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数字改变电影
网友【老编】 2006-12-04 21:23:19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1    1
文/许扬帆

数字技术给了电影产业一条全新的供应链。

在《星球前传3:西斯的复仇》全球上映之前,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ulver City的数字电影实验室将这部电影的全球版预告片传输到了新加坡的数据中心,总容量为几百GB的预告片只花了10多分钟就完成了传输。

这些电影预告片传输到新加坡之后,好莱坞公司驻新加坡的分支机构将它们进行了剪辑,而最重要的加工工作是由新加坡当地的数字影院编码公司Mega Films和后期制作公司VHQ联手进行的,它们利用新加坡的汉语人材,为电影配上汉语普通话的配音并加上简体中文字幕。在完成本地化处理之后,影片以数码文件的形式通过光纤传到位于新加坡Eng Wah Suntec的电影院服务器上,通过解码器解码,数码文件在数字电影放映机上完成了放映。

《西斯的复仇》是乔治·卢卡斯28 年从影生涯中第二部“纯粹”的数字电影。所谓纯粹不仅是指该部电影完全用数字技术拍摄与编辑,更重要的是全球很多电影院都是通过卫星或海底光缆直接下载了它的数字文件进行放映的。在电影制作、压缩和传输技术日臻完善之时,《西斯的复仇》完全实现了拍摄、传送、分销、放映全程数码化。

颠覆胶片

时下,华纳、Disney以及Sony公司正在联手力促数字电影计划的启动。在6月15日亚洲数码影院峰会上,它们一起展示了三方共同支持的4K高清晰数字放映机、新型显示技术——德州仪器的数字光处理器(DLP)以及其他一些数码影院的研究进展。峰会上,美国Disney公司主管产品技术的执行董事霍华德(Howard Lukk)和Sony影视娱乐公司数字电影技术副总裁巴顿(AI Barton)等还探讨了对电影产业数码化变革的思考。

电影数码变革的萌芽最早发端于1975年。卢卡斯着手制作第一部《星球大战》时,就用了一部分电脑技术;之后的22年,卢卡斯没有再当导演,而是把精力投入到发展电影技术中去,他为电影制作技术找到的发展方向就是数码化。现在,《西斯的复仇》已经彻底脱离了胶片和拷贝,诞生于纯粹的数字环境中。

传统电影的制作和播放非常依赖胶片,但正是胶片大大增加了电影产业的成本。首先胶片需要经过化学洗印工艺,因此制作和复制成本很高。此外,胶片的搬运成本也很高,一部好莱坞大片动辄发行成百上千个拷贝,需要一车皮运输。这样平均下来每份拷贝的成本高达2000~3000美元。另外,电影的发行也会受到拷贝成本的限制,需要根据播放范围测算拷贝的制作量。“照料拷贝对现在的电影工作者而言,是件十分烦琐而疲倦的工作”。巴顿说。除了成本居高不下外,传统拷贝还有非常多的局限性,诸如运输不方便,运输过程中拷贝还会经常遭到损耗。

拷贝这种落后的载体给电影产业带来的最致命的打击是,无法和日新月异的非正版技术相抗衡。由于拷贝非常容易在流通环节中被非正版者窃取,经过扫描胶片后复制到DVD上或发布到互联网上。当有限的电影拷贝在全球各地的电影院内依次流转之际,非正版者已经通过互联网迅速将影片传播到了全球各地。此外,拷贝模式也阻碍了电影内容通过合法渠道进入其他内容消费市场,如视频点播、数字电视和正版影碟,它们想采用传统电影内容无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转换过程。

新兴的数码电影技术不仅可以让特效无限发挥,还可以使电影产业完全摆脱传统胶片的束缚,给电影流通领域带来巨大的变革:那些应用数字技术制作完成的电影图像,其主文件和声道、字幕数据全都可以存储在磁盘阵列上,经过特殊的压缩和加密之后,通过海底光缆和卫星,这些数字文件可以被传输到全球各地的任何一个有相关设备的放映点,在进行逆向解压和解密后,影院服务器的解码功能就可以把数字信号转为电信号,再通过数字放映机把电信号转为光信号,然后投射到屏幕上放映。如果服务器的空间足够大的话,可以存储好几部片子,数字电影院就可以依据观众的需求编制合适的播放时间表。

霍华德指出,整个电影产业的数码化除了能取得优于传统技术的图像和音频,数字格式还能改善电影的分销效率和安全;通过光缆和卫星的连接,电影公司可以形成一个范围广、速度快、相对封闭的电影供应网络。同步发行、同步放映,电影的首映范围被无限扩大不再是电影产业的梦想。此外,数字电影的最新加密技术以及不以物理实体形式存在的特性,使得非正版者很难有所作为。

新“势力范围”

1995年,Disney制作的《玩具总动员》是世界上首部弃用胶片、改用数码技术的电影。10年来,好莱坞票房收入前10名的影片几乎都和最新的数字技术有关。电影工业的数码化革命由内容制作公司作为发起人,不断向整个电影产业扩散。

2002年,Disney公司、20世纪福克斯公司、派拉蒙电影公司、Sony电影娱乐公司、环球电影公司、华纳兄弟公司和米高梅公司(现被Sony收购)等7大一线电影制作公司在数字电影领域结成了DCI联盟(数字电影倡导联盟,Digita Cinema Initiative),并在当年3月成立了数字电影倡导有限公司。在DCI公司发表的最新数字电影技术建议书4.3版中,Analog Devices(ADI)的实时整合型压缩技术——“JPEG—2000”被定为数字电影必须遵循的标准压缩格式;4K成为高像素放映机的最终目标。

这些大牌电影公司特别强调和鼓励电影院采用这样的IT装备:一个小型机服务器、具有300MB /S流媒体传输速率的局域网,当多部数字投影机连接到局域网时,就可以从服务器上下载电影文件。

这7家公司宣称,它们将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数字电影的效果,包括采用开放式技术标准,使相互竞争的数字格式能够彼此兼容和互操作,以使得电影制片商、发行商、放映商和影院经营者的资源可以共享,形成全行业的、标准化的电子供应链。

巴顿认为,这份技术建议书给了生产厂家明确的发展方向;此外,由于业界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出现数字电影标准,因此DCI的技术标准很可能会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所采纳,成为整个行业的标准。

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力量推动之下,数码电影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终端——数码影院成了各国政府关注的项目。

为了保持好莱坞作为全球电影产业核心的优势地位,美国政府自2002年开始投入巨大财力支持数码影院的建设;2004年夏天,美国近百家数字电影院通过IT网络获得了《机器人历险记》的文件;2005年,美国的数码影院数量急剧膨胀,将有近千家数码影院令好莱坞的数字电影成功落地;7 年后,美国数码影院的数字将增长到2万家。

一直期待能够挑战好莱坞的英国也不甘落后,为了能让英国在2005年底之前,在250个电影院里装备高速网络、服务器和数字投影机,英国电影委员会已经支出了约3900万美元。

2005年,中国内地的数字放映厅从最初的13个增长到了300多个,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数字院线。

尽管数码技术正准备颠覆传统的电影行业,但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其对传统的变革并不是一马平川的。“电影产业通过数字化流通的方式获得收益可能还需要时间,因为整个产业的前期投入太高,电影公司耗巨资拍摄数字电影已经使电影制作成为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而电影发布机构租用服务器、光缆以及卫星等存储、传输设备也耗资不菲;此外,影院购置数码放映机的成本也不低。”

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资信工业发展第二工业组司长林子良(Thomas Lim)认为,电影产业链的数字化变革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成本。“因为传统电影行业运作了这么多年,已经建立了很强的盈利能力,因此有人会觉得数字化改造没有必要。”因此,有人指出,只有期待数字电影内容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摊薄每部数字电影的制作、分销和放映成本,谈收益才会比较现实。

数字电影的物流中心

许扬帆

在2005年的新加坡资讯通信及媒体商务交流会(imbX)上,负责制定新加坡信息通信总体规划和政策的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及新加坡信息通讯技术协会数码媒体分会等机构向外界公布了CCTx(跨洲际数码内容传输)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

在此之前,新加坡的数据中心只能够接收处理好的数码电影;现在,新加坡的本土企业已经能参与对数字电影的内容处理中来,然后再将这些电影通过卫星系统发回美国,或者分销到泰国、印度等市场。

电影工业正在全面数字化,崛起的数码发行方式会彻底改变现有的电影发行格局。网络环境优越、IT基础设施齐全的新加坡迅速发现了这一机遇,正在努力成为全球电影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2003年,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开始和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合作,希望能在今年建立起一个从片源制作到内容发行的完整数字电影体系。“理论上,好莱坞电影公司可以绕过任何中间商,直接将电影文件传输达亚洲的每一个数字电影院,但是好莱坞公司很显然无法忍受制作几十种语言版本的电影文件、接受不同国家监管部门的内容审查,也无法忍受去和1000个数字影院谈生意。”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MDA)首席执行官 Lim Hock Chuan说:“它们需要在靠近市场的地方委托第三方进行电影本土化制作,以及授权电影版权代理公司进行电影分销。影视产品集散地由此产生。”

未来,在覆盖全球的数字电影发行网络形成之后,全球必然需要几个关键性数码传输港口。新加坡正在争取成为亚洲的数字电影传输港口。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资信工业发展第二工业组司长林子良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必须具备开放式的文化背景、健全的基础设施和IT网络以及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三者缺一不可”。

在亚洲,只有新加坡拥有对接中国和印度宽带网络,和美国则有除卫星外的4Gbps连线带宽;在通信基础设施方面,新加坡电信拥有21Tbps的海底电缆。

新加坡的商业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也一直受好评。“好莱坞公司显然不愿意把文件传输到没有足够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区进行后期加工,因为那里让它们没有安全感。”

优秀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商业环境,吸引华纳兄弟、Sony娱乐等电影大厂都在新加坡设立了分支机构,从事电影本地化制作和分销工作。一些独立电影制作人也把自己的产品传输到新加坡。在胶片时代,制作人没有足够资金把自己的产品分销到全世界,数字技术使他们能在新加坡以较低成本找到购买者。

据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预计,2006年之前,数字电影领域的本地化制作、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项目将为新加坡提供5000个就业机会;数字化交易总额也将从目前的1.5亿新元增加到5亿新元。届时,新加坡将成为全球数字电影的“物流中心”。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6-12-04 21:23:19  回复

回复/评论:数字改变电影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美国华裔二代坦言:中国发展现状,让父辈移民后悔了!
  2. 从美国回到中国的,基本都会被问及这些问题!
  3. 马斯克“xAI”起诉前工程师“泄露机密”
  4. Niche发布2026全美最佳大学榜单 MIT重回榜首
  5. 川普总统的“科技巨头宴”收获千亿级的投资承诺
  6. 川普总统的态度突变,暗示乌克兰应该反击俄罗斯本土?
  7. 2025年度的美国公立高中排名发布,咱只关注前三!
  8. 加州州长竟然模仿川普总统的风格发帖,粉丝数和支持率“都涨了”!
  9. 川普家族竟然靠它狂揽45亿美金!操盘手是赵长鹏?
  10. iPhone 17系列新品、iPhone Air发布了!
  11. 植物油更健康?动物油脂摄入或将加速肿瘤生长
  12. YouTube“反诈频道”助力警方,破获6500万美元诈骗案!
  13. 中国留学生在入境美国时遭遇驱逐,禁止五年内再入境!
  14. 美国签证新规“取消第三国面签”的选项了
  15. 相差3米!星舰试飞“精准溅落”展现技术突破
  16. 休斯顿机场“小黑屋内的铝箔纸”:中国留学生遭遇遣返的36小时煎熬
  17. SpaceX的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了
  18. 美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印度制造”的份额激增
  19. 美国年轻人的“中国观”悄然转变
  20. 启程回国:美元很香,但回家的路更香!
  21. 敌友即友?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开始接触,图谋合伙收购OpenAI?
  22. 美国宣传制裁东南亚的19个电信诈骗网络实体
  23. ICE抓捕的非法移民中,中国人数量激增?
  24. 白宫开通了TikTok 账号,传播政策信息!
  25. 先交押金!美国重启了“签证保证金”试点计划
  26. 持中国大陆护照在申请美国签证的注意事项更新(2025年8月版本)
  27. 从近期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入境的悲惨遭遇说起
  28. 麦当劳CEO声称美国品牌的声誉在全球下滑
  29. 选择西雅图、圣地亚哥还是洛杉矶?全面对比“三城生活”
  30. 华人留学生“索赔1亿美元控诉”大学期间的农药伤害
  31. 中国留学生在入境美国时遭遇盘查,中方大使馆发布安全提醒!
  32. 李开复:如果老板不AI,公司将会被AI淘汰!
  33. 美国“真放宽”了对中国留学生的入境政策?
  34. 华人科学家身陷“杀猪盘”,短短数月就被掏光250万美元积蓄!
  35. 不输常春藤!盘点学费低、薪资高的25所美国公立大学
  36. 全美房地产市场在趋向中性,区域分化明显!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2, 2025-09-19 03:05:06

Processed in 0.55881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