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在华要实现设计、研发本地化”
对话Sony(中国)董事长小寺圭
Sony中国舵手小寺圭
1976年10月加入Sony;
1990年8月,Sony家用产品海外营业本部亚洲销售部部长;
1996年4月,Sony海外营业中心高级部长;
2001年4月至今,Sony集团执行董事;
2003年4月,Sony东亚业务区域市场及销售总裁、Sony(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2004年2月至今,Sony东亚业务区域市场及销售总裁、Sony(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Sony2004财年在华电子业务概况
(截至2005年3月31日)
生产39亿美元(同比增长11%);
销售30亿美元(同比增长60%);
雇员约20000人(同比增长33%);
总投资约10亿美元(同比增长11%)。
日前,Sony(中国)董事长小寺圭就财报和调整发展策略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阐述了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他将如何带领中国业务维持高速增长,使中国在新管理层的振兴计划中扮演新的角色。
坚持客户导向为改革要务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请问您如何看待Sony新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
小寺圭:我们注意到了Sony第一财季的业绩。实际上今年Sony集团正在经历一个全面的转型,新上任的全球CEO和最高领导层正在研究制定Sony的未来发展策略。我们期待Sony集团在新策略方针的指引下,将逐步走向全面复兴,并进一步提高利润率。同时Sony集团对全球范围内富有潜力的市场寄予厚望,其中中国市场是Sony全球最重要的、极具潜力的市场之一。
南都:Sony近年来业绩不佳,业界普遍认为首要原因就是“过于拘泥于自主技术,过于封闭和缺乏创新,没有贴近顾客的需求”,您如何看待这些观点?
小寺圭:这些评论有些内容是对的,因为公司发展大了就可能产生内部的一些固定逻辑。尽管有些时候我们开发出来的产品,自己觉得技术很好,顾客应该很享受、很喜欢,因此产品价格也比较高,但其实不然。因为如今这一切都由顾客来决定,包括产品的价格和定位,我们不能强迫顾客接受我们的技术和产品。Sony全球的新管理团队上任后最主要的变革就是坚持客户导向,今后Sony必须更多地从顾客的角度来考虑产品的研发方向。
新管理层将更重视中国
南都:斯金格是个擅长娱乐、内容业务的营销专家,他上任后提出可能在9月开展新的业务调整计划。能否透露一下该计划?
小寺圭:斯金格上任后表示将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不断观察各项业务,并在9月公布新的发展战略。在这之前我们并不知晓具体的计划,当然我有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将目前Sony在中国和东亚区业务的发展情况、业务拓展的想法更好地反应到新管理层。
新CEO斯金格与总裁中钵良治和我也有过相当多的交流,他们十分重视中国市场。可以肯定的是,在Sony未来发展的战略中,中国市场将更受重视。
南都:业界有观点认为斯金格将加强Sony在线音乐、娱乐等软件部分的业务,有可能对依赖电子硬件产品的中国市场带来影响。您有何看法?包括Sony在中国的生产基地,会不会因为新策略有所调整或裁员?
小寺圭:我们也接到过很多类似的疑问,Sony在中国的架构暂时不会有任何改变。新领导层不断强调要加强中国业务,对我们充满期待和信心。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将来即便有变化,也只能是朝更好的方向变化,对Sony在中国的发展起到更积极的作用。电子技术是Sony的基础,硬件产品的生产是很重要的一块业务,我们也在加强Sony中国的产品设计、生产和出口能力,在华人员一直在不断增加,尤其是研发、生产、服务等关键领域的本土化也在进一步深化。
为提升产品品质不惜成本
南都:现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甚至比国外还要激烈,不但有与Sony类似的松下、Samsung ,还有中国的本土企业海尔、联想等。他们在产品线上跟Sony高度重合、价格比Sony有优势,同时也正积极在为3C融合做准备。面对这样的形势,您认为Sony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