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莹 高雪娟 汪蔚 郝峥嵘
系统是否稳定,TCO是否低,有没有合适的程序,售后服务如何?
这些当然都是用户选择Linux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不同身份的人对此当然有不同的想法。面对选型,他们是否该发出这样的呼喊……
CEO:能用吗?成本低吗?
李浩是宝净日用品制造集团公司的CEO。虽说与宝洁比起来,自己的企业知名度还差得远,但这鼓励了李浩的奋进步伐。多方研究之后,李浩明白,宝洁的发展固然与良好的品牌、明确的市场定位以及渠道优势有关,但不容忽视的是,宝洁全球的信息管理系统,保障了企业运营的快捷高效。因此,信息化在李浩心中总占据着重要位置,一旦要面临关键系统的关键性选择时,李浩总是非常谨慎。
这不,宝净准备上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已经到了选型阶段,有人提出要用Linux,李浩顾虑重重。
其实这种心理阴影最初是源于一个交流会。那个会上,主持人提议用过Linux的请举手,响应者寥寥。虽然大家一致肯定Linux的诸多优势,但用的人少还是给李浩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那供应链管理系统到底是用不用Linux,李浩心里也打鼓。他当然并不了解实际的技术问题,但是两个问题必须要考虑:一是是否能用,很多人都说Linux稳定,但是别人都没用,自己先冒这个头,这可是投资上百万的项目,失败了得不偿失;二是不知道到底是便宜还是贵,这可得好好斟酌。
面对选型,李浩心里有点乱。创新固然好,但是创新没把握好,失败了,还不如固守原来的老套路。所以,还是得先从企业目前的信息系统分析一下。
现在的ERP是三年前上的,李浩觉得用得还不错,起码一上班就能看见前一天的生产和销售状况。虽说系统当年上线的时候也因为选型、流程等问题折腾了许久,但总是磨出来了。还有OA系统,行政部门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李浩也全身心参与过这两个系统的选型工作,虽然技术上不大懂,但是还是知道这些后台都是Unix系统,前台是Windows,当时选择的理由是Unix稳定可靠,特别适合大型企业。
时过境迁,大家都说Linux是Unix衍生出来的,而且价格也便宜很多,乍看起来好像又便宜又稳定,但是为什么同行都没用呢?李浩的同学是一个知名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先了解一下情况吧。
高参知道李浩对技术基本不懂,于是就说得尽量通俗化。Linux确实继承了不少Unix的优点,稳定性等都不错,但是毕竟它还是个新生事物,还有待考验,很少有人敢把重要系统放在上面,顶多也就是用小程序先试验一下。不过,随着小系统运行得逐渐稳定,越来越多的用户逐步将重要系统迁移到上面去。鉴于李浩的实际情况,已经运行挺好的ERP、OA就别折腾了,供应链管理系统如果规模较小不妨一试,如果打算现在打个底儿以后逐渐完善,还是慎重一些。哪怕多花点钱,也得把基础弄牢。另外,让李浩心动的成本问题,高参也回答得比较慎重,确实目前Linux购买成本低,但是除了看采购成本,还得考虑使用成本—要是第一次付的钱少,但以后每次使用交的钱多,等于是上了一个套。
这一盆冷水兜头泼了下来,让李浩上Linux的想法打了折扣。不过高参慢慢悠悠开始了下一段理论。Linux还是有很多好处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向Linux就是佐证。就目前看来,Linux虽然是新生事物,但发展脚步非常快。所以,适当考虑Linux是应该的,只是要考虑步骤、方法等问题。
至于步骤和方法,到底怎么执行,这些细节问题,李浩这个堂堂CEO就不用管啦,让手下具体负责人沟通吧。
贴士:Linux毕竟是个新生事物,CEO对它不要迷信也不用一概否定。看到合理的数据和报告再下结论也不迟。
CIO:谁支持?谁会?
作为宝净的CIO,用不用Linux,老艾心里直打鼓。确实,顶头上司都在犹豫,自己干吗顶风作案?按部就班不是挺好吗?本来想替单位省钱,最后再闹个宕机什么的,都是企业级系统,这损失怎么算?闹不好顶上的乌纱帽不保。还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啊。
其实,从CIO角度上说,老艾考虑的还有很多技术性问题。比如说,用了Linux操作系统,就意味着得用其上的应用程序。这些程序有多少,有没有挑选余地,这是很大的问题。而且,这些程序的质量如何也是个问号。毕竟现在用Linux的用户还比较少,相应程序也少,质量难以保证。再说,就算用上了,售后服务到底行不行,这可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系统运行问题啊,容不得马虎。
再看看手下的几个人,也是困难重重。他们大都对Unix或Windows了如指掌,现在突然转行学习Linux,难度也太大了。值得吗?
老艾决定先找几个老朋友咨询一下。中信集团CIO王卫乡直接灭了老艾的火。他说中信历史延续下来的都是Unix和Microsoft的操作系统,考虑到软件开发的因素,没有必要把现有的软件迁移到Linux上。至于那些便宜的说法,暂时还不愿意考虑。
山东德棉的CIO杨洪和给了老艾一些信心。德棉现在已经开始考虑上Linux了,只是因为担心稳定性问题,还不敢把它作为主要应用平台,而是充分发挥Linux上病毒比较少的优势,在安全防护系统上采用了Linux,比如邮件系统、入侵监测等,非常有效。不过杨洪和也强调,自己IT部门开发了一些Linux上的小应用,像现在的邮件系统就是德棉IT部门自己开发的。如果买外面现成的应用,成本也不低。所以,把Linux用在合适的地方,而且自己在上面开发点小软件,是逐步开始用Linux的方法之一。
其实东阿阿胶CIO沈渴望是个对Windows情有独钟的人,他说这么多年用Windows挺好,和别人交流也方便。一提起Linux他就头疼,主要是又不愿意用,又舍不得。一想到要专门配备懂Linux的人才,还得重新学就犯愁。不过这也并不妨碍东阿阿胶用Linux。与德棉一样,看重Linux病毒比较少的优点,他也选择了服务器端的安全类的应用系统,比如防火墙、VPN检测、网络督察(用于监测流量)等。现在整个系统安全建设挺好,也有Linux的功劳。
这些前辈让老艾明白,东西好很重要。上不上Linux,有两大重要理由要考虑:一是上的地方,上Linux,并不是把所有应用系统一蹴而就全都换成Linux,而是发挥其长处,在安全、邮件等Linux擅长的地方使用;二是人员配备、应用软件不够多等问题,可以慢慢解决,尤其是Unix方面的人才和软件,可以再利用,难度并不大。
在这两条思路的指导下,老艾作了三件事情:一是给李浩打报告,详述自己用Linux的理由,强调Linux有它的优势,比如没病毒等,所以要发挥其优点,先从安全领域着手;二是把Linux相关ISV找来,给他们上课敲警钟,警告他们一定要作好开发,作好售后服务,在必要的时候,自己的IT部门也可以帮把手,双方共同开发也是不错的选择;三是管理好自己的IT部门,先把原来擅长Unix的人转岗,以后时机成熟了再逐步将部分系统迁移到Linux。
贴士:CIO要把握方向,把Linux用在合适的地方,远比一概否定或全盘接收重要。
工程师:
累吗?麻烦吗?
小王是北京一著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三年前毕业时正遇宝净集团成立信息中心,凭借着自己的成绩和良好的动手能力被老艾相中,小王从此成为宝净信息中心的一员,经过ERP、OA的实施后,小王成长为部门的顶梁柱。
一直以来,小王都在Unix环境下工作,可谓是轻车熟路。后来,信息中心陆续开发了一些小应用软件,比如邮件系统、考勤系统等,系统不大,就在Windows上解决了,小王也借机学了不少。现在突然听说公司高层在考虑换平台,正在权衡Linux和Windows。小王有点傻:虽说IT变化快,但总不能一年一个套路吧。这Linux虽然接触过,但只是皮毛,真要开始作应用软件,小王差得还远。
小王赶紧去自己经常泡的程序员BBS上问了两句。同是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小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了他的疑问。
其实,对于编程高手来说,不论用什么平台都是一样的。当然使用不同平台对编程的影响也是有的,可以说是各有利弊。不同平台对应用程序的影响,依据具体情况而不同。如果是使用跨平台的语言,移植的工作就比较小。通常公司会把一些大的应用程序外包,作为公司的程序员要做的就是协助主管做好需求分析,尽量不要遗漏需要二次开发的应用程序。在项目完成以后,开发的任务很可能就要公司信息中心的程序员承担。提供基于Linux平台服务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比较少,有时系统要急用某些功能,作为信息中心的程序员做好开发的准备是必须。
这句话说到小王的心坎上了。集团的IT应用很广泛,需求很多也很复杂,开发应用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小石说,开发环境变化对于编程高手来说是没有影响的。作为开源软件,Linux可能更适合技术人员,可以看到源代码,对于热爱开发的高手来说,这点可以发挥更多的创造性和灵活性。Windows是商业化程度高的软件,封装的程度很高。在不同平台上编程的原理是相同的,精通在某个平台上编程,转到另一个上来是很容易的。当然,如果很久没有接触过某个平台,好好补课是必须的。
从稳定性方面说,Linux有全世界的编程爱好者为之服务,Bug比较少。而采用Windows平台,及时打补丁是信息中心程序员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有时候会比较繁琐。
硬件驱动程序对程序员的工作影响也比较大,有时甚至很麻烦。几乎所有的硬件厂商都提供支持Windows平台的驱动程序,即使没有,在网上下载一个也很容易。大的硬件厂商都提供Linux系统的驱动程序,但不支持Linux的硬件还是有的,这也是Linux发展的障碍。有时急用一些新硬件,购买时一定要把驱动程序作为一个考虑的参数。临时为某个硬件编写一个在Linux环境下运行的驱动程序毕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最后小石没有忘记提醒小王,做平台移植改变了一般员工固有的电脑操作习惯,遇到不会的,第一个求助的对象就是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在技术人员眼里可能是很基础的东西,可能都需要详细的解释。这些工作很琐碎,却很重要。Linux平台不是窗口式的操作,没有Windows 操作简单。要是采用Linux平台,随时接受基本操作咨询的心理准备是必须的。
小王知道,不论采用什么平台,作为企业信息中心的程序员,必须牢记的是IT为业务服务的理念,要把对编程技术的热爱和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技术人员有喜欢埋头钻研问题的优点,有的程序员可以为一个问题而几夜不睡,解决一个难题可以满足一个技术人员的好奇心。而企业的IT系统和应用程序是和所有员工日常工作紧密相关的。为业务服务,就要经常了解业务人员的需求。企业采用一个新的平台,一些应用程序的开发工作可能会需要企业自己的技术人员完成。
贴士:不论什么平台,最重要的是坚持IT为业务服务。至于用什么语言,用什么平台,IT人员首先要克服排斥心理。要知道,技术掌握起来并不难,难在你的态度和想法。
用户:
好用吗?要学吗?
说起新系统上线,选择Linux还是Windows,宝净员工的意见也不可不听。毕竟,IT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业务和生产,使用者大部分还是这些员工。
员工们吵吵嚷嚷了好一阵子:销售部的员工大部分整天忙于客户和渠道的回访和开拓,Windows用了这么多年都习惯了,哪里有时间重新学习Linux?而且Linux平台掌握起来会不会很难也是困扰他们的问题。业务部质疑公司有这么多的重要业务数据和客户资料,Linux是否足够稳定?使用中数据丢了怎么办?市场部的小张更是一百个反对,Linux是什么?大部分公司还没使用,为什么要用?
曾经有好几家Linux厂商到宝净来过,反复讲解过如何使用Linux平台,使用Linux平台的优点,比如价格便宜、稳定、灵活性强、可定制等等。不过,这些都不能说服员工,价格便宜与否这是CEO关心的事,稳定不稳定、是否可定制这是IT部门的事,毕竟不是员工关心的。让小张担心的还有Linux平台对软件的支持程度,市场部经常要在Windows平台上制作一些Flash动画或宣传片,Linux平台上能实现这些功能吗?能否和不同平台下的客户或合作伙伴互发邮件和沟通?其实,小张心里还有个小九九。小张平时喜欢摄影,上个月一家Linux厂商来做演示的时候,小张曾偷偷插上过数码相机导出照片,Linux平台居然不能识别,这让小张特郁闷。
员工的一片反对声虽然乱七八糟,但是总结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观念问题。换Linux平台,担心应用起来很难,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新华科技平台事业部经理彭成磊说,其实Linux平台的应用非常简单,一般用户在一个月内就可以掌握并习惯应用Linux界面。二是习惯问题。多年以来,人们习惯了Windows的界面,对于布局、快捷键及按钮的摆放位置都变化了的Linux界面,不愿意花时间去熟悉。这个问题恐怕很大程度上需要强制推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一直致力于在中国推广Linux,在他看来,推广Linux的最重要意义是增强信息安全。三是兼容性问题。Linux推广时间短,用户数还不多,基于Linux平台开发的软件还不多,许多硬件如MP3、数码相机等都还不支持。不过,可喜的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对Linux操作系统需求的呼声日益高涨,基于Linux平台的配套厂商越来越多。早在2001年,IBM就推出了一款基于Linux的笔记本电脑。现在这种产品越来越多。很多已应用Linux的企业用户普遍反映,在开发、编程及日常办公中,使用Linux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这些道理要想给员工讲清楚,还是很有难度的。上上下下对Linux的认识都这么有争议,恰好说明了大家对系统的重视程度。不过李浩想得很清楚,对于使用者来说,如果仅仅是因为不习惯,那通过培训就能完成,毕竟当年上ERP的时候反对的人更多。
宝净的Linux选型吵了又吵,最终还是动了手,信息中心在老艾的带领下尝试做了一些安全系统,虽然刚开始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系统上线之后,半年来运行一直正常,大家也渐渐适应了Linux。一年以后,在Linux上构建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初具规模,原材料供应商和经销商管理逐步走向正轨,李浩心中追赶宝洁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贴士:推广Linux,需要管理层下决心。同时, Linux厂商不断完善功能也很重要。
链接
怎么核算TCO
某个资讯公司给Microsoft出具的报告中称,目前Linux的总体拥有成本(TCO)远高于Windows系统,有些应用甚至高出Windows系统成本41.3%。虽然企业用户在购买Linux操作系统时支付的初始成本较少,但是用户未必能通过实施Linux操作系统来降低企业的整体拥有成本。服务器应用一般可划分为应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打印服务器、Web服务器、网络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五类应用。目前应用/数据库服务器上,Linux TCO比Windows高41.3%;在文件/打印服务器上,Linux TCO比Windows系统高11.7%;在邮件服务器上,Linux TCO比Windows系统高11.8%;在网络服务器上,Linux和Windows系统TCO基本相同;Linux仅在Web服务器应用上比Windows系统TCO节省8.3%。
但是坚持Linux也有充足的理由。从Unix向Linux迁移时,Unix技能与Linux技能非常接近,这就减少了从Unix向Linux迁移的费用。虽然反对者认为Windows管理人员的费用低于Linux系统管理员,但支持者更当仁不让地指出,简单地将Linux与其他操作系统一起使用的用户可能不会节省费用,但如果全面迁移到Linux上并购买或开发强健的管理工具,那么在Linux上可以节省更多的费用。因为Linux开发人员可以无拘无束地利用Linux操作系统管理更多的机器、更大的工作负载,但只需要更少的管理人员。而且,由于Linux的高安全性,安全管理的费用低更是Linux优于Windows的一个领域。在支持费用上,Linux的支持费用更低廉,Linux机器常常运行几年时间都不需要进行一次重新启动。此外,用户需要来自硬件或软件厂商、经销厂商或第三方的支持。在Windows上使用Microsoft解决方案时,提供者不可能实际地为用户修改Windows,而所有Linux支持厂商都同样具有这种能力。
说Linux的TCO高的人,依据来自两方面—应用环境不成熟和人才不足。由于Linux的应用环境尚不成熟,用户很难从市场上直接购买基于Linux的成熟应用解决方案,需要为Linux支付较高的开发费用和维护费用。另一方面,目前熟悉Linux的工程师较少,因此用户需要支付较高工资来聘用Linux工程师,需要投入更多的费用对IT工程师进行Linux方面的培训。
记者手记
天下一统还是诸侯纷争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在战场和政治上亘古不变的真理,用在操作系统领域好像也有不少道理。操作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很多版本。以UNIX为例,就已经有了IBM、Sun以及HP、富士通等各种版本,虽然都是同一个内核,但外延明显不同,互相之间也不兼容。后来Linux干脆从UNIX中演化而来,却又比UNIX更开放,更简单。
用不用Linux,在记者看来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这个话题不是它是不是Linux,值得不值得用的问题,而是当有新的操作系统出现,而且也有自己优势的时候,大家该以什么态度来对待?从目前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看来,各个操作系统各有优劣,短时间内不可能由某家一统天下。于是,用户会很疑惑,是从上到下都用一种操作系统,还是从最优配比来看,把不同操作系统发挥到不同地方呢?
统一一种操作系统,对于IT部门来说方便许多,只要掌握一种技术就可以,而且最重要的是,接口的一致性使得将来企业数据格式统一以及应用集成时方便许多。而在不同的应用中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CEO和CFO当然高兴——毕竟有最优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