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特稿(原野 编译) 《商业周刊》8月29日发表文章称,技术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和跳板,Siemens将"创新文化"作为公司的首要战略。创新文化不单纯包括技术创新,同时还有员工激励、团队精神、创新自由等等因素...请Siemens集团技术副总裁Claus Weyrich为我们揭开全球电子工程巨头的创新文化秘密。
位于德国慕尼黑的电子及工程巨头Siemens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达60亿美元,其遍布
全球的R&D中心拥有的员工多达4.5万人。对于Siemens来说,保持高额研发预算已成增强竞争力的必需,然而Siemens又是如何管理这笔巨额资金的分配及使用,并确保钱都能用在刀刃上呢?Siemens董事兼集团技术副总裁Claus Weyrich专门负责这笔资金的使用,最近他接受了商业周刊欧洲区编辑Jack Ewing的邮件采访,以下是访问节选。
问:过去5-10年内,你对企业及产品创新有哪些看法呢?这些变化的动力是否更多源于用户的需求?
答:我认为变化最快的是产品及系统的性能与功能、全球竞争加剧带来的价格压力以及产品创新周期逐渐缩短这样一个事实。以上三种趋势对众多公司提出了严峻挑战,比如,在1985年,当时我们销售的产品其中有55%是五年内开发的,然而今天这一比例已上升至75%。可以这样说,到2010年,Siemens75%的产品及系统销售来源于尚未开发的产品。因此对创新及技术开发的规划有了更高的系统性和灵活性要求。今天,我们对创新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看法,除了技术之外还包括一些相关的商业流程,这就进一步提高了以我们的客户愿望和需求为导向重要性。
问:对于创新你有一个什么样的衡量指标?
答:检验创新战略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尺度毫无疑问是市场,也可以说是赢利,然而就一个公司创新能力的尺度,还有其它一些相关的因素来体现。其中因素之一是人力资源,Siemens全球的R&D部门拥有4.5万名员工;第二个因素是在关键竞争领域的过硬技术定位,特别是在一些可决定未来技术走向的技术方面。以Piezo油类喷射技术为例,SiemensVDO汽车部门2000年向市场推出该技术,该技术已成为业界的主流技术。Siemens在1980年得到了该技术的第一个专利。第三个因素是公司所拥有的专利数量。Siemens在全球拥有4.8万项专利技术,在专利授权方面我们也居于全球公司的前列。第四个因素是我们运用集团整合优势的能力,比如平台战略和跨部门的技术合作。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发展成熟的创新文化、坚持毫不动摇的市场及客户导向,以及一个对成功和风险积极回报的环境。最后一个因素是员工的优秀表现。
问:当你决定是否继续一个项目或缩减项目投入时,你以什么为标准呢?
答:我们已开发了一套可以辨别未来潜在市场及关键技术的操作规程,我们称之为"未来的蓝图",也就是说对于未来的技术及市场要有一个系统的眼光来看待,从而在未来的市场趋向、环境及预测等发生改变时,能够灵活分辨出哪些是关键技术并适用已有成功经验的做法。我们在论证一个项目时,一方面要评估在市场方面的吸引力,比如它的销量及增长前景等;另一方面要明确该项目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我们的战略需求,其增值前景如何,是否还需要打造更强大的竞争能力等等。经过以上充分的考虑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项目计划就具有明确的目标,成本和时间框架。持续的项目管理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旦发现项目的发展超出了此前预计的范围,或者技术本身已归于失败时,就要尽快取消该项目。当然,早期的项目仍然需要精心的判断和高度的灵活性,因此在决策时,不仅要有远见,同时还要务实。
问:是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来自于实验室,或者说是否有一些重要的创新源于并不直接负责研发的一些部门?
答:创新的动力源泉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场需求的拉动,这是当前的发展潮流。因此,我们的研发部门与集团及各地区的市场销售代表保持了密切联系。源于国家层面的一个成功创新事例是Siemens与中国大唐电信技术及工业集团联合开发的TD-SCDMA手机通信标准;此外还有Siemens印度公司的multi-biometric卡和美国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