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演讲。(骆磊 摄)
由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和中国数字电视杂志社主办的2005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于8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开。它是中国及全球范围内数字电视产业领域最具权威、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新浪科技对此次论坛做了全程直播报道。
图为: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演讲。(骆磊 摄)
演讲主题: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政策导向及未来趋势全文:各位来宾、各位同行,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代表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向2005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的广播影视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数字化为代表的革命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当前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世界的潮流,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广播影视数字化的发展现状、政策导向及未来趋势》,想在这方面阐述一下数字广播影视的发展。
广播影视的数字化涵盖了从电台、电视台、电影的拍摄、后期制作、播出,通过有线、卫星、地面无线网的传输覆盖,以及电影的发行,进而在终端显示放映的完整系统。完整系统的数字化实际上是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媒体资产管理。有线电视的数字化经过过去几年的准备已经进入了成长期。卫星直播技术现在已经开始技术准备、卫星制造、定购,技术方案的准备。地面数字电视业进入了技术准备阶段,也开始频率的规模,数字电视发展也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首先在台内数字化方面。广电总局在推动广播数字化的过程中,最早启动的是电台、电视台的数字化,我们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了数字化、网络化和媒体资产管理并重、并举、并行的方针。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到今年底中央和省级电视台在制作和播出系统设备已经有80%实现了数字化,这里面有一个统计方法,比如说电视台、电台的播控系统、制作系统,因为数字化对质量的影响和加权方案的统计,通过对加权方案的统计,大概统计出80%。其次,在电台、电视台的数字化过程中,是以新闻制作网为突破口推动台内的网络化的建设,网络化的建设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的效率,只要有一个记者出了现场,带回来的资料可以被全台的各个栏目所共享,无论是作为节目还是作为参考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在这个基础上,从去年开始,不仅是中央电视台,包括很多地方省台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把新产生的一些内容和历史上保存的珍贵的资料作为媒体资产充分管理起来,能够为更有效地更广泛地应用创造条件。
第二,在有线电视数字化方面,考虑到中国的一些真实的国情和现状,以及广播影视的实际,在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的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四个阶段实施数字化的发展。先从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采取整体转化的方式过渡。因为中国现在数字电话的拥有量是在1.15亿。中国电视用户占全球广播电视用户大约1/3,这个数字实际上意味着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和高难度的系统工程,如何能够规划好?分区、分片推进我们数字化的整体转换,这是我们研究了很长时间的问题。按照这个规划,第一阶段大约到今年底,直辖市东部地区的地市以上的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和地区地市级城市,以及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开始向数字化过渡。
第二阶段,到2008年,中国地区的地市级城市和西部地区的少数城市要普及数字化。
第三阶段,到2010年东部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的城市基本上完成数字化。
第四阶段,到2015年西部地区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我们采取分区、分片整体转换的方式,力争到2015年完成整个的过渡。
在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过程中,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之路,探索用信息化推动数字化的新模式,也拓宽了广播电视的服务领域,使广播电视既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又提供多媒体信息和部分商务服务,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全新的质量、业务、服务。除了一些影视剧节目、新闻节目以及体育信息之外,还在生活方面、教育方面以及休闲娱乐方面,包括政府的政务都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平台。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实现,实际是在向社会信息化的普及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数字化带来了丰富的频道资源,大家扩大了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不仅能够提供公共类的节目,还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对象化的节目。比如我们现在已经开办了一些频道,包括组成、两装钓鱼??和个性化的频道,数字化改变了节目的服务方式,为电子节目指南提供了一周的节目信息,可以分类查看、预定,方便接受,可以通过电波,随时收看错过的节目,还可以通过听广播能够使城市居民在家中听到声音优美的数字声音和广播。比如说在医院的预约挂号、体检以及名医名院的选择上,社区医疗的保障上,以及药店的服务都可以从有限数字化电信网上满足大家需要的信息。
广播电视数字化刚才谈到信息的普及化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电视人人都能够使用,无论老少都会使用的平台,把信息服务送到了每个人面前,这一点实际上对于我们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带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关于卫星直播的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是面临国家“十五”计划中的十二大高技术产业之一,我们目前还有2/3的家庭看不到有线电视,不能通过这种现代有效的手段获得丰富的电视节目。通过数字电视可以满足广大农村、偏远地区的人民群众可以接收更多的数字节目。经过国务院的批准,中国广播电视卫星系统空间段的项目已经开始建设,预计在2006年发射第一颗直播卫星,航天科技公司已经在他们的生产车间里建起了“新东二号”的生产雏形了,按照现在的计划,到明年六七月份,如果顺利的话,应该能够赶上第一颗直播卫星的发射。在这一点上中国的航天科技部门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
当前要着手筹备建立数字卫星电视平台以及服务支撑管理系统,做好卫星直播的空间段、地面段以及节目运营的规划,做好相关节目直播政策的规划,第一步我们要考虑发射卫星覆盖面大,发射成本低廉的优势,能够成功地解决中国广播电视覆盖的大问题。因为中国的地域辽阔,只有通过卫星的手段才能够真正做到百分之百地域的覆盖。第一步我们希望直播卫星能够完成有线电视达不到的区域的覆盖。
第三,因为中国对直播卫星政策有一些调整,所以目前正在进行“1.29”条例的修订。
第四,地面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是广播电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卫星电视数字系统以及有线电视数字广播电视系统已经构成了地面覆盖网,从模拟向数字转换的过渡过程中,要保持对原有受众的不间断服务。在全世界数字化过渡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在过渡过程中,要保证地面数字电视的覆盖,至少不低于模拟电视的覆盖能力,当然在节目质量要上要有明显的提高,在节目的数量上也要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基本的要求。从模拟向数字转换的过程当中要保证服务质量不下降,地面数字广播的定位在传输方面应该保持单项的基本模式和扩展模式。在接收方面应该支持室内、室外和移动接收和便携接收模式。固定接受还要支持除了多频道的标清业务和高清业务,在服务对象方面,面向广大农村、城近郊区以及城市内具有无线需求的受众。移动接受主要是面向城市内具有移动接收需求的观众。随着网络的铺开,业务的拓展,城乡之间的业务需求的差别会逐渐走向互相的渗透和发展。
地面数字电视方面的准备工作,近两年我们已经开始了一些数字的推动,除了各地的一些业务的实验之外,还要推动业务规划,地面数字电视的频率规划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也是开展地面数字业务的重要基础。目前距2008年奥运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中国曾经承诺在2008年奥运会用高清晰度电视来为世界传送奥运会的节目,用地面的无线覆盖为各地提供奥运会的高清节目。所以在等待国家地面数字标准颁布的同时,广电总局组织了专门的力量,重点研究需求、业务特性,以及由模拟向数字电视的战略,研究确定平面规划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参数,目前正确进行数字电视基础平台的建设,和有关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规划的试验。这部分工作按照国际上的惯例,花了非常大的人力和财力做这件事情,因为无线本身是一个非常紧张的自然资源,对于这个资源怎么能够从模拟向数字的过渡过程当中能够让大家看好电视又能够让服务不降低,又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个过渡,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美国在这个过程当中花了大约五六年的时间,日本也花了五年的时间,而且为了调整发射的频道,发射机率,以及能够保障用户在这个转换过程当中不受影响,花了十几亿的美金来完成这项工作。这一点应该在保证广播电视公益性方面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关于数字电视发展的政策导向。经过过去几年的研究,我们广电总局为推动广播影视的数字化做了这样几项工作。
第一,制定了发展的时间表,确定了广播电视数字化“三步走”的战略。
第二,明确了发展的目标,使电视机成为多媒体信息终端,将广播电视网建成现代服务业的信息支撑平台。
第三,出台了鼓励政策,《推进试点单位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化的若干意见(试行)》。
在为了完成国家交给的数字化的任务,广播总局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任务,明确了发展目标,2003年全面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2006年开始地面数字电视的广播实验和卫星直播电视业务,到2008年全面推广地面数字的广播,推动它的普及化。
广播电视数字化在政府的政策引导方面,要求推动广播电视网络整个系统的数字化,能够使电视机成为多媒体的信息终端,使广播电视成为大众传播、信息服务和生活娱乐的工具,能够实现进入千家万户的信息化,安全可控的信息化。以符合中国国情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较低的成本跨越数字化的鸿沟,以信息化带动数字化,以数字化促进信息化。最终将广播电视网建成现代服务业的信息支撑平台。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建立是以信息领域或者是信息技术为基础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建立,在这里面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或者是信息业务发展的基础,我们在依托着两张物理网,一是电信网,经过十几年、二十年的发展,中国电信网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达到世界水平的比较完善的网络。二是电视网络,这个网虽然从前几年才开始广播电视发展,因为广播电视网的普及性以及公益性,对数字化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为数字电视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平台。
三,鼓励政策。
2005年7月11号,国家光电总局发出通知《推进试点单位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若干意见》,有八条内容。
第一条,要求地方党委政府充分重视,因地制宜地推动整体转换。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提出的一个要求,因为它涉及到了社会信息化,能够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起到关键的作用。要求地方党委政府充分重视,能够根据各地的实际,因地制宜推动整体转换。
第二,数字化之后,基本的节目数量和质量比模拟好以外,还应保留一定数量的模拟节目,以保证过渡期用户的基本利益。在我们几个试点城市当中,在数字化过程当中,因为各地有各地的模式,这个模式一个是因地制宜,但是在这里要遵从一个基本的原则,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的公益性不能被削弱,在数字化过程当中,因为要完成整体转换,需要调整广播电视的收费价格,在这个调整过程当中原则是增加服务,增加收费。一开始因为整体转换每户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