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筱梅
在日前举办的“平板崛起引发中国彩电业新变局专家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电子商会公布了《2005年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研究二季度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平板电视需求旺盛,2005年上半年平板电视总销量已达74.1万台,其中液晶52.2万台、等离子21.9万台。在经历了二季度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之后,三季度平板
电视城市消费需求规模将达50.3万台,液晶电视达到了35.6万台。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品牌凭借高性价比优势继续引领中国平板市场,已使中国彩电业结构调整进入加速度状态,外资品牌短期内难以逾越。
综合消费者家庭调研数据与零售市场监测数据,报告还得出“200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者购买力最强的平板电视型号”,海信连续8个月在平板电视上保持领先优势,以高达1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被中国电子商会授予“中国平板电视突出贡献奖”。
中国生产的品牌持续领跑
中怡康公司在论坛上用大量统计数据证实了中国平板品牌的领跑格局。国内平板市场5月统计数据:中国品牌在零售环节占了67.23%,从专营渠道来看,更是高达69.35%,几乎是外资品牌的3倍。就液晶而言,中国品牌零售量占77.94%,外资品牌占22.06%。
谈到下半年“两节”市场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预测:随着平板电视技术的进步,产品线的丰富及价格的走低,加之厂商双方必在“两节”有更大的促销手段,必然会促成平板电视在更多的城市成为消费主流,海信、康佳、长虹等中国生产的品牌将再次领先,有可能市场份额突破80%。
以平板赢全球市场
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王宁认为:就平板电视而言,中外彩电企业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技术是新技术,人才是全球性的新人才。平板电视不仅给了中
国品牌在国内市场上继续领先的机会,也为中国品牌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创造了绝佳的历史机遇。近两年来,海信在欧洲取得市场份额前两名的成绩来之不易,目前还在保持150%以上的速度增长,厦华在美国市场也获得了大单。中国品牌如果靠低档次、低价格的产品来换取一些低档市场的份额,那只会是短期的并一定是不赢利的,前期已经有企业有这个方面深痛的教训。信息产业部三所高级工程师安永成说:“就平板电视整机来讲,中外品牌已经没有技术上的差异,但在产品储备上,中国企业在研发上投入还存在不足,可能有一些差异。”
陆刃波认为:从中国彩电企业当前的经营战略和全球市场来看,需要解决浮躁的心态。一定是技术使中国彩电走向世界,绝对不是所谓的巨额广告投入或者靠价格低廉。不少企业在这方面认识得还不深刻,没有更长远的眼光,对自己的比较优势认识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民族品牌在与外资品牌竞
争中取得先机的关键是,技术上的差距在缩小,在某些功能上,还有超越的地方。在今年的CES展中,海信推出中国第一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芯片,这将彻底打破自中国生产彩电以来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历史,从此结束了全球最大彩电制造国“无芯”的历史。这一点证明中国彩电企业是有能力抓住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历史机遇的。
安永成也提醒国内彩电企业说,在中国彩电行业平板化走向繁荣发展之际,技术还在继续进步,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再次落后,我们一定要从长远来看技术。本土品牌要持续发展,一个是技术上需要持续地保持同步甚至更为领先;另一个是期待整体消费环境认同和城市消费意识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