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专门定位为销售正版软件的高端信息广场冷冷清清,至今无一家国内外上规模的软件厂商以及销售正版软件的连锁店进场销售正版软件,另一方面,一些国内正版软件却选择了进入一些专门以低价竞争的商场销售,这对国内软件的正版化绝不是一个好消息。”昨日,一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作出这样的评论。
据记者调查发现,由于非正版软件的存在以及正版软件厂商刻意减少销售成本,部分国
内应走高端市场路线的正版软件“混”在鱼龙混杂的低价市场中销售。
现象一:正版软件广场不见软件
记者昨日走访了广州某定位于卖正版软件的信息广场,发现除了一楼大厅有一些图书和普通的碟片外,广场的二楼到四楼全部是空空的,使得整个信息广场显得异常冷清。
据知情人士介绍:
2004年8月,该广场正式开张,但一年过去了,整个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的国内最大的正版软件广场却没有招来一家国内的软件厂商和软件连锁店。
现象二:低价商场热卖正版软件
而本报记者近日走访广州多个IT卖场发现,在不少走低价线路的商场里,却有许多的国内正版软件在热卖。
在某商店,记者看见一款注明为正版的某国内厂商生产的财务软件。商店老板对记者说:“现在所有的卖软件的店铺里既有非正版软件,同时也有很多的正版软件,但这些正版软件一般是一些较小的软件公司开发出来的。所以我的店里有许多软件都是正版软件。”同时他还向记者透露,在许多的IT卖场,他的同行店里都在卖正版软件。
软件厂商:软件销售成本很高
在记者一再保证不透露其公司名称和其姓名的情况下,一位国内生产软件的厂商负责人,对记者揭开了为何许多正版软件厂商愿意选择低价渠道销售自己的正版软件的内幕。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一款正版软件的开发成本不是很高,一个资深的软件工程师几台电脑就可以做出来,但要把一个软件变成一个产品销售出去就要花费较高的成本。据悉,销售成本包括进行市场调查的费用、广告费用,还有销售人员的工资等等,而对于一家资金实力不是很强的小软件公司来说,要想自己建立一个销售渠道是不现实的。
因此许多小的软件厂商就选择了低价市场,用类似非正版软件的低价来为自己的正版软件打开市场。
渠道商:非正版软件无孔不入
全国最大的正版软件销售企业———北京连邦软件股份公司广州分公司一位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比起国内正版软件尚未顺畅的渠道,国内软件非正版市场却非常成熟。据他介绍,目前国内的非正版市场在渠道上有着让行内人士非常惊讶的“规范”。包括在生产地、批发地,渠道区域划分以及对非正版软件的价格控制都非常严格。
另外,非正版软件在“售后服务”上也非常灵活,购买者如不满意,换盘甚至更换其他盘都很容易,直到购买者满意为止。而对于国内正版软件厂商为何不选择正版软件销售连锁店来售卖自己的产品,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软件厂商主要还是考虑成本。
用户:买软件很难货比三家
而对于是否愿意到软件广场和正版软件连锁店去购买正版软件,消费者可以说是最有发言权。在广州某公司上班的张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硬件相比,软件是一种内容型的产品,很难进行货比三家,同时,对于一款正版的软件来说,也很少有价格和质量上的较大差别。
还有,张先生表示,软件不能像硬件那样进行演示,不能给人带来一种购买的体验。张先生表示自己不会刻意到正版软件广场和销售正版软件的连锁店去买正版软件,而是选择在买硬件时顺便买了软件。业内人士表示,正是由于大多数的消费者有张先生这样的消费习惯———把软件当作了硬件的附带消费产品,加上许多非正版市场能买到正版软件,从而使得国内的正版软件销售渠道在消费者那里无法拓开。
专家:从消费者那里找突破口
广州某高校一位从事多年IT工作的林教授认为,要打开目前国内正版软件销售渠道遭遇的困境,除了大力打击非正版市场以外,国内的正版软件厂商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把自己的产品放在低价市场去售卖,从而间接助长了非正版市场。最重要的是要大力向消费者宣传正版软件,改变消费者把软件当作是硬件附带消费品的习惯,让消费者主动找专门销售正版软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