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竞争正在颠覆一度为SAP所引领的软件业“黄金法则”,在更强的整合能力和更加一体化的业务需求面前,SAP的软件思想正在发生变化
辛云勇
2005年的SAP再次走到十字路口,这也是时隔6年后,SAP不得不面对的又一次转型。
2005年7月,SAP在中国以技术创新大会的名义对外公布了其以NetWeaver为核心的企业服务架构ESA。作为一个业务中间件平台,NetWeaver的研发始于2003年,也曾让对“SAP的顽固、封闭形象”印象深刻的人们听到风声后惊讶不已。NetWeaver对不同系统的整合所体现出来的开放性让人们不得不相信,SAP在软件思想上开始变化。
过去多年来,SAP的软件规则在企业应用软件界一直被誉为黄金法则。然而,从2004年开始,这一黄金法则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软件业的变化正在悄然生起,业务全球化、整合、开源、外包服务、中间件的普及让SAP开始触摸到规则被颠覆的危险性。人们对软件响应速度、个性化功能的需求开始超越对软件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对SAP漫长的产品发布周期忍无可忍的情绪也已经在用户层面蔓延开来。
与此同时,Oracle仍在继续着频繁的大手笔收购行动,要命的是谁也不知道它要在收购上走多远,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场“寡头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而更要命的是,Oracle已明白无误地将矛头直指SAP,在SAP的表情中,兵临城下的紧张感一览无遗。
SAP必须作出改变,只是这一次变化是否会重蹈1999年的覆辙,谁也说不清楚。1999年的互联网技术对全球软件业形成巨大冲击波,SAP在其中也不能幸免,当时SAP往互联网转型被认为是其20多年历史中自R/3发布之后最大的一次调整。在这一次转型中,SAP连同公司LOGO一起换成印有互联网标志的图标,事后重新换回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SAP向互联网转型的不成功。
这一次SAP显得更为沉着,也更多地将变化的节奏掌握在自己手中。
SAP的变化路线
在SAP的历史上,R/3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是一次历史性突破。SAP现任董事会主席兼CEO孔翰宁说,这归功于SAP能较早地在美国这样的关键市场里争取到一些声名显赫的客户。
而将SAP打入美国市场的正是SAP创始人之一,也是SAP精神领袖的哈索·普拉特纳。早在1980年代末,普拉特纳发现美国企业界正处于败给日本人的极度失落当中,当他们像朝圣一般来到日本,并试图找出丰田巨大成功的原因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业务流程再造”。
美国企业界迅速掀起了业务流程再造的狂潮,普拉特纳也迅速捕捉到了这一讯息,SAP要推出能够集成处理业务流程的软件。与此同时,大型机在这个时候开始走向没落,转向客户机/服务器架构。1993年,SAP R/3系统全面推向市场,客户机/服务器概念、统一显示的图形界面以及关系型数据库的兼容和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软件思想,让R/3甫一面世,就备受追捧。
这一成功也将SAP直接拉到了全球软件巨头的位置上,也掀起了ERP软件的一次高潮。直到1996年,当互联网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在公众前面的时候,人们开始觉得ERP在信息管理上显得老化而笨拙,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