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部近日公布的一份情况显示:前3季度,电信用户关于信息服务的申诉呈上升趋势,其中3季度的申诉量为840件,较2季度增长27.1%。信息产业部提示电信用户谨防不明SMS和陌生来电中暗藏“陷阱”:收到不明SMS应谨慎回复,否则有可能被不法信息服务商违规套取信息服务费;接到陌生号码来电,仅响一两声就挂断,要谨慎回拨,此时有可能因误听不法信息和违规广告而被骗付通信费。
(11月1日《河南商报》)
无论是陷阱SMS,还是陷阱来电,不法信息服务商骗人都是通过电信运营商来实现的。制止这些陷阱,电信运营商来个釜底抽薪,切断其危害途径,最为有效。10月30日,ChinaMobile集团公司表示,ChinaMobile已经在近期出台了《MonternetSPSMS业务信用积分管理办法》,违规SP(服务提供商)将被视违规程度处以由轻到重的5种惩罚,其中最重的将被停止SMS业务。
电信运营商的这种举措当然是对电信陷阱的应对之策。但让人遗憾的是,最“重”的处罚才是“停止SMS业务”,这个最“重”的处罚是不是太过于轻了点?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重”处罚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不能挽回损失;对于不法信息服务商来说,这还远远构不成致命打击。
电信用户使用电信运营商的服务,除了正常服务收费外,电信运营商应切实保证电信用户权益不受侵害。但事实是,不法信息服务商通过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途径骗人,骗金的扣费方式、扣费数额也由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完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电信运营商与不法信息服务商是一对利益共同体。
电信运营商为何对不法信息服务商下不了“重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自身的权限问题,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其中的利益因素。陷阱SMS和陷阱电话背后,电信运营商有利益分成。消费者被骗去的钱中就有一部分划到电信运营商的账户。电信运营商和不法信息服务商本身就是一种合作关系。没有这些信息服务商,等于少了很大一块业务,少了很大一项收入。所以尽管电信运营商作出了对电信陷阱的应对之策,但这一对策到底是有多大部分是为消费者考虑的,我们不得而知。
此外,电信运营商作出如此“重”罚后,相关电信用户的损失怎么补偿?报道没有提及。其实,对于不法信息服务商的非法得利完全可以返还电信用户。因为,无论是回复SMS,还是回复来电,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上都有记录。查到不法信息服务商后,除了停止他们的SMS业务,完全可以对照记录,逐一返还被骗电信用户的损失。只是,电信运营商所得的那部分钱也得退回,电信运营商能舍得吗?(n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