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兵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邓雷:
从四方面考虑行业定位
目前全球电子元件的销售额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约占15%,中国电子元件的销售额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也大约占15%左右。在新型电子元件产品中,集成电路和无源元件占全部电子元器件及零部件的生产总成本的46.1%和9.1%,而在总安装成本中却分别占12.7%和55.1%,甚至某些片式元件的管理和安装成本已经超过其价格。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新型电子元件包括片式元件、无源集成元件和无源模块等,已经成为制约整机进一步向小型化、集成化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电子元件的产品结构看,印制电路板、连接器仍是电子元件制造业的两大支柱,产销比例占的也比较大。技术方面,片式化已经成为衡量电子元件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片式电容、片式电阻、片式电感三大无源元件,约占片式元件总产量的85%-90%。电子元件在片式化的同时,也在向小型化方向迅速发展。随着电子设备小型化进程的加快,电子元件复合化和集成化的步伐也在加快。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近年来发展稳定,中国电子元件产品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30%左右,位居世界前列。但从销售额来看,中国电子元件占全球总销售额还不高。中国生产的电容器、电阻器、磁性材料、电子变压器、压电石英晶体器件、电声器件、微特电机、印制电路板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而且一半以上的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印制电路板、电声器件、微特电机、电接插元件、电容器和电子变压器等是中国电子元件出口创汇的支柱产品。但是,近年来,中国电子元件进出口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受到加工贸易快速增长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中国生产的元件不适应高档产品市场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新功能、新结构和高性能的电子元件仍需进口,整机中国生产的化率仍然较低。
针对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的特点,今后几年元件行业的定位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考虑。首先,中国电子元件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跟踪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档次,加快新型电子元件的开发,使中国电子元件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其次,突破关键元器件技术,电子元件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第三,片式化是电子元件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市场需求量大,而且充分体现了规模经济的特点,如果结合上下游产品,如材料、零部件、设备、仪器等,形成产业链,则产业规模更大,拉动效益更明显。最后,要把握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推动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以资本为纽带,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培育中国电子元件的跨国公司,打造国际级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努力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继续保持中国电子元件较快的增长速度。
中电元协混合集成电路分会秘书长强勇奇:
要形成多元应用市场
目前,随着电子装备的小型化、轻量化、高速化、多功能、高可靠的要求,混合集成电路(HIC)在技术工艺方面发展到了一个更高集成的阶段,即多芯片组装技术(MCM),这也是SMT技术的发展和延伸,是多层布线基板技术、多层布线互连技术、表面安装技术、微型元器件封装技术及相关裸芯片制造技术的综合和发展。中国混合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至今已经有40多年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技术引进、改造、消化、吸收,混合集成电路行业拥有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生产能力较强的生产线20多条,产品的技术档次和水平均有较大的提升。
混合集成电路产业虽然属于集成电路范畴,但是,多年来,中国对混合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强度一直较低。就军用混合集成电路的投资而言,一般不足国外的1%,尤其是高级混合集成电路MCM方面的投资更少。在民用产品方面,投资也远远达不到高技术产品的需求,由于民用HIC产品的投资大都由企业自筹,鉴于企业的资金实力和项目的效益等原因,企业不可能也不敢投入较大的资金购置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这种情况也制约了中国HIC产业在高技术产品方面的快速发展。
混合集成电路产业今后几年发展的突破口应是移动通信基站、中继站和终端使用的中、高档HIC产品。车用HIC产品现阶段中国还基本依靠进口,这一市场是HIC行业今后几年发展和突破的重点,也是需要加大投资的重大项目。
混合集成电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HIC行业必须形成多元化市场,如计算机及外设、家用电器、工业控制设备、仪表、医疗仪器等方面也应加以关注。
中电元协控制继电器分会秘书长刘雪来:
以创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去年中国继电器行业主要生产企业生产量达到18.1亿只,销量17.6亿只,出口9.09亿只,可谓产销两旺,形势喜人。但与全球继电器生产大国相比,仍是差距显著,一些结构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并没有因自身的高速发展而有显著改变。创新思路求发展,是继电器行业寻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继电器行业投资类产品发展迅猛,技术创新热点比较突出,投资类继电器在通信、设备装置、汽车等领域应用逐渐增加,高频继电器、光电子继电器、微电子继电器等,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日渐旺盛的市场需求。固态继电器近年来在中国继电器行业的发展迅猛,技术、质量等方面的提升令人瞩目,在世界继电器市场上,其增长态势也十分强劲,今后,世界特别是中国固体继电器生产、销售额仍将保持相当高的增速,今后几年,估计可占到整个继电器市场销售额的20%左右。
中国继电器企业虽然很多,而且产量巨大,质量也很好,但驰名世界的品牌却不多,全国继电器行业前10位的大企业的品牌,如陕西群力的“宝成”牌、厦门宏发的“宏发”牌、贵州群英的“群英”牌、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的“沪工”牌、宁波福特的“福特”牌等,在国内虽然比较著名,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与国际上著名的继电器厂家如欧姆龙、松下、Siemens等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究其原因,一是企业发展战略滞后,未将品牌战略引入企业的整体发展之中。二是品牌定位不准,只是做产品,而不是创品牌,片面追求产量、销量的增长。为此,企业的经营理念要迅速转变,以产品的内在价值赢得客户,争取市场份额,从产品营销转向品牌营销,实现做产品向创品牌的根本性战略转变。
控制继电器行业今后要以创品牌企业为目标,使中国继电器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创品牌企业要切实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标准。
中电元协电声器件分会秘书长王润礼:
向小型化多功能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电声器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档电声器件技术发展很快,各种形式的电声器件不断涌现,正在进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
电声器件产品正在向小型化、轻量化、多功能、高保真、大功率、智能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片式电声器件发展也很快。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电声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产量、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声器件生产加工中心,在国内形成了电声器件生产工业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链。中国电声行业的技术和工艺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电声器件的总产量在1999年的时候是24亿只,2003年达到40亿只,增长了66.7%。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也有所提高。今后几年,国内市场为电视机、通信产品、家庭影院、计算机(包括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