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8月听证会唯一华人证人
霍中彦
一提起去美国上市,大部分国企领导人的眉头都会皱起来———苛刻的“萨班斯-奥科斯利(Sarbanes-Oxley)法案”(简称SOX法案)和频繁的集体诉讼让他们踌躇不已。现在,通
过观察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尤其是中海油收购尤尼科遇挫一案的过程,他们发现,横亘在他们与华尔街之间的壁垒又多了一个:由华盛顿“鹰派政客”组成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
赵宏绚已经在硅谷和华尔街历练了超过20年,但直到今年8月11日参加该委员会的听证会,他才发现“华盛顿是个(和华尔街)不同的地方,他们的思维、看法、兴趣和担心与商业界完全不同”。“一开始,我很吃惊。”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这次听证会的主题是“中国和资本市场”。作为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的5位中国“造雨急先锋”之一(其他4位分别是新桥投资董事总经理单伟健、摩根士丹利中国CEO竺稼、SoftBank亚洲基础基金中国区总裁黄晶生、上海联创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冯涛),赵宏绚成为当日出席作证的唯一法律界人士,也是唯一一位华人。
近日,赵在硅谷“创投圣地”SandHill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专访。
美国正在失去中国企业
致力于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成员们的信息滞后了。稍晚到场的赵宏绚一开始就指出,自去年4月份该委员会召开同一议题的听证会以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所有非技术的中国公司去年都背弃了美国上市”,这些企业去了新加坡、伦敦甚至悉尼。“事实上,我当天下午听到的讨论中,许多内容都变得毫无意义,因为许多这类公司根本就不到美国来了。”赵宏绚说。
站在华尔街立场上的赵宏绚“规劝”该委员会:去年,来自中国的IPO已经成为美国投行界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其重要性已经超过了欧洲。因而,中国业务“就对美国和中国的好处而言,是双向的”。他提醒该委员会注意:“我们正在失去上市交易。”
但听证会共同主席Wessel认为:既然投行和赵先生所在的律所是全球性的,那么中国企业去哪里上市都不会影响美国中介机构的收入。不仅如此,新的担忧又产生了:既然大量中国内地企业转向上市要求不如美国交易所严格的Hong Kong交易所上市,而美国投资者也可以投资在Hong Kong上市的公司,那岂不意味着美国投资者要面临更多的风险?“中国泡沫”的担忧同样可以成立。
这种思维方式给赵宏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不如美国交易所那么严格,但Hong Kong交易所总体的规则是良好的。”赵宏绚对《每日经济新闻》说:“而且能到Hong Kong市场投资的不是个人投资者,通常是较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如互助基金等。”
中国并不缺乏资金
“华尔街思维”和“华盛顿思维”的交锋还在继续。这一回合中赵宏绚发起了“进攻”:“我要说明一点: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