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顺风
北京时间6月28日消息,AMD今天宣布,该公司已于近日向美国特拉华州联邦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Intel采用非法手段阻止计算机厂商购买AMD处理器。AMD在一份长达48页的诉讼书中称,Intel的行为违法了美国《谢尔曼反垄断法》第2节、《克莱顿法案》第4节和第16节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商业与职业法规》。
诞生于1890年的美国《谢尔曼反垄断法》虽然仅有8条相对抽象的法律条文规定,但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竞争法,其第二条规定:“任何人垄断或企图垄断,或与他人联合、共谋垄断州际间或与外国间的商业和贸易,是严重犯罪。如果参与人是公司,将处以不超过100万美元以下罚款;如果参与人是个人,将处以10万美元以下罚款,或三年以下监禁。也可由法院酌情并用两种处罚。”
而1914年《克莱顿法案》则是美国在威尔逊主政期间通过的以对于竞争效率的经济学考虑为基础而实施的更加坚决的反托拉斯法,其第四条规定:“任何因反托拉斯法所禁止的事项而遭受财产或营业损害的人,可在被告居住的、被发安心的、或有代理机构的区向美国区法院提起诉讼,不论损害大小,一律给予其损害额的三倍赔偿、诉讼费和合理的律师费”
在美国,针对“Intel”提起反垄断诉讼和调查并不是第一次,因为在与康柏、“Digital”和“Integraph”等商业对手的竞争中涉嫌利用垄断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Intel就曾经遭遇联邦贸易委员会或商业对手的反垄断起诉。
但是,最近这次“AMD”起诉“Intel”的反垄断案,与以前的Microsoft、IBM、Intel等反垄断案例相比,在美国国内所面临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早在1969年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就曾经对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提起反垄断诉讼,指控IBM采用将硬件、软件和有关的辅助服务结合起来的联合价格的做法,使仅向计算机市场提供零部件的厂商无法进入该市场;指控IBM对新型的计算机产品采用压价的方法,将价格定在非正常例如的低价水平上,以挤垮生产这种产品的竞争对手;指控IBM给教育机构以特别优惠的折扣价格来对商业市场的购买力产生重要影响。
而在世纪之交影响深远的美国反Microsoft垄断案,始于1998年5月,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的总检察官起诉Microsoft公司,声称Microsoft公司非法阻止其它软件厂商与其进行正当竞争以保护其软件的垄断地位,并且于10月19日正式立案,从而开始了旷日持久达5年的法庭调查。
Microsoft这样一个空前的经济巨人卷入反垄断诉讼,当面临分割为二的生存危机之际,他被迫调动一切资源,采取了包括经济、公关、舆论、商业等一切必要手段,展开了一场针对反垄断运动的战斗。
在2001年前后就反垄断案上述高等法院期间,Microsoft特意聘请总统小布什的资深顾问利德作说客,促使小布什公开表示反对分割Microsoft。同时,在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Microsoft大量增加政治捐款,总数达到110万美元,其中捐给共和党占60%。由于小布什在竞选期内的明确表态支持Microsoft,因此在他当选总统后其造成的舆论取向对司法部门裁决Microsoft垄断案还是造成了相当的影响和压力。
通过Microsoft等垄断巨头的宣传游说,美国国内对反垄断的认识和政治气候不知不觉中产生微妙的变化。近年,虽然政府提起的反垄断诉讼仍然层出不穷,但是和过去相比整体而言政府主动提起大规模反垄断诉讼日见减少,本次由AMD以公司身份而不是由美国政府提起对Intel的反垄断诉讼,并不能从表面上看仅仅是为了获得“损害额的三倍赔偿”,同时也反映出美国国内反垄断的商业色彩超出政府干预色彩的一种趋势。
而在这个趋势的背后,则是共和党所代表的保守势力及其背后所反映的美国国内主流经济力量,在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根据目前美国国内垄断优势向国际甚至全球渗透的趋势,出于美国自身的区域利益考虑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美国政府无法容忍的是垄断给美国国内信息、高科技等相关产业的世界优势和延续其国际主导地位造成威胁,但从自私的国家本位主义出发,如果其国内垄断经济在全球可以为自身带来更大的垄断利益,他才不会顾及垄断对全球经济秩序的伤害,更不会主动削弱在全球的垄断优势。
在这样的大战略设计背景下,AMD对Intel的垄断起诉,既然是在美国如上所述的政治背景下展开,在此可以先做个大胆的预言,个人认为其后续演变,反垄断形势不容乐观。
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地区,往往也是反INTEL和反MS垄断行为的声势最大的地区。而在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相应的对于垄断行为的警惕、限制却小得多。可是,在美国这样一种潜在的垄断战略设计面前,发展中国家加快反垄断进程,已经成为立足于全球竞争高度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据最新报道,AMD中国目前决定在中国本土暂不起诉,凸显国内反垄断李法尴尬境地。事实上,说个过激点的话,中国正日益成为垄断者的天堂:在世界反Microsoft、反INTEL垄断如火如荼之际,国内不仅仅在舆论上和认识上没有为此做好准备,而且在政府层面上的应对节奏显得迟缓。比如笔者延续方兴东、王俊秀等在世纪之初发起的“反Microsoft垄断1.0运动”,推动“反Microsoft垄断2.0运动”和“反Microsoft垄断博客同盟”(系列文章附后),到目前在国内虽然取得了各方面很大的支持,但是也不乏各种动机下的怀疑 、指责和攻击,民族网络经济自我保护和反垄断的社会意识、社会舆论相对薄弱。
新时期,全球反垄断形势出现全新特征,垄断者的手法更加隐蔽、手段更加高明、公关力度更加强大,垄断经济的巨人们利用经济资源优势,全方位的开展反反垄断的立体攻势,持续的影响着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的反垄断社会环境。在这个方面,Microsoft和Intel如出一辙。
近年,Microsoft在华公关力度明显加大,在政府采购、民间及商业协作(如MSN的九频道协作)甚至政府立法的诸多领域,通过形形色色的经济、舆论等手段施加影响,迟滞国内反垄断进程,中国国内反垄断的缺位,对于民族经济参与全球战略竞争会产生相当的消极作用。
因此,通过AMD在美国本土提起的对Intel的反垄断诉讼,我们应该更加深刻的思考全球反垄断的新政治经济背景,以及国内反垄断的新任务和新策略。