的富家小姐。”雷辉用了一个打趣的比喻。11月24日,这位历任宏碁电脑副总经理、现任明基电通全球营销总部总经理,终于可以静下来回顾这场“惊心动魄”的婚礼。
商业和婚姻之间毕竟有质的区别,如何处理今后“家族”内外盘根错节的各种关系,将是这场光彩夺目的风光之后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甚至,在明基收购Siemens后的三个月,雷辉仍然还心有余悸,“和通常结婚前三月的蜜月期相比有天壤之别,那是最恐惧的日子。”
雷辉回忆说,收购之前,宏碁施振荣曾对收购Siemens手机的利弊反复权衡,这位当年放弃PC业务、与新公司明基分水而治的重量级人物,已在2004年退出宏碁董事长一职、创立智融科技的人,再次成为明基收购的幕后推手。
为何没卖给美国人
施振荣的结论是,当时明基的品牌价值是人民币5亿元,而Siemens是10亿元。未来5年,如果每年售出5000万部手机,就可以收回10亿元的品牌价值,当然是物超所值。
根据收购协议,自10月1日起明基有权使用Siemens品牌18个月,短期内大陆市场将出现明基、Siemens、明基-Siemens三种手机品牌并存的现象。
新成立的明基移动新任CEO尤科盟透露,公司近两年的目标,首先是扭亏为盈,其次则是让明基手机品牌跻身全球前三大品牌,夺回过去Siemens全球手机第二阵营的位置。
雷辉称,此次收购,明基不仅获得现金,还包括Siemens的品牌以及核心专利。的确,在2.5代和3代技术上,Siemens拥有28个核心专利,是全球范围内手机研发投入最多、拥有专利数量最多的通讯公司之一。
同时,成为全球大型运营商如沃达丰、德国电信的合作伙伴,对只在代工领域有所斩获的明基来说几乎如登天之难,但这一切都在收购Siemens手机后成为现实。
但事情并不是完美无缺,明基不得不掂量风险。“如果Siemens手机业务继续在全球大面积亏损,那么2006年明基会被拖垮。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谈判时,这一可能性成为我们的重要筹码。”
据透露,Siemens当初完全有机会把手机卖给一家著名的美国公司,但作为德国的一家百年老店,基于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企业应对员工负有的责任等因素,Siemens高层希望自己的员工不会被大批裁减。双方在人员安置方面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解决方案,谈判才就此作罢。
雷辉认为,Siemens这些技术过硬的人才如果能纳入麾下,双方就可以实现人才互补。同时Siemens与明基善于消费电子产品的渠道优势相结合,衔接应该也会比较顺利。
至于文化瓶颈,雷辉早已想好了解决方法:由德国Siemens员工参与的会议,必须完全使用英文。这使一些操持着各地方言的员工感觉不适应而离开。但这条规定被强制保留下来。
不过,雷辉始料未及的是,摆在他面前的不仅仅是可预见的文化差异,“我万万没想到,最困难的竟然是IT整合。”
最大的困难
如何重构供应链、理顺双方上下游的关系,成为这桩跨国并购的重中之重。如联想收购IBMPC业务,最棘手的问题仍然是联想随后的供应链重构与调整。能否融入蓝色巨人的血液,是这桩“婚姻”可否持久的关键。
雷辉在谈判中发现,德国文化谨慎而追求细致。
雷辉决定要求自己制造的手机技术过硬。所以在研发上将以Siemens的为主,明基为辅。
业内人士认为,Siemens希望自己生产的手机耐用,用户能使用数十年。进入本世纪,手机不再为尖端商务人士所独有,已经迅速下渗透社会各个阶层当中,人们也不再仅仅满足于稳健的语音功能,而是已经把兴趣投向款式、颜色、流行度等代表个性与偏好的要素,Siemens这种维护客户忠诚度的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从而从手机前三名跌入谷底。
从宏碁分离出来之后,明基以生产制造起家,曾经为Motorola 、Nokia等多家大型企业做代工,捕捉潮流,迎合趋势,这恰恰是明基所长。
所以在生产制造环节,如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方面,将以明基为主导,Siemens配合整个调整过程。
过去,Siemens移动的生产基地分别设在巴西、德国、中国三地,采购分散到全球各地,而明基的生产基地只在中国苏州。现在,Siemens的供应商已开始调整,部分的供应商主动退出了为Siemens代工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